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專家教畢業生如何回避求職陷阱
騙局一:巧立名目收取費用。行騙單位都具有一些共性:證件齊全、手續合法,招聘規范,并與求職者簽訂合同,而一旦錢財到手,就“人間蒸發”。行騙單位為了騙取求職者的信任,往往通過合法的渠道取得招聘資格:在工商局正常注冊,憑工商部門的營業執照,獲得人才市場招聘展位。用“面試”或“錄用”作誘餌,避開人才市場現場的各種警示,通知求職者到“單位”,然后收取“考試費”、“服裝費”、“培訓費”等等,最后借口單位需要裝修或利用休息日,卷款逃走。等到求職者找上門來時,已經“跑了和尚也沒了廟”。
南京人才市場專家提醒,根據省、市有關規定:用人單位在招聘錄用過程中不得以任何名義向應聘者收取費用。求職者不要因為工作難找或害怕失去這個機會而輕易掏錢,當單位提出“交費”時,一定要慎重,或拒交或向單位索要正規發票,并妥善保管,一旦出現問題,可以利用發票上的序號查找相關責任人。
騙局二:收取押金。這類情況大量出現在銷售崗位。行騙單位在錄用求職者后,讓求職者以“押金”形式換取公司產品,一旦錢到手,再分配根本不可能完成的業務量,讓求職者知難而退,從而獲取押金。也有些單位的產品需要求職者自己掏錢購買,但往往因為質量問題,根本推銷不出去,行騙單位也會找到各種理由“拒絕退貨”。
人才市場專家提醒:做銷售,一定要對本行業或產品有充分的認知了解,不要僅僅因為高額的利潤或提成,鋌而走險,在什么都不清楚的情況下,輕易受騙。另外,用人單位也無權向求職者索要有效證件如身份證、學歷證明等作為抵押。
求職者應牢記“天上不會掉餡餅”的道理,提高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越是容易得來的工作越需要留個心眼。一旦發現受騙,應及時向公安機關報案。
【專家教畢業生如何回避求職陷阱】相關文章:
畢業生如何規避求職陷阱11-26
畢業生如何預防求職陷阱04-24
如何繞開求職陷阱_繞開求職陷阱的方法11-08
如何識破求職陷阱?11-16
如何防患求職陷阱11-12
如何防“求職陷阱”11-13
如何避開求職陷阱11-11
應屆畢業生如何規避求職陷阱04-24
畢業生求職警惕招聘“陷阱”_求職陷阱12-01
如何規避網絡求職陷阱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