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環境的暑假社會實踐報告(精選5篇)
社會實踐又即將告一段落了,我們一定積累一些相應的社會經驗,為此需要認真地寫實踐報告了。為自己以后能更好的走向社會做準備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于環境的暑假社會實踐報告(精選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環境的暑假社會實踐報告1
此次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我們通過實地觀察、采訪、交流的方式,完成了我們從廢棄物處理技術的發展看環保的課題研究。我們了解到西安熱力公司處理廢水的沉淀池從一個增加到三個,通過分級沉淀及對廢渣廢水的循環利用將節能環保真正地落到實處。讓我們看到了節能減排不再是一句空口號,而是實實在在的行動。我們相信只要大家從小事做起,做好節能減排工作,我們的家園一定會更加美好。
在暑期實踐活動布置下來以后,我們組成了一支由十一個人組成的實踐隊,隊員有軟件學院和經管院大一學生組成。在征得西安市熱力公司的同意之后,我們在實踐前的某個晚上在宿舍進行了一次集體的討論,由于要確定實踐的各種問題,例如實踐目的,時間地點,以及實踐的行程和各方面的安排,我們的討論進行到熄燈還未結束。再去西安熱力公司的前一天,我們在學校圖書館利用網絡搜索了很多關于熱力公司廢物處理的資料。實踐第一天,全隊11名成員乘坐公交車有學校到西安熱力公司,由該公司負責人帶領我們參觀了了全廠并向我們講述熱力公司的相關情況,并交與我們所需的數據。實踐第二天,全隊隊員依舊乘公交車到達熱力公司,我們分兩隊行動。第一小隊由隊長帶隊在熱力公司負責人帶領下去一供熱點,目的是考察現在熱力公司隊廢棄物的凈化流程及處理裝置,第二小隊留守熱力公司利用其內部網絡獲取幾十年來廢棄物處理裝置的變化的相關資料。實踐第三天,整理材料并由隊長做匯報工作,發放材料并開始實踐報告寫作。
人們多有這樣的經歷:一大盒禮品,拆開一看,大部分是用泡沫塑料填充的;去商店買一支牙膏或一盒玩具,售貨員會用一個小塑料袋包裝;去快餐店吃快餐,服務員會遞給你一份用塑料盒裝的飯菜;去農貿市場,可以收集到一大堆塑料袋,蔬菜、水果、肉類、米面……無一不用塑料袋裝給你,甚至買一頭蒜,也會用一只小塑料袋裝起來。塑料制品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許多方便,而且價錢也便宜。但是,你可曾想過,它在為人們提供方便的同時,也給人們帶來了一場“白色災難”。
我們進行了多方面的調查研究,查閱各種資料,并進行分析總結。
一、我們的調查研究:
1、我們在方池路上,姜怡婷家門前的一個垃圾箱口統計了一下,半小時扔大大小小的包裝袋、快餐盒與塑料制品的次數:早上總共扔了210次;中午扔了105次;而晚上則扔了95次,這僅僅是一個垃圾箱,一天之內廢棄的塑料如此多,不難想象全國乃至整個地球上廢棄的塑料,將是一個天文數字。
2、我們在勤儉南路的一家小快餐店里打聽到:“他們一天中能賣掉快餐250份左右,每份快餐至少需要塑料快餐盒2個,也就是一天至少用掉塑料快餐盒500個!
3、延續第二項調查,我們又走訪了海鹽縣武原鎮工商所。工商所的王叔叔熱情地接待了我們。我們了解到:海鹽武原鎮共有大大小小的快餐店200家左右。照這樣計算,僅武原鎮,一天所產生的廢棄塑料快餐盒就多達1萬個左右。
4、我們去了新華書店,學校的圖書室查閱資料,但關于“白色污染”這方面的資料非常少,看來,我們得找另外的辦法。
5、我們去了海鹽縣武原鎮環衛所。環衛所的蔣叔叔告訴我們,在我們海鹽縣武原鎮,每天有300多名環衛工人為海鹽的環境衛生辛勤地工作著。在那里,我們還了解到了“白色污染”的真正組成,并初步了解了“白色污染”危害。
6、為了擺脫困難,在老師的幫助下,我們利用網絡進行研究。在網上我們尋找到了一片廣闊的空間,使我們對“白色污染”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這對我們撰寫論文起到了很大的幫助。
二、什么是“白色污染”?
