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的背景資料
背景資料: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聯合國將2015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的主題確定為“生物多樣性促進可持續發展”。
生物多樣性指的是地球上生物圈中所有的生物,即動物、植物、微生物,以及它們所擁有的基因和生存環境。隨著人類活動加劇,人類不可持續的生產和消費方式破壞了生物多樣性,從而威脅生態系統。
為了保護地球生物多樣性,1992年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召開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上,153個國家簽署了《保護生物多樣性公約》。1994年12月,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將每年的12月29日定為“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由于12月29日與年末很多其他節日時間沖突,為確保該國際日主題活動可連續如期舉行,2001年5月,第55屆聯大通過第201號決議,將“國際生物多樣性日”改為5月22日。
目前,全球有超過30億人的生計依賴于海洋和沿海的多種生物、超過16億人依靠森林和非木材林產品謀生。生物多樣性的喪失正在威脅著10億多人的生存。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在今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的致辭中指出:地球上各種各樣的生物是保障今世后代福祉的關鍵,養護、恢復和可持續地利用生物多樣性,有助于解決廣泛的社會難題。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的背景資料】相關文章:
基于生物多樣性的地理生態論文06-21
生物多樣性論文參考文獻07-31
初中的生物復習資料09-27
設計的多樣性與文化的多樣性論文08-15
檔案日宣傳資料06-09
日企文化背景下的HR解讀11-25
國際三八婦女節的資料11-10
國際減災日宣傳活動總結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