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n id="w48us"></dfn><ul id="w48us"></ul>
  • <ul id="w48us"></ul>
  • <del id="w48us"></del>
    <ul id="w48us"></ul>
  • 個人信息保護的問題探究論文

    時間:2024-05-12 06:17:15 其他類論文 我要投稿

    個人信息保護的問題探究論文

      出售、非法提供公民個人信息罪和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罪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七)》規定的兩個新罪名,該兩罪名的出臺,引起社會的關注。刑法新設該兩罪名,體現了國家對于公民個人信息的重視,也說明國家對于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的行為將追究刑事責任。

    個人信息保護的問題探究論文

      一、公民個人信息的概念

      “信息”(Information)一詞源自拉丁文“information”,《辭海》將其定義為“通信系統傳輸和處理的對象”,泛指消息和信號的具體內容和意義。目前,我國相關法律對于個人信息的法律定義尚未作出,相關學理定義也未能達成統一的標準,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個人信息應當具備特定性特征和可區分性質。在我國《個人信息保護法(專家建議稿)》中,個人信息是指個人姓名、住址、出生口期、身份證號碼、醫療記錄、人事記錄、照片等單獨或與其他信息對照可以識別特定的個人的信息。

      二、個人信息的刑法保護現狀

      對于公民個人信息的保護,刑法保護主要體現在第二百四十五條第一款、第二百五十二條、第二百五十三條第一款以及第二百五十三條之一。這四個罪名的犯罪主體,可以在不同的犯罪場合下,獲取或者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然后將獲取的公民個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或者以其他方式用于犯罪,從而導致對公民個人信息的侵犯,因此,通過設定該等四個罪名,可以對公民個人信息的有效保護。

      三、侵犯個人信息刑法保護的完善

      (一)非法提供行為是否包括非法散布行為的認定

      出售、非法提供公民個人信息罪的犯罪行為僅表現為將獲得的公民個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給他人這兩種情形。但是現實情況絕非如此,不法分子往往將獲得的公民個人信息通過網絡、傳單、短信、郵件等方式予以非法散布出去,從而導致公民的信息泄露,又被其他不法分子予以利用,給公民及其家人以及其他社會成員造成巨大損失,也甚至可能造成社會秩序的混亂。非法散布公民個人信息的危害性己不言而喻,既然非法散布的危害性如此之大,但是出售、非法提供公民個人信息罪中客觀行為并沒有包含非法散布行為,那么筆者要問非法提供行為是否己經包含了非法散布的情況。有一種觀點認為,非法提供的含義中并不包含有非法散布的意思,相關司法解釋也未就非法提供作進一步的立法解釋,從立法之初來看,立法者在制定法律條文時都是經過了嚴格的遣詞造句,法律用詞的含義是明確、唯一的,不存在模棱兩可的情況,因此,在實踐操作過程中,法律職業人不能隨意進行解釋,即不能擴大化解釋,也不能限制化解釋,否則,會造成法律的不穩定性,有違刑法設立的罪刑法定原則,出現類推使用的現象,不利于刑法的穩定性。對此觀點,筆者認為不妥,從提供和散布的對象上分析,雖然被提供的對象是明確的、固定的,被散布的對象是不明確的、不固定的,但是本質上都是由信息的持有者向未持有者傳遞信息,從而使得未持有者也獲得了該信息:從提供和散布的危害性上分析,兩者都具有社會危害性,提供所造成的危害性更為具體和快捷,而且發生社會危害性的概率往往比較大,散布所造成的危害性則不為那么具體和快捷,散布出去不一定會造成社會危害性,往往具有一定的偶發性,因此,筆者認為其實提供一詞含有散布一詞的含義,無非提供的對象是明確,而散布的對象是不明確,不能因為散布的對象不明確而否認散布也有提供的含義,因此不法分子將公民個人信息予以散布也應當認定為非法提供個人信息罪。

      (二)非法使用獲取的個人信息行為性質的認定

      法律之所以規定針對公民個人信息實施的不法行為入罪化,其原因在于公民個人信息被不法分子獲取后將用于刑事犯罪,諸如詐騙、盜竊、敲詐勒索等,給公民個人甚至整個社會的道德價值體系將會造成巨大的傷害,故此,才會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七)》中新設出售、非法提供公民個人信息罪。那么,筆者在此要問國家機關或者金融、教育、醫療等單位的工作人員在履行職務時獲取他人的個人信息,僅僅只是非法使用該信息,不存在出售和非法提供的情形時,能否構成犯罪?當然,前述人員將在履行職務時獲取的他人個人信息用于其他犯罪情形,固然構成其他犯罪,筆者在此要問的是,這些工作人員使用了非法獲取的公民個人信息,但是沒有構成其他犯罪時,該行為能否構成犯罪?筆者認為,該行為同樣具有社會危害性,而且該社會危險性甚至可能會超過出售和非法提供所造成的影響。目前,我國刑法和司法解釋并沒有將非法使用獲取的個人信息納入法律所禁止行為,筆者認為應當盡快出臺相關司法解釋以彌補該漏洞,杜絕違法行為的發生。

      四、結語

      針對個人信息實施犯罪的情況越來越多,世界各國對此十分重視,都紛紛采取各種措施預防并懲治該類犯罪現象,我國對此也不例外,在刑法中新設罪名,保護公民個人信息,維護社會穩定,保障公民人身權和財產權。

    【個人信息保護的問題探究論文】相關文章:

    互聯網金融與個人信息保護問題探究11-16

    配電線路繼電保護整定計算問題探究論文03-03

    淺談國外個人信息民法保護論文04-29

    體育教學與問題學生轉化探究論文03-27

    探究農業科研費用收支問題論文12-20

    高校方言文化保護探究論文03-27

    試論互聯網金融與個人信息保護問題02-21

    我國個人信息保護相關法律問題12-05

    互聯網金融與個人信息保護問題分析11-14

    工學碩士論文質量問題探究03-25

    • 相關推薦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 1024国产欧美日韩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专区影院| 91精品国产色综久久| 精品9E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精品第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国产乱子伦精品免费强| 久久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浴池| 日韩三级精品| 国产亚洲精品激情都市| 真实国产乱子伦精品免费| 2022精品天堂在线视频|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无码|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久久同性男| 精品无码国产污污污免费网站国产| 日韩精品在线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91在线| 69SEX久久精品国产麻豆| 久久精品无码午夜福利理论片| 亚洲日韩精品射精日|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精品| 国产精品成人国产乱一区| 四虎精品成人免费永久| 久久777国产线看观看精品| 精品国产a∨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自在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成人精品影院| 热综合一本伊人久久精品| 久久国产精品一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5555| 精品无码国产污污污免费网站国产 | 国产VA免费精品高清在线| 2022国产精品不卡a|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福利漫画|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不卡| 国产精品对白交换视频| AV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99精品视频在线| 四虎影视国产精品亚洲精品hd| AAA级久久久精品无码区| 国产精品自在拍一区二区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