“白色污染”已成為一個眾所周知的新型名詞。那么,到底什么是“白色污染”呢?“白色污染”主要指白色的發泡塑料飯盒,各種塑料袋,農用地膜等給環境造成的污染!鞍咨廴尽蔽锏闹饕煞譃椋壕垡蚁≒E)、聚氯乙烯(PV)、聚丙烯(PP)、聚苯乙烯樹脂(PS)。在這些污染物中,還加入了增塑劑,發泡劑,熱穩定劑,抗氧化劑等。
三、造成“白色污染”的主要原因:
1、塑料垃圾沒有得到妥善的管理和處置,垃圾沒有實行分類收集,能回收回的不回收利用。
2、許多企業對于生產過程當中產生的白色垃圾沒有科學地處理,放任自流。
3、我國現有的法律沒有對塑料包裝廢棄物的處理,制定出過硬的相關法規。
4、盡管在創建省級文明衛生城鎮的口號下,我們的縣城變得整潔得多,但是總的來講,人們的環保意識比較淡薄,濫用和隨意亂倒塑料制品現象相當普遍。
·社會實踐報告的大綱格式·學生社會實踐報告·高中社會實踐報告·超市社會實踐報告
·暑假社會實踐報告·社會實踐調查報告·最新大學生社會實踐報告·社會實踐總結報告
四、“白色污染”的危害:
(一)視覺危害:
散落在環境中的塑料廢棄物對破壞了市容景觀。如散落在自然環境、街頭巷尾、江河湖泊的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和漫天飛舞或懸掛枝頭的超薄塑料袋,給人們的視覺帶來不良刺激。
。ǘ撛谖:Γ
1、塑料地膜廢棄物在土壤中大面積殘留,長期積累,造成土壤板結,影響農作物吸收養分和水分,導致農作物減產。
2、拋棄在陸地上或水中的塑料廢棄物,被動物當作食物吞食后,會導致動物死亡。
3、進入生活垃圾中的塑料廢棄物質量輕、體積大,很難處理。如果將它們填埋,會占用大量土地,而且,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難以分解。
4、部分的塑料含有毒性,如果用作餐具或食品包裝的材料,這樣對人體的健康不利。
5、使臭氧層變薄。
我們對“使臭氧層變薄”這一危害尤其感興趣。因為塑料廢棄物一般存在于地面,而臭氧層存在于天空中,兩者相隔那么遙遠,怎么會有關系呢?經過翻閱資料,查閱書籍并問了一些教師得出:白色污染經過太陽的發照射而把塑料中大量的毒物排入大氣層,大氣層上面是臭氧層,這樣使臭氧層的氣體逐漸變薄。我們大家都知道太陽是一種溫度可達到上萬度的天然發光和發熱的“大火球”。當鋼鐵還未靠進它幾千米,就已經化為氣體。這么高的溫度怎能不破壞地球?為了地球不受到大幅度破壞,臭氧層可真是立了大功了。當太陽輔射時,它便挺身而出,擋住了一次又一次的攻擊?捎捎凇鞍咨廴尽贝_實破壞了臭氧層,使它變薄,這將會是地球巨大的危機。
五、行動起來治理“白色污染”
通過這次調查活動,我們了解到:隨著工農業生產的迅速發展,為人類創造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物質財富的同時,也使環境付出了沉重的代價。生態破壞、環境污染對人類生存和發展已經構成了嚴重威脅。每當大風刮起時,空中就彌漫著黃色的粉塵,有時在空中還飛舞著白色塑料袋。使人們出門十分狼狽。因此,解決環境問題已成為刻不容緩的重大任務。我們海鹽縣武原鎮,雖然每天都有300多名環衛工人日日夜夜與“白色污染”作著斗爭。但是,改變這種狀況,光靠環衛工人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提高我們大家的環保意識。環境的污染和破壞不是一個人造成的,所以保護環境應該是全社會的行為。我們每個人都有保護環境的義務。
同時,我們也懂得了:我們就是社會的主人,改善地球環境,是我們這代人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我們應該努力增強環保意識,節約資源。如果全球人人破壞,天天破壞,地球就會變成垃圾場;如果全球人人環保,天天環保,就能創造一個美好的世界。讓我們攜起手行動起來,共同努力保護好地球——我們共同的家園。
為此,我們建議從我們自己做起,從一點一滴小事做起,要做到:
1、不亂扔垃圾及廢棄物,將垃圾放到指定的垃圾箱內。
2、我們學校早已經設置了“垃圾分類存放處”,我們就要積極參與和宣傳。
