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n id="w48us"></dfn><ul id="w48us"></ul>
  • <ul id="w48us"></ul>
  • <del id="w48us"></del>
    <ul id="w48us"></ul>
  • 清明節重慶特色習俗

    時間:2024-08-05 14:54:44 清明節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清明節重慶特色習俗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中國漢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受漢族文化的影響,中國的滿族、赫哲族、壯族、鄂倫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瑤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個少數民族,也都有過清明節的習俗。雖然各地習俗不盡相同,但掃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題。

    清明節重慶特色習俗

      掃墓春游一舉兩得

      “重慶人在清明這天,有吃寒食的習俗。”過去人們掃墓時的“清明食品”,往往是鍋魁加鹵菜、涼菜。這種鍋魁里面夾的“和菜”,由粉絲、萵筍絲、肉絲(或雞絲),加上春芽涼拌而成。

      掃墓一般都在郊外,相當于春游,一大家子人還會帶上涼面、酒菜、糖果等食品,祭奠先人后,大家一起吃掉,又有耍的又有吃的,最高興的就是小孩子了。

      采清明菜做清明粑

      用“清明菜”做的清明粑,據說,清明粑有醫藥作用,由于清明和聰明讀音相近,所以還有小孩吃了清明粑會變得聰明一說。

      “清明菜”書名叫鼠曲草,清明節前后,這種可吃的野草突然就茂盛了。城里只是零星地生長,河岸泥地里則是成簇成團成片的旺盛。一莖獨立,小葉片,被覆白色細密的絨毛,三四寸高,粉粉的綠。清明節一過,頂端就開了小花,一小簇一小簇淡淡地黃。

      開花之前,將清明菜采回來,切爛,和著面粉、糯米面或玉米面,加上鹽或糖烙成粑粑,放到鼻子邊一聞,有股清明菜特有的清香味,放進嘴里一嚼,軟軟的糯糯的。

      攜兒帶女墳前傾訴

      上歲數的老人會去祖墳前訴說,把一年的喜怒哀樂、油鹽醬醋都給逝者說說,這種對話逝者聽得見嗎?也許聽不見吧,但這種訴說能寄托心靈,懷念親人。更重要的是,這種述說,跟隨一起掃墓的兒孫都會聽見。在掃墓的過程中,后人會了解自己的血脈傳統,了解家庭的來龍去脈。

      這種述說不是迷信,人們是借這樣一種形式,表達親情,提倡孝敬長輩,不忘根,有利于培養友愛精神,增進家庭、家族的團結與和諧。

      上墳掛青后繼有人

      在以前過清明,流行“掛青”。據說人們掃墓除了帶上紙錢香燭外,還會帶上一串用紙剪成的紙串,掛在墳前,用以招魂,俗稱“掛青”。俗話說,“有兒墳上掛白紙,無兒墳上屙狗屎”,是否有“掛青”,成了一個家庭是否后繼有人,是否興旺發達,是否父慈子孝的標志。

      “掛青”這個傳統實際上給后人提出了一個要求,每年清明,一定要到親人的墳墓旁邊看看。因為冬去春來,草木萌生,墳墓很容易損毀,有沒有狐兔在穿穴打洞?會不會因雨季來臨而塌陷?親臨察看,給墳墓添土除草,同時供上祭品,燒些紙錢,或者舉行簡單的祭祀儀式,以表達對死者的懷念。

      踏青放風箏好時節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清明是一個哀傷的時節,又是一個快樂的節日。

      按《歲時百問》的說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清明的天是最明亮的。養鴿子的人,還會挑在清明節那幾天“(孵)出小鴿兒”,因為他們覺得這兩天出來的鴿子眼睛亮,飛得遠,最聰明。

      “清明清明,又清又明。”在老人眼里,清明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光陰。風和日麗,所以人們都選擇在這時出去春游踏青。許多人家還會帶上風箏去郊外放。這是因為南方的風往往沒有確定的方向,亂吹一氣,但在立春以后這段時間,風向一致,沒有狂風暴雨,正是放風箏的好時節。

