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昆明理工大學校徽
昆明理工大學是國家"特色重點學科項目"高校;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高校;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高校;“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國家優秀本科生國際交流項目高校、國家“創新型人才國際合作培養項目”高校、“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入選高校;首批國家創新人才培養示范基地的六所高校之一;首批國家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之一;依托高校建立國家國際技術轉移中心的2所高校之一。
截至2016年8月學校官方網顯示,學校有呈貢、蓮華、新迎三個校區,總占地面積4300余畝,辦學總資產原值66億元,建筑面積134萬平米;有教職工3888人,其中,專任教師2356人。學校設有26個學院、1個教學部、6個研究院、6個附屬醫院,1個應用人才培養基地,設有研究生院,開設102個本科專業。
歷史沿革
溯源
昆明工學院
1952-1953年,重慶大學有色金屬科、貴州大學工學院礦業機械系、西昌技藝專科學校部分教師并入云南大學工學院。
1954年9月,云南大學工學院獨立建院,命名為昆明工學院。
1961年9月,云南機械學院并入昆明工學院。
1961年9月,云南煤炭學院并入昆明工學院。
1961年9月,昆明工學院羅茨分院并入昆明工學院。
1961年9月,滇南大學冶金機械系并入昆明工學院。
1961年9月,滇西大學采礦機械系并入昆明工學院。
1961年9月,云南鐵道學院并入昆明工學院。
1961年9月,甘肅工業大學(今蘭州理工大學)鋼鐵冶金并入昆明工學院。
1963年9月,滇南大學化工系并入昆明工學院。
云南工業大學
1913年,云南工礦學堂更名為云南甲種工業學校。
1921年,云南甲種工業學校(部分)更名為路政學堂。
1930年,路政學堂更名為云南省立第一工業學校。
1930年4月,在原甲種工業學校基礎上,云南省創立省立第一工業學校,校址原在華山東路大德山雙塔寺,后遷至大西門外文昌宮(現龍翔街文林小學)。
新中國成立后,昆華工校改名為昆明工業學校。
1961年,昆明工業學校更名為云南省第一工業學校。
1965年5月,云南省第一工業學校、云南省農業機械學校創建。
1974年12月11日,省革委以云南第一工業學校、第三工業學校和農業機械學校的基礎上擴建成立云南工學院。
1984年9月,重慶建筑工程學院昆明分院創建。
1985年3月,云南化工專科學校、電子科技大學昆明分部創建。
1994年9月6日,經國家教委批準,將云南工學院、重慶建筑工程學院昆明分院、電子科技大學昆明分部、云南化工專科學校合并組建云南工業大學。
昆明理工大學
1995年2月,昆明工學院更名為昆明理工大學。
1999年10月,原昆明理工大學與云南工業大學合并組建成新的昆明理工大學。
2004年,云南省分析測試中心并入昆明理工大學。
2010年7月,成立昆明理工大學質量發展研究院。
2010年11月,成立云南省知識產權發展研究院,榮獲”全國企事業知識產權示范創建單位“稱號。
2010年,入選國家“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建設高校。
2011年1月,成立昆明理工大學附屬昆華醫院(云南省第一人民醫院)。
2012年6月,云南省人大法制委、云南人大常委會法工委與昆明理工大學合作建立云南省地方立法研究院。
2012年,學校入選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重點建設高校,成為中西部24省重點建設的100所大學之一。
2012年12月,“復雜有色金屬資源綜合利用協同創新中心”和“西部典型行業污染控制協同創新中心”被正式認定為云南省“2011計劃”協同創新中心。
2013年4月,國家科技部公布了2012年“創新人才推進計劃”入圍名單,昆明理工大學校獲批“創新人才培養示范基地”資助,成為全國首批18家創新人才培養示范基地之一。
2013年12月,稀貴金屬先進材料協同創新中心認定為“2011計劃”協同創新中心。
2013年12月,國家級超硬材料先進制備技術國際聯合研究中心被認定為科技部國際合作基地。
2014年2月1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科技部和云南政府聯合下文正式批準建設“省部共建復雜有色金屬資源清潔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是云南省第一家依托高校建設的國家重點實驗室。[3]
2016年6月16日,昆明理工大學航空學院成立暨揭牌儀式在昆工呈貢校區舉行。
【昆明理工大學校徽】相關文章:
南京理工大學校徽09-11
校徽制作原因01-08
重慶師大校徽01-14
江蘇大學校徽01-18
大學校徽設計01-12
1926年版校徽01-07
醫學院校徽01-14
防災科技學院校徽01-18
橫畈小學校徽01-11
淮陰師范學院校徽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