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供應鏈和物流管理區別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與管理思維的創新,有效的供應鏈管理和現代物流正成為公司贏得競爭優勢的重要源泉。下面yjbys小編為大家準備了關于供應鏈和物流管理區別,歡迎閱讀。
供應鏈和物流管理
1. 物流管理和供應鏈的概念
1.1物流管理是指在社會再生產過程中,根據物質資料實體流動的規律,應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科學方法,對進行計劃、組織、指揮、協調、控制和監督,使各項物流活動實現最佳的協調與配合,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經濟效益。
1.2供應鏈是圍繞核心企業,通過對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的控制,從采購原材料開始,制成中間產品以及最終產品,最后由銷售網絡把產品送到消費者手中的將供應商、制造商、分銷商、零售商、直到最終用戶連成一個整體的功能網鏈結構模式。它不僅是一條聯接供應商到用戶的物料鏈、信息鏈、資金鏈,而且是一條增值鏈,物料在供應鏈上因加工、包裝、運輸等過程而增加其價值,給相關企業都帶來收益。
2. 我國企業應用物流與供應鏈整合管理的意義
供應鏈管理正在不斷發展,而供應鏈管理包含了物流,物流必須迎合其發展,才能使供應鏈更好的發展,為世界經濟作出更大的貢獻。
2.1現代物流管理發展成為供應鏈的重要部分。在全球區域經濟一體化趨勢愈加強烈的今天,不論是在生產領域還是在消費領域,不論是物資物流系統還是信息物流系統,其供應鏈狀的傳輸模式越來越明顯。這種供應鏈的模式,對各個領域和各個系統從資源到產品、從生產到消費的全過程,已經產生了非常重大的影響,從而極大程度地降低了各個領域和系統的綜合成本,也極大地提高了物資產品轉化、生產消費轉化以及信息物流轉化的傳輸效率,因此,為縮短交貨期降低成本等就要求高效物流,那么做好物流管理是供應鏈的必然要求。
2.2明確物流只是供應鏈的一部分,去主動適應供應鏈管理的發展。物流是為滿足顧客需求,對來源點到使用點的貨物、服務及相關信息的有效率、有效益的流動和儲存進行計劃、執行與控制的供應鏈的一部分。
供應鏈管理是指對供應鏈中的物流、商流、業務流、價值流、資金流和信息流進行的計劃、組織、協調及控制。它是在社會化生產分工越來越細、產品生產日趨全球化的過程中提出的一種管理理念,當前正處于形成和發展探索階段。它的目標是提高整個供應鏈運行的速度、效益及附加值,為整個供應鏈上的所有貿易伙伴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只有明確物流只是供應鏈過程的一部分,才能從整體看問題,去發展現代物流,適應供應鏈管理的新發展。
2.3應用現代物流技術,融合信息流,使供應鏈管理更加科學。信息時代的到來,使每天在全球范圍內發生著數以百萬計的商業交易,每一筆商業交易的背后都伴隨著物流和信息流。供應鏈上的貿易伙伴都需要這些信息以便對產品進行發送、跟蹤、分揀、接收、存貯、提貨以及包裝等。在世界信息化高度發展的今天,物流與信息流的相互配合體現得越來越重要。
3.物流管理到供應鏈整合戰略
供應鏈管理理念是一種新興的管理理念。由于物流在整個供應鏈體系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在供應鏈管理模式下,物流管理模式、物流支持體系、物流服務職能都有創新。了解和學習這些創新,有助于我國企業管理水平的提高。
3.1 要建立物流與供應鏈整合管理模型。物流與供應鏈整合管理是管理思想和方法。它把供應鏈上各個組成部分看成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對供應鏈實施管理的關鍵是規范運作、制約有效。在管理中要在供與需構成的鏈條的每一個環節中都要按照市場要求運行,引進市場機制。供應鏈環節運作辦法、業務部門、機制、效能監察等共同構成物流與供應鏈整合管理模型。
3.2 要建立制度管理體系和模型,強化基礎管理。供應鏈有序運作,進而實現高效益,要靠電網式的系統化制度模型予以保證。管理制度體系的內容包括采購方式、合同、庫存、臺賬、資金結算、獎懲等。
3.3合理運用物流技術。
