<dfn id="w48us"></dfn><ul id="w48us"></ul>
  • <ul id="w48us"></ul>
  • <del id="w48us"></del>
    <ul id="w48us"></ul>
  • 也談中國文化中的

    時間:2024-08-15 12:53:28 哲學畢業(yè)論文 我要投稿

    也談中國文化中的

    內容提要:中國文化中的"和合"觀念在具體歷史語境中的呈現(xiàn)往往是與其他基本觀念糾結在一起的,本文由此角度切入,系統(tǒng)清理、分析了"和合"觀念與倫理道德層面上的愛有等差觀念、社會政治層面上的宗法等級觀念、民族國家層面上的夷夏之防觀念的互動關系,指出要重視考察"和合"觀念與其他基本觀念的相關性,才能早日迎來一個和合文化的新世紀。
    關鍵詞:和合文化、愛有等差、宗法等級、夷夏之防

    中國文化中普遍存在著"和合"觀念,近年來已成為學界共識。而作為一種觀念形態(tài)存在的"和合",又不可能孤立地、抽象地存在,必然與中國文化中的其他基本觀念縱橫交錯、參差互滲,體現(xiàn)在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具體歷史語境中。因此,考察"和合"觀念,一方面,不僅要從字源學角度厘清其本義、引申義,從古代文獻中提取若干相對孤立的文本資料加以引證,更要重視此觀念與其他基本觀念糾結互動的聯(lián)系,理解其真實而非抽象的文本意義。另一方面,不僅要把握"和合"觀念在古代文獻中的理論表述,更要深入挖掘"和合"觀念是如何與其他基本觀念共同影響著政治活動、法律制度、日常生活以及規(guī)范著君臣、君民、華夷等一系列社會關系的。所以,"和合"觀念不是物理學上的理論空間,可以從摩擦力等因素中純粹抽象出來加以研究。"和合"是中國文化觀念系統(tǒng)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本文的任務就是在意義的密林里,尋找它的原生意義和具體語境。