3、不要浪費,包括不浪費一張紙、一滴水、一分錢。
4、盡量不用、少用塑料袋,要積極使用可再生利用的用品,減少白色污染。
5、發現身邊有破壞環境的行為時
環境的暑假社會實踐報告2
20xx年7月20至22日,華北電力大學環境學院暑期社會實踐團分隊四人行來到了目的地長春市環保局。
此次暑期社會實踐,是由我們自行組織,自行聯系,自行播報的活動。其中意義也就不言而喻了。從一開始的迷茫、不知所措,到后來的老練、嫻熟圓潤。那些辛酸的過程,或許只有身在其中的我們才能深刻體會出吧。
頭兩天的準備工作,把所有人都累垮了。跑社區、批證件等等,馬不停蹄的奔波了一個白天。到了晚上,開個小會,交流進展,討論方案。可是我們都知道,暑期社會實踐是出來鍛煉自己,而不是出來旅游的。咬咬牙、皺皺眉,堅持下來。
7月20至22日,我們迎來了訪問的三天。
我們了解了環保局對于當前環境的看法,知道了市民的生活幸福程度,使我們的實踐意義更深厚。
通過調研,市民們對于綠化普遍呈積極態度,他們認為我們國家應該頒布一些禁令,對國家對人民都很有好處。
環保宣傳活動也是我們本次社會實踐的很重要的一部分。我們的宣傳活動也是一針對超市商家,二是針對普通民眾。我們的宣傳對象對于我們的活動給予了極大的支持,使我們順利完成了整個實踐活動。
總而言之,通過這次社會實踐,我們了解了綠化對我國的影響,也讓更多的人認識到了污染對于社會的危害。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們還會繼續關注綠化程度對人民的影響。
環境的暑假社會實踐報告3
摘要:
從學堂到現在第二次參加社會實踐,這讓我明白大學生社會實踐是引導我們學生走出校門,走向社會,接觸社會,了解社會,投身社會的良好形式;是培養鍛煉才干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修身養性,樹立服務社會的思想的有效途徑。通過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可以讓我們明白更多社會經驗和知識,有助于我們在校大學生更新觀念,吸收新的思想與知識。近一個月的社會實踐,一晃而過,卻讓我從中領悟到了很多的東西,而這些東西將讓我終生受益。社會實踐加深了我與社會各階層人的感情,尤其是農村人們,拉近了我與社會的距離,也讓自己在社會實踐中開拓了視野,增長了才干,了解了農村的現實問題和殘酷,進一步明確了我們青年學生的成材之路與肩負的歷史使命,讓我更有信心學習努力,也讓我懂得社會才是學習和受教育的大課堂,在那片廣闊的天地里,我們的人生價值得到了體現,為將來更加激烈的競爭打下了更為堅實的基礎。我在實踐中得到許多的感悟!對我的成長有促進作用,讓我明白了學生不能只是以前那樣“兩耳不聞天下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傳統思想,而是我們要學以致用,投身于實踐當中,為社會作貢獻,為社會的發展奮斗一生。積極建設和諧社會。
關鍵詞:
環境、衛生、農村現狀、生態環境
實踐目的:
為了提高自己社會實踐能力,增長自己見識,體驗作為一個志愿者所要付出的汗水,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我才決定要做這次動的志愿者,雖然我們沒有什么回報,但是我收獲了作為一個志愿者的喜悅。
實踐內容:
一、農村生態環境的變遷
。ㄒ唬┺r村生態環境的變遷概況
新中國成立以來,農村經濟的發展與農村環境的惡化基本上是同步的。農業生產水平提高了,農民收入水平提高了,農村經濟發展了,但農村環境被嚴重破壞了;而且,發展的速度越快,環境破壞的力度也越大;進而已經開始制約了農村經濟發展,影響了農民生命安全。20世紀60年代前,土地改革和農業合作化運動調動了廣大農民生產積極性,農業生產水平比解放前大大提高,但基本上還處在以人、畜力,有機肥為代表的傳統農業階段;由于興建大型骨干水利工程和進行農田基本建設,農村生態環境較解放前還有改善。三年自然災害,農業生產遭到重大損失后,到70年代,農業生產基本上穩步發展,農業生產實行有機肥與化肥并重,較大面積開始使用化學農藥,產量不斷提高。