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元旦的簡介300字
中國新年的日期,在各朝代并不相同。夏朝定在一月初一,商朝定在十二月初一,周朝定在十一月初一,秦朝定在十月初一。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于元旦的簡介300字,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元旦的簡介 篇1
中國的元旦,據傳說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顓頊,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元旦”一詞最早出現于《晉書》:“顓帝以孟夏正月為元,其實正朔元旦之春”的詩中。南北朝時,南朝蕭子云的《介雅》詩中也有“四季新元旦,萬壽初春朝”的記載。
中國最早稱農歷正月初一為“元旦”,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稱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正月初一從哪日算起,在漢武帝以前也是很不統一的。因此,歷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夏朝的夏歷以孟喜月(元月)為正月,商朝的殷歷以臘月(十二月)為正月,周朝的周歷以冬月(十一月)為正月。秦始皇統一中國后,又以陽春月(十月)為正月,即十月初一為元旦。從漢武帝起,才規定孟喜月(元月)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歷的正月初一)稱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但這是夏歷,亦即農歷或陰歷,還不是我們今天所說的元旦。
元旦的簡介 篇2
今天是2023年1月1日,是元旦。我忽然想到為什么1月1日叫元旦呢?
我去問媽媽,媽媽說:“你自己解決吧。”自己怎么解決呢?我突然想到現在網絡科技很發達,于是我決定“百度一下”!
我在“百度知道”的對話欄里寫上了“元旦的來歷”幾個字,哇!不到一秒鐘就出來了成百上千個詞條,我看了幾條,明白了元旦的來歷原來是這樣的:“元”有開始之意,“旦”是天明的意思,“元旦”就是指一年開始的第一天。各朝各代的元旦時間不相同,直到中華民國成立之后,定農歷正月初一為春節,而以西歷的1月1日為新年。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后,決定使用公元年法,確定公立1月1日為元旦,農歷正月初一為春節。
我又從網絡中學到了新知識,電腦真是我學習的好助手啊!以后我要更好地利用它掌握更多的知識!
元旦的簡介 篇3
圣誕節剛過就迎來了一年。一度的元旦你到街上處處張燈結彩有的飯館在自己家的玻璃門上貼上一些對聯,有的飯館在自己家的門上掛上春聯、書寫福字、舞龍燈,也有的在自己家的門前放鞭炮,守歲、吃團圓飯以及很多文娛歡慶活動。超市里。些商家又為了元旦多掙點錢,就把菜價降了又講最終每次剛出來不到一個小時就被搶完了,只能定量,但是這些標語,人們如同就沒看見似的,一個勁的搶,超市里還放了兩米多長的蛋糕,許多人在那里搶著吃蛋糕。有些人沒搶到現在木搶到的人,有些搶到的人仰慕搶得更多的人,而那些搶到更多人想把搶到的人的蛋糕悉數拿過來。
元旦還有個傳說在4000多年前,那時分,還處于堯舜世,堯皇帝在位,堯皇帝在位的時分她他助公民做了許多有利的事。所以我們都十分敬愛他。不過她有個不成器的兒子,所以在春運的時分,所以在退位的時分,他挑選了道德謙卑的舜,并對他給予很厚的期望。
當然舜公然沒有讓他絕望他接著做了許多功德,后來堯逝世了,公民就把堯帝祀六合和帝那一天,作為一年的開端叫做″元正″之后,人們直接叫元旦。
元旦的簡介 篇4
同學們,你們知道“元旦”的由來嗎?我來告訴大家吧!
每年的一月一日稱為元旦節。元旦又稱為元日,在漢語里“元”是開始、起始的意思,是指第一;而“旦”是指一天和早晨的意思,把兩個字合起來就是新年的第一天了。
大約在公元前五萬年左右,古埃及人定居在尼羅河兩岸,從游牧改為農耕。他們的農牧業收成與尼羅河是否發洪水有著很大關系,根據觀察發現,發洪水的時間相隔365天,便把時間刻在竹竿上。同時還發現尼羅河初潮的潮頭漲到開羅附近的時候,也就是天狼星和太陽同時從地平線上升起的時候。于是,便把這一天定為一年的開始,這就是最早的“元旦”的由來。
一九四九年九月二十七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采用公元紀年法”,也就是陽歷。而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立春”,在農歷新年前后。因此,把農歷新年的第一天初一稱為“春節”,陽歷一月一日定為“元旦”。
同學們,你們說這些知識有趣嗎?讓我們共同學習和了解吧!