    人和觀念與愛有等差
    倫理道德層面上的"和合"觀念主要表現(xiàn)為對社會成員保有普遍的尊重和敬愛,實現(xiàn)人際溫馨協(xié)調的倫理環(huán)境和道德氛圍。如"和而不同"、"和而不流"、"和為貴"等。但"和合"觀念所凸顯的道德普遍性同時也伴隨著道德的不平等性。這種不平等性不僅體現(xiàn)為程度的差別,而且體現(xiàn)為等級的劃分(第二節(jié)將詳論宗法等級,本節(jié)僅涉及前者)。
    孔子對"仁"的規(guī)定繼承了《國語·晉語》中"愛親之謂仁"的思想,視血緣親情為"仁"的根本,指出"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歟"(《論語·學而》)。孝是對父母的敬愛,悌是對兄長的敬愛。孝悌是建基于血親之愛的最根本、也最為重要的道德規(guī)范。推己及人,孔子又將"仁"規(guī)定為"愛人",由愛親發(fā)展為對社會成員普遍的敬愛,這恰恰反映了由近而遠、由親而疏的變化。這種變化說明"愛親"與"愛人"并不屬于同一倫理層次,所以在處理同一問題時,對象是家庭成員("親")或社會成員("人")可能會有截然不同的結果。如有人偷羊,自然應當舉報("見義不為,無勇也"《論語·為政》)而若是父親偷羊,情況就不同了。孔子說:"父為子隱,子為父隱。"(《論語·子路》)父子之間相互隱瞞,顯示了以血親之愛為基礎的"親親"之德重于"親人"之社會公德。
    孟子同樣在這一道德立場上論述"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孟子·公孫丑下》)其間寡助-親戚為一端,多助-天下為一端,由寡到多反映的不僅是數(shù)量的變化,更體現(xiàn)了道德上的親疏關系。從此"親疏有分,則施行而不悖"(《荀子·君子》)。看來儒家的道德天平從一開始就是失衡的。無怪乎墨子要以"兼愛"來對抗儒家的"親親有術"(《墨子·非儒上》),愛有等差。
    墨子"兼愛"的許諾十分誘人:"視人之國,若視其國;視人之家,若視其家;視人之身,若視其身。是故諸侯相愛,則不野戰(zhàn);家主相愛,則不相篡;人與人相愛,則不相賊;君臣相愛,則惠忠;父子相愛,則慈孝;兄弟相愛,則不調;天下之人皆相愛,強不執(zhí)弱,眾不劫寡,富不侮貧,貴不傲賤,詐不欺愚。"(《墨子·兼愛中》)以至于二千多年后的洪秀全也幾乎以同樣的詞句詮解了太平天國的理想。"兼以易別"具有道德價值的合理性,但由于墨子忽視了個體利益之間的差別與沖突,使道德理想喪失了經(jīng)濟、政治基礎,因而也就無法轉化為現(xiàn)實存在的合理性。相比而言,儒家倫理道德層面上的"和合"主張由于建構在血緣親情基礎上而顯得更為可信、可行,成為綿延數(shù)千年封建社會的道德律令。
    佛教東傳后,由于其離親割愛、棄世出家的教規(guī)儀式,與中土傳統(tǒng)倫理造成了某種程度上的緊張關系。儒學名士為捍衛(wèi)"愛有等差"的天然倫理秩序,對佛教進行了猛烈地抨擊。指出佛教"脫略父母,遺蔑帝王,捐六親,舍禮義",(1)造成"父子之親隔,君臣之義乖,夫婦之和曠,友朋之信絕"。(2)隋代荀濟認為"釋種不行忠孝仁義","傲君陵親,違禮損化","釋氏君不君,子不子,綱紀紊亂矣。"(3)唐高祖武德年間,太史令傅弈上廢佛事疏十一條,指責佛教"不忠不孝","削發(fā)而揖君親"。韓愈亦斥佛教"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義,父子之情。"(4)甚至提出了"人其人,火其書,廬其居"的文化"三光"政策。可見,所有的批評都緣自"愛有等差"這一基本觀念的不可動搖性。只有以此觀念為前提,才談得上人際關系的"和合"。這樣,我們就揭示了倫理道德層面上的"和合"觀念的真實歷史蘊涵。共3頁: 1 [2] [3] 下一頁 論文出處(作者):
    中國社會信仰的危機與重建
    從經(jīng)學到哲學史:中國哲學史研究方法的省思

    【也談中國文化中的】相關文章:

    也談中國文化中的“和合“觀念03-20

    也談中國文化中的和合觀念03-18

    也談物理教學中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03-06

    也談刑罰目的03-23

    也談《論語》的得名01-07

    也談英語分組教學03-16

    也談音樂與舞蹈的關系03-06

    也談語文課堂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03-06

    也談一點中國的當代文學02-20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毛片VA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免费无遮挡无码永久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特色大片观看完整版 | 亚洲码国产精品高潮在线| 久久九九青青国产精品| 精品偷自拍另类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无码av天堂| 精品国产高清在线拍| 亚洲无删减国产精品一区| 2020国产精品永久在线| 少妇人妻无码精品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一线| 精品91自产拍在线观看| 99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毛片| 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国产精品| 欧美精品亚洲人成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 99爱在线精品免费观看| 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另类久久久精品小说|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在线精品|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性色|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香蕉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小说| 四虎最新永久在线精品免费 | 999精品在线| 1000部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 精品人妻久久久久久888|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噜噜噜亚洲AV| 亚洲欧洲国产精品香蕉网|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91久久久| 精品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成人| 国产精品户外野外| 国产精品成人99久久久久91gav | 99精品国产高清一区二区麻豆|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丝袜高跟鞋 | 老司机国内精品久久久久| 91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人人精品| 91精品国产9l久久久久| 高清免费久久午夜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