農村基本上還是青山綠水,生態環境良好。80和90年代,國外有機運動興起,倡導在農業生產過程中不使用化學合成的農藥、化肥,也不采用基因工程和輻射技術;并學習和宣傳中國傳統農業的精華技術。在改革開放的大好形勢下,中國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經濟迅猛發展;雖然,已開始發展綠色食品、有機產品,但是,中國廣大農民卻拋棄了優良傳統,反而不再積造有機肥料,大量施用化學肥料和農藥;養殖業發展,廢棄物未能綜合利用;再加之鄉鎮企業發展,工業“三廢”排放;農村人口增多、生活改善,生活垃圾增多……農村的環境污染也迅猛發展。二十一世紀,中國加入WTO,面臨國際市場競爭的新形勢,中國開始發展質量安全農產品,提出“堅持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農產品‘三位一體、整體推進’的發展思路”;廣大農民開始注意環境保護,但是,農業生產、農民生活造成農村環境污染局面還未根本扭轉。
。ǘ┺r村生態環境現狀
1、鄉鎮工業造成的環境污染逐年增加。目前,鄉鎮工業化學需氧量、粉塵和固體廢物排放量占全國工業污染物排放總量的比重均接近或超過50%,已經成為環境保護的突出問題。
2、畜禽糞便污染呈加劇趨勢。規;笄蒺B殖場絕大多數沒有相應的配套耕地消納其產生的畜禽糞便,形成了比較嚴重的農牧脫節。
3、農村及城鎮生活污染日益突出。城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嚴重滯后,絕大部分城鎮的生活污水未經處理而直接排入河道,成為農村內河水污染的主要來源。大多數村鎮沒有無害化垃圾填埋場,生活垃圾被隨意拋棄在河塘或低洼地,不僅影響環境衛生,而且造成河道淤積,污染水體。
4、化肥、農藥以及地膜污染危害加劇;柿魇Ъ觿×撕春秃Q蟮人w的富營養化,造成地下水和蔬菜中硝態氮含量、農藥殘留量超標,影響土壤自凈能力。農藥污染破壞生態平衡,威脅生物多樣性。農膜殘片難以自然降解,影響土壤的滲透性,造成糧食減產。
5、農作物秸稈焚燒或廢棄污染嚴重。大量的秸稈被焚燒或拋棄于河湖溝渠或道路兩側,浪費了大量的資源和能源,污染大氣和水體,影響農村的環境衛生。
6、土壤有機質大幅度下降和養分不平衡。不秸稈還田,不施用有機肥料,大量施用化肥,特別是過量施用N肥,造成土壤質地下降;為了高產,更要加大化肥用量,進入了惡性循環。
7、生活垃圾到處亂扔,沒有固定的回收地方,影響人們正常生活。
農村生態環境狀況已嚴重影響了廣大農民的生活和身體健康;影響了農業生產,特別是質量安全農產品的生產;影響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農村可持續發展。
(三)農村生態環境問題存在的原因
農村生態環境問題可歸結為三類:一是生態破壞問題。主要是由于不合理開發利用農業自然資源,包括水、土地、生物資源等,造成生態失衡,難以自己修復與更新所導致的后果。二是農業的自身污染問題。農業的集約化、產業化對農藥、化肥、農膜、調節劑、飼料添加劑等的高量投入以及養殖業發展帶來的畜禽糞便污染等。三是農業的外源污染問題。主要指鄉鎮企業、城市工業的轉入及農村社區生活垃圾等排放的“三廢”污染。農村生態環境問題存在的原因如下:
1、鄉鎮工業污染治理未嚴格執行相關的法律法規。以犧牲環境的代價換取眼前的經濟效益。
2、村鎮建設規劃設計不科學或實施不到位。農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處理不當。
3、生態農業技術未能推廣、普及。根據農業生態學原理和生態農業技術,在農業生產中完全可以做到不用或少用化學農藥和化學肥料,很多農業廢棄物完全可以資源化利用,變污染為產品而提高農業效益。
農村生態環境問題存在的原因,歸納起來就是農業生態學知識未能真正被廣大農民和農村干部理解、認識,并在生產、生活中利用。
二、農村生態環境與農民生存