元旦的簡介 篇5
元旦節來到,也就是新的一年的開始。
首先我先介紹一下元旦節的來歷。“元”有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意思,也通指白天。元旦就是一年開始的第一天。媽媽還告訴我,我國歷代元旦的月日并不一致,后來在1949年我國會議通過使用“公元紀年法”,將農歷正月初一稱“春節”,將農歷1月1日定為“元旦”。
元旦那天,我先飽飽的睡了一覺,8點多起床,吃過早飯我和媽媽去外婆家,到家后我最著急的就是找小貓玩,可是找了一圈都沒找到,我只好放棄不找了,自個兒去練習跳繩啦。吃午飯時小貓好像也餓了似的,自己就跑出來了,我高興極了,我看小貓沖我喵喵大叫,好像在向我打招呼,我高興得跑去屋里拿餅干喂它,它吃得香噴噴的。我還放音樂《水云禪心》給它聽,它好像能聽懂似的,靜靜地聽著,一動不動。我吃午飯時它還安靜地臥在我的身邊聽音樂,我說我不能動了,然后小貓就臥到一邊去聽了,它好像能聽懂我的話,真是太棒了。我們要和動物交朋友,和動物和諧相處。
元旦的簡介 篇6
元旦在古時候稱為元日,據說“元旦”最初的稱呼起自三皇五帝之一的顓頊,顓頊以正月為元,初一為旦,而后來的夏、商、周、秦、漢各個朝代對元旦的規定各不相同。夏代以正月初一為元旦,商代以十二月初一為元旦,周代以十一月初一為元旦。
秦始皇統一中國后,頒布了統一的歷法,規定十月初一為元旦,一直到漢武帝時,才又重新按遠古夏代歷法規定,以正月初一為元旦,所以把夏代的歷法稱為“夏歷”,也就是常說的“農歷”。
辛亥革命后,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時,他決定采用世界通用的以公元記年的歷法,稱為公歷,并規定以公歷1月1日為元旦,沿用到今天。
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界全體會議決議:“中華人民共和國紀年采用公元紀年法”,即是我們所說的陽歷,為了區別農歷和陽歷兩個新年,又鑒于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恰在農歷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農歷正月初一改稱為“春節”,陽歷一月一日定為“元旦”,至此,元旦才成為全國人民的歡樂節日。
元旦的簡介 篇7
元旦起源有個傳說。是在4000多年前遠古的堯舜盛世之時,堯天子在位時勤政于民為百姓辦了很多好事,很受廣大百姓愛戴,但因其子無才不太成器,他沒把“天子”的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而是傳給了品德才能兼備的舜。堯對舜說:“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傳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后來舜把帝位傳給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樣親民愛民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愛戴。后人們把堯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堯的那一天,當作一年的開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稱為“元旦”,或“元正”,這就是古代的元旦。
中國的元旦其實是在民國年間才誕生的,是由春節演化而來的。元旦是慶賀新年的開始,歡度元旦可說是世界各國各地區的元旦節的習俗。由于世界各國所處的經度位置不同,各國的時間也不同,因此,“元旦”的日期也有不同。中國是世界上第12個開始新年的國家。在我國,元旦列入了法定假日。我國和世界上大多 數國家、地區采用公歷紀年法,把 1月1日定為新年的開始,稱作“元旦”。
元旦的簡介 篇8
元旦是全世界人民傳統的新年。世界上大多數國家把每年1月1日作為元旦,因為他們多采用了國際通行的公歷。但也有一些國家和民族由于本地的歷法傳統及宗教信仰、風俗習慣、季節氣候的不同,因而他們的元旦日期也不一樣,這也使得這個世界多姿多彩,更顯民族特色。
陰歷的祖先——埃及歷,把天狼星和太陽一同升起的那天作為元旦。大約在公元前五萬年左右,古埃及人已由游牧改為農耕,定居在尼羅河兩岸,他們從長期的觀察中發現,尼羅河泛濫的時間是有規律的,他們就把這個時間每次都記錄在竹竿上,從中得知兩次泛濫時間之間大約相隔365天;同時還發現,當尼羅河初漲的潮頭來到今天開羅城附近的時候,也正好是太陽與天狼星同時從地平線上升起的時候。于是,古埃及人便把這一天定為一年的開始。這是元旦最早的由來。
元旦的簡介 篇9