      寒冬過后,又正是大量耕種時候,人們借著出門掃墓踏青的機會,請求祖先保佑新年有好收成。所以,清明祭祖又帶著一種為新年奮發圖強誓師的意味。

      掃墓祭祖這樣一個嚴肅、沉重的日子,為什么又有踏青、放風箏等歡快的活動?西南大學民俗學家余云華說,在中國民俗中,快樂的成分很高,俗話說“紅事白事都是喜事”,人們會把悲傷的事情快樂地過,主要是為了勵志,逝去的人走了,活著的人還要好好生活。

      喝糯米酒唱竹枝詞

      重慶工商大學教授熊篤說,根據唐代詩人劉禹錫的記載,重慶人過清明,還喜歡喝糯米酒,唱竹枝詞。

      我們看看劉禹錫在奉節寫的詩:“兩岸山花似雪開,家家春酒滿盈杯,昭君村中多女伴,永安宮外踏青來。”永安宮,傳說三國時劉備修建,位于奉節師范學校的校園內。直到今天,每逢清明,正是插秧播種的時節,許多奉節人會釀造米酒,散發出濃郁的芳香。他們在芳香中插秧,有時還唱起悠長的山歌。

      熊篤介紹,在古代,清明節是文人墨客詩興大發的日子,清明詩歌在二十四節氣詩歌吟詠當中獨占鰲頭。同樣的清明詩篇,面對風中飛舞的梨花,宋人吳惟信在享受著“梨花風起正清明,游子尋春半出城”的閑適,明人高啟則在戰亂中憑生“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的慨嘆。而面對芳草萋萋的荒冢,南宋高翥生發了“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的感懷。北宋黃庭堅則抒發了“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的郁悶。

      麻鄉約傳遞鄉情濃

      據傳說,明末清初湖廣填四川時,麻城大批遷徙農戶遠離故土,思鄉心切,每年在清明等時節,推選不負眾望者,帶上死去人的頭發、信物、錢物等回到自己的老家湖北、江西、廣東等地祭祀祖先,告訴他們在四川和重慶生活得很好。

      相約成習,成為我國通信史上的一大創舉,也為明朝中葉民信局的產生奠定了基礎。后因戰亂和山川阻隔,這一習俗才間斷了。但隨著歷史進程,“由“麻鄉約”帶動的鄉情傳遞,至今綿綿不絕。

    【清明節重慶特色習俗】相關文章:

    重慶清明節習俗12-05

    重慶特色美食推薦04-06

    中國各地小年特色習俗05-31

    有關重慶端午節的習俗11-30

    清明節的習俗04-04

    清明節的習俗03-30

    重慶過春節的習俗03-28

    陜西特色過年習俗03-12

    北京的春節習俗及特色12-15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亚洲日韩欧美色窝窝色欲|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动漫|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 久草视频精品在线|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欧洲精品99毛片免费高清观看| 国产精品福利区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精品免费久久久久久久| 在线涩涩免费观看国产精品| 国产在线观看高清精品| 永久免费精品视频| 动漫精品专区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熟女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毛片av不卡在线 | 人精品影院 | 中文精品99久久国产| 免费看一级毛片在线观看精品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cao在线| 久久伊人精品青青草原高清| 91国在线啪精品一区| 久久青青草原精品国产|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大在线| 欧美激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性爱|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99|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亚洲高清不卡| 亚洲精品在线观看视频| 久久国产精品久久精品国产| 99精品热这里只有精品| 97精品国产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高清一级毛片精品| 国产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精品专区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成人99久久久久| 精品91自产拍在线观看二区| 国产精品成人一区二区| 国产亚洲精品线观看动态图| 久久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午夜中文字幕精品黄网站| 亚洲精品tv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