。ㄒ唬┺r村生態環境對農民生命安全和生活質量的影響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要以人為本、全面發展、協調發展和可持續發展,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當前農村經濟有了前所未有的`發展,但農村的生態環境狀況令人擔憂,環境污染日趨嚴重。農村的環境污染直接影響農民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
1、農村生態環境對農民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的影響
隨著農村工業化、城鎮化及農民生產、生活方式的改變和農村環境惡化,農村人口結核病、肝炎等傳統型傳染病仍占有較大比例;腸道傳染病、微量營養素缺乏病、婦女孕產期疾病、地方病和寄生蟲病等在農村仍未得到有效遏制;惡性腫瘤、高血壓、心腦血管病、糖尿病等嚴重疾病的患病人數不斷增加,成為威脅農民健康的主要病種。加之農村人口流動性加大,更是增大了疾病輸入的潛在威脅,農村面臨新老傳染病、本土和輸入傳染病的雙重夾擊。農村疾病譜已經轉變,老傳染病、新發傳染病與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意外傷害、環境與職業危害等并存的疾病模式,嚴重威脅農民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也嚴重影響了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制約著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進程。
2、農村生態環境對農民生活質量的影響
生活質量是關于人們滿足生存和發展需要而進行的全部活動的各種特征的概括和總結,是反映人類生活發展的一個綜合概念,是對社會發展包括人類自身發展進程的一種標識。生活質量從根本上將取決于物質生產發展的程度。隨著物質生產的發展,人們的精神需求也會發生新的變化,從而把生活質量推向更新、更高的層次。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總體要求是: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也是生活質量全面提高的標準,是文明程度的具體體現。農村生態環境,不僅影響了生產發展、農民致富,也直接影響了村容村貌、社會風貌。
。ǘ┘訌姶彐偽拿鹘ㄔO,促進農村環境保護和環境恢復
什么是文明?文明是指人類社會進步狀態。文明的實質就是平等,就是人與人在各方面都平等;包括物質分配平等、政治地位平等、精神狀態平等,也包括人與自然的平等。生存競爭的殘酷造成動物之間只有野蠻,而沒有平等。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就是從不平等逐步向平等,從野蠻向文明過渡的歷史。人類從動物分離出來后,一直在從野蠻向文明進化,人類發展史就是從動物到文明人的進化史。
1、實行計劃生育,是保護生態環境的首要措施
多年來,由于人口的增加,對農產品的需求量急劇增長,加之對合理利用資源認識不足,因而在不同程度上對資源采取掠奪式開發經營,致使資源衰退,破壞了人與資源的平衡關系,人口、資源、環境三者之間的矛盾更加突出。實行計劃生育,降少人口數量,提高人均資源占有量,降低人口對資源的壓力,是保護生態環境的首要措施,根本措施。
2、提高人口素質,是保護生態環境的必要措施
人口素質包含思想素質、文化素質、身體素質等。各個人的素質具體反映在對待事物的態度和處理事情的能力。提高人口素質就是提高人的文明程度。農村人口素質,主要包括文化素質、科技素質和勞動技能素質等。
。1)要提高農村人口的受教育程度。使九年義務教育在農村真正落到實際行動上,努力掃除青壯年文盲,并不斷提高農村人口的受教育程度。
。2)要大力開展農業技術培訓。提高農村人口的生產技能,使它們更好地認識和改造自然。
。3)要加強生態、環境知識的教育和普及,認識到我國農村生態環境惡化的現狀及其嚴重的危害,有危機感,緊迫感和責任心。樹立生態意識和環境意識,在提倡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時,提倡生態文明。