元旦的起源元旦起源古代中國的元旦并不是現在人們所說的元旦。從殷代定農歷十二月初一為歲首,到漢代定在農歷正月初一為歲首,曾有多次反反復復的改變。到民國時孫中山于1912年1月初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時為“順農時”、“便統計”,定農歷正月初一為春節,改公歷1月1日稱為歲首“新年”,但仍稱“元旦”。直到解放后中央人民政府頒布統一使用“全國年節和紀念日放假辦法”,將公歷1月1日規定為元旦節,并決定全國在此節放假一天。同時為區別農歷和公歷兩個新年,又鑒于農歷二十四個節氣中的“立春”,恰在農歷新年前后,因此改農歷正月初一稱為“春節”。
元旦的笑話關于元旦的笑話一個雞蛋去茶館喝茶,結果它變成了茶葉蛋;一個雞蛋跑去松花江游泳,結果它變成了松花蛋;一個雞蛋跑到了山東,結果它變成了魯(鹵)蛋;一個雞蛋無家可歸,結果它變成了野雞蛋;一個雞蛋在路上不小心摔了一跤,倒在地上,結果它變成了導彈;一個雞蛋跑到人家院子里去了,結果它變成了原子彈;一個雞蛋跑到青藏高原,結果它變成了氫彈;一個雞蛋生病了,結果它變成了壞蛋;一個雞蛋嫁人了,結果它變成了混蛋;一個雞蛋跑到河里游泳,結果它變成了核彈;一個雞蛋跑到花叢中去了,結果它變成了花旦;一個雞蛋騎著一匹馬,拿著一把刀,原來它是刀馬旦;一個雞蛋滾來滾去,越滾越圓,結果就變成了圓蛋--元旦快樂!
元旦的簡介 篇10
“元”有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時間,也通指白天。元旦,便是一年開始的第一天。“元旦”一詞,最早出自南朝梁人蕭子云《介雅》詩:“四氣新元旦,萬壽初今朝。”宋代吳自牧《夢梁錄》卷一“正月”條目:“正月朔日,謂之元旦,俗呼為新年。一歲節序,此為之首。”元旦,《書·舜典》中叫“元日”,漢代崔瑗《三子釵銘》中叫“元正”;晉代庾闡《揚都賦》中稱作“元辰”;北齊時的一篇《元會大享歌皇夏辭》中呼為“元春”;唐德宗李適《元日退朝觀軍仗歸營》詩中謂之“元朔”.自來元旦指的是夏歷(農歷、陰歷)正月初一。在漢語各地方言中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初一”的,有叫“大天初一”的,有叫“年初一”的,一般又叫“正月初一”.
我國歷代元旦的月日并不一致。夏代在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秦始皇統一六國后,又以十月初一日為元旦,自此歷代相沿未改(《史記》).漢武帝太初元年時,司馬遷創立了“太初歷”,這才又以正月初一為元旦,和夏代規定一樣,所以又稱“夏歷”,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中華民國建立,孫中山為了“行夏正,所以順農時;從西歷,所以便統計”,定正月初一(元旦)為春節,而以西歷(公歷)1月1日為新年。
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使用“公元紀年法”,將農歷正月初一稱“春節”,將公歷1月1日定為“元旦”.
元旦的簡介 篇11
在當代,元旦指公元紀年的歲首第一天。自西歷傳入我國以后,元旦一詞便專用于新年,傳統的舊歷年則稱春節。
而在此之前,元旦一直是指農歷歲首第一天的。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稱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界全體會議決議:“中華人民共和國紀年采用公元紀年法”,即是我們所說的陽歷,為了區別農歷和陽歷兩個新年,又鑒于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恰在農歷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農歷正月初一改稱為“春節”,陽歷一月一日定為“元旦”,至此,元旦才成為全國人民的歡樂節日。
慶賀新年的開始,歡度元旦可說是世界各國各地區的普遍習俗。在我國,還列入了國定假日。我國和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地區采用公歷紀年法,把月日定為新年的開始,稱作“元旦”。
由于世界各國所處的經度位置不同,各國的時間也不同,因此,“元旦”的日期也有不同。如大洋洲的島國湯加位于日界線的西側,它是世界上最先開始的一天的地方,也是最先慶祝元旦的國家。而位于日界線東側的西薩摩亞則是世界上最遲開始新的一天的地方。按公歷計,我國是世界上第個開始新年的國家。
各個國家由于其歷史、文化、宗教信仰、民族習慣不同,也都有自己不同的慶祝。
【元旦的簡介】相關文章:
元旦的英文簡介09-28
元旦的英語簡介10-11
元旦的資料簡介10-26
關于元旦的來歷簡介01-10
中國元旦節的起源簡介03-25
關于元旦節的由來簡介及對聯10-25
立春簡介10-30
金鷹節簡介10-07
小寒簡介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