物流技術一般指與物流要素活動有關的所有專業技術的總稱,可以包括各種操作方法、管理技能等,如流通加工技術、物品包裝技術、物品標識技術、物品實時跟蹤技術等;物流技術還包括物流規劃、物流評價、物流設計、物流策略等;應用這些技術使物流與信息流結合而發揮更大的作用,就能使供應鏈更加科學。
當前的供應鏈系統正面向全球化、信息化、一體化發展,通過電子、信息技術的運用,供應鏈中的節點企業能更好地實現信息共享,加強供應鏈中的聯系。在供應鏈管理中,企業可以運用一元化管理企業活動所有數據的ERP系統,企業間信息流動的EDI/Internet技術,收集零售消費信息的條形碼與POS系統,共享數據庫等多種電子商務應用技術,來改善對供應、生產、庫存、銷售的監控,與供應商、分銷商和客戶建立更,陜捷、更方便、更精確的電子化聯絡方式,實現信息共享管理決策支持。
可見,要構建一個通暢(迅速、準確)、運營高效的供應鏈管理信息系統,必須有三種基本技術系統的支撐。
3.4通過第三方物流實現協同化
第三方物流是通過協調企業之間的物流運輸和提供物流服務,把企業的物流業務外包給專門的物流管理部門來承擔。它提供了一種集成物流作業模式,使供應鏈的小批量庫存補給變得更經濟,而且還能創造出比供方和需方采用自我物流服務系統運作更快捷、更安全。更高服務水準,且成本相當或更低廉的物流服務。
3.5要建立“人本”管理模式,制度的長期規范運作和嚴格執行,靠被管理者遵守的行為準則,靠管理者全面監控。提高素質、創造發展環境,把個體目標和鏈條總目標和鏈條價值實現融為一體。這實際上突出人本的管理格局。為此,要在變他律為自律,主動工作等方面通過途徑把物流與供應鏈整合管理推向一個又一個新的階段,最終實現自主管理、自我主動創新和增強質效的人本管理。
物流管理(LM)是什么?
物流管理是指對滿足客戶或公司的要求而對起點和消費點之間的物流進行管理。它計劃、實施和控制貨物的高效、有效的正向和反向流動和存儲、跟蹤和追溯、服務產地和消費地之間的流程和相關信息,以滿足客戶的要求。
物流中管理的資源可以包括食品、材料、動物、設備和液體等物理項目,實物物流通常涉及信息流、物料搬運、生產、包裝、庫存、運輸和倉儲的集成。
供應鏈管理(SRM)是什么?
供應鏈管理是管理原材料和零件從生產開始到交付給消費者的流動的過程。對供應鏈的決策會影響到產品的開發、制造、運輸和銷售方式。供應鏈的復雜性因企業規模以及所制造產品的復雜程度和數量而異,但大多數供應鏈具有共同的要素,例如:
計劃:計劃部門將制定生產計劃來生產產品以滿足客戶的訂單。為了制造產品,公司必須購買所需的原材料。
采購:采購部門收到生產部門完成客戶訂單所需的原材料和服務清單。
庫存:從供應商處收到原材料,檢查質量和準確性,然后進入倉庫。
生產:根據生產計劃,將原材料轉移到生產區域。這些原材料用于制造客戶訂購的成品,然后送到倉庫等待發貨。
運輸:當成品到達倉庫時,運輸部門確定最有效的運輸方式,以便在客戶指定的日期或之前交付產品。
許多企業已經意識到使用供應鏈管理軟件來幫助減輕供應鏈的復雜性和挑戰的好處。像企企通SRM的兩個閉環先進理念幫助企業升級采購與供應商管理機制,形成供應鏈競爭優勢,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推動企業效率與管理的數字化變革。
物流管理和供應鏈管理的相似之處
兩者都專注于商品、服務或信息。
兩者的最終目標都是支持公司的成功并將其與競爭對手區分開來。
兩者都尋求提高客戶滿意度。
兩者都圍繞相同的商品和服務流,從供應商到制造商,再到批發商,最后到零售商或消費者。
物流管理和供應鏈管理的區別
簡單來說,物流管理可以認為是供應鏈管理的一小部分。
物流管理是指一個公司/組織內部與產品分銷相關的活動,而供應鏈管理是一個概括性術語,關注范圍更廣,用于描述整個商業理念。從產品的源頭開始,一直到將其交付給消費者,包括所有內部和外部供應鏈流程,包括物流運輸。
另外,兩者的目的也有著比較大的區別。物流的目的是提供準時交貨,以客戶滿意為首要考慮。供應鏈管理的目的是為了競爭優勢而優化供應鏈,對于在供應鏈中工作的人來說,這是最有效和最具成本效益的方法。
【供應鏈和物流管理區別】相關文章:
供應鏈管理與物流管理間的區別03-05
供應鏈管理與物流管理基本區別03-04
供應鏈管理和物流管理的聯系03-12
采購供應鏈與物流基本區別03-04
化工物流的供應鏈管理06-01
快遞公司和物流公司的區別08-09
現代物流與供應鏈管理分析03-03
沃爾瑪物流供應鏈管理分析03-07
沃爾瑪物流與供應鏈管理分析03-30
物流管理供應鏈管理知識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