3、提高干部素質,村干部應帶頭成為文明人
每個村干部要在不斷提高自身文明程度做文明人的同時,帶動周圍的其他人不斷提高文明程度。文明人的文明程度主要表現于:創新、無私和生活質量
。1)創新:人類的發展、進步是各時期文明人利用頭腦進行創新思維,利用肢體進行創新勞動的結果。文明人對社會生產力發展的貢獻均源于創新。創新是生產力發展、社會文明進步的基礎。
(2)無私:自私是動物的本性,無私是文明人的特性。動物為了自身的生存和本種群的生存,始終處于激烈的生存競爭之中,自私成為動物生存競爭中的必然要求。同樣,“人不為已,天誅地滅”成為某些人的信條。這只是動物本性在一定時期,在一部分人身上的反映。在農村當前狀況下,文明人的表現應成為“共同富!钡膸ь^人。
(3)生活質量:一般人出于動物的本能,只追求物質生活高標準,不惜破壞資源環境,浪費生活資料,更無所謂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文明人追求科學、優良的生活質量,主要包括物質生活、精神生活、政治生活和生存環境質量4個方面,體現了各個人在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態文明方面的水平。
物質生活質量:崇尚科學節儉的物質生活,豐衣足食而不奢侈浪費。掌握科學的生活常識,崇尚節儉的物質生活。飲食采用合理的食物結構,不求過飽過精,吃得安全、吃得健康。穿著以舒適為首要條件,不求奢華,不慕名牌,服裝得體大方。居家住宅、日常用品以適用、夠用為原則,不鋪張、不浪費。
精神生活質量:追求高雅豐富的精神生活,終生學習各類文化知識。精神生活質量與終生學習緊密相關。讓學習伴隨終生,不斷拓寬知識面,提高各方面的知識水平,提高各方面技能,具備多方面興趣和愛好;不追求低級趣味,不參與對身心健康不利的活動。
政治生活質量:堅持正直向上的人生態度,敢于堅持真理修正錯誤。平等是人類文明的實質,文明人在社會中一要爭取平等,二要以平等的精神對待一切人。以正直向上的人生態度處理所接觸的人和事;言而有信、實事求是,不弄虛作假,不瞞上壓下,對自己的言行負責,敢于堅持真理修正錯誤。
生存環境質量:堅持科學客觀的持續發展,努力保護資源保護環境。堅持以生態學理論的指導,堅持可持續發展思想,為了當代人的健康、安全和子孫后代健康和安全,從自己做起,從點滴做起,努力保護資源,努力保護環境。
三、農村生態環境與農民自己意識
在實際生活中,我們可以看到,在農村農民的環保意識和健康意識還有待提高,這就嚴重的阻止了農村生態環境的改善,因此,我覺得,我們首先應該從實際出發,用實際的事例教育農村人們,幫助他們改變原有的錯誤觀念,樹立正確的環保意識,村鎮黨委人員應該定期宣傳,教育人們,幫助人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環保觀念、科學發展觀。爭取把農民生活環境進行徹底的改善,使他們能夠有一個健康安全的生活環境。如果我們能做到這些,那么,廣大農民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質量提高了,文明程度提高了,也就促進了農村生態環境的全面改善。進而促進了農業生產持續發展、農民生活水平提高、農村生態環境改善的良性循環,建設社會和諧、自然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實踐感想與總結:
我感謝學校社會給了我這次參加實踐的機會,通過這次實踐,讓我明白了一些在課堂中無法了解和懂得的道理,讓我對自己的人生目標有了新的認識,對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有了新的界定,讓我懂得了人生的真正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貢獻,讓我更有信心積極投身于社會學習和課堂學習之中,完善自己,提升自己,讓自己能在社會發展中起到促進作用,真正的奉獻自己,為留守兒童和孤寡老人撐起一片藍天,讓他們在陽光下生活,讓他們生活得更幸福,從而來實現我的人生價值。
環境的暑假社會實踐報告4
20xx年x月xx日,xx工學院機械工程學院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小組在機械工程學院輔導員鄭曉濤帶領下,乘車前往連云港生活填埋場管理中心,開始了他們實踐的第一站旅程。
和連云港市生活垃圾填埋場中心主任張鑫說明情況后,輔導老師鄭曉濤老師帶領隊員們先參觀連云港市糞便處理站。
站長張嶸森向隊員介紹了糞便處理站的規模、運行以及日后擴建相關情況。
張站長特別強調:“糞便處理站對糞便進行處理后排放,可以大大的減少糞便造成的二次污染,極大地改善連云港水質情況,這對建設碧水港城有著極大的意義。”隨后,隊員們還積極幫助站內工作人員打掃,贈送消暑物品。
下一站,隊員們來到了連云港市生活垃圾填埋場,接待隊員們的是有著40年工作經驗的錢師傅,錢師傅指著眼前平地說:“現在技術,工作到位,你們幾乎看不到垃圾,垃圾都被掩實、壓緊后用一層土覆蓋,定期撒藥除蟲卵,自建成20年來,80米深的山谷已經接近飽和,處理200多萬立方的垃圾,有力地促進了港城碧水藍天的建設!
這一路上,隊員們看到環保人士辛勤為連云港,為祖國奉獻青春,為大家能擁有一個干凈、舒適的生活環境揮灑汗水,所有成員均深有感觸。用張鑫主任的話說:“環保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不僅僅需要環保工人的努力,更需要我們大家的共同努力,才能共筑港城碧水藍天!
環境的暑假社會實踐報告5
現今,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環境問題愈來愈凸顯其重要性。不僅是大城市等供工業發達的地方存在環境問題,而今,農村的環境污染也漸漸進入人們的視野。為此,我在暑假做了關于環境實踐的報告。
經濟的發展也給生態環境已經造成了巨大的破壞。例如,家里的水不再清澈,泛黑的池水長滿水草,隨處漂著骯臟的雜物,水里還會出現好多死魚的現象。查其原因,因為我們村里有了幾個小型工廠,化工廠的排污是主要原因。近些年來,農村頻頻出現這種情況。 除此之外,現在農村開始現代化,居民集中居住,工業增長和依托工業的現代化農業快速發展,因此帶來地表水的有機污染和富營養化污染以及大氣的惡臭污染甚至地下水污染,大量的生活污水和鄉鎮工業廢水排入我們周邊的水域,從而造成大面積的水域受到污染。生活污水主要來自農家使用農藥和化肥,以及日常生活的污水,而畜禽糞便中所含病原體也對人群健康造成了傷害,農藥、化肥、工業廢水中含有大量有害的化學物質,因此,使大量水域造成嚴重的化學性污染,并且這些難以處理的。
再加上隨著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大量的城市垃圾向農村轉移,從而農村固體垃圾污染加重。目前我國農村每年有大量生活垃圾露天堆放。并且這地固體垃圾大部分是那些不可降解的塑料袋、廢舊電池之類的有害物質。
還有,最重要的是白色污染問題。白色污染”的危害:
。ㄒ唬┮曈X危害:
散落在環境中的塑料廢棄物對破壞了市容景觀。如散落在自然環境、街頭巷尾、江河湖泊的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和漫天飛舞或懸掛枝頭的超薄塑料袋,給人們的視覺帶來不良刺激。
。ǘ撛谖:Γ
1、塑料地膜廢棄物在土壤中大面積殘留,長期積累,造成土壤板結,影響農作物吸收養分和水分,導致農作物減產。
2、拋棄在陸地上或水中的塑料廢棄物,被動物當作食物吞食后,會導致動物死亡。
3、進入生活垃圾中的塑料廢棄物質量輕、體積大,很難處理。如果將它們填埋,會占用大量土地,而且,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難以分解。
4、部分的塑料含有毒性,如果用作餐具或食品包裝的材料,這樣對人體的健康不利。
5、使臭氧層變薄。
我們對“使臭氧層變薄”這一危害尤其感興趣。因為塑料廢棄物一般存在于地面,而臭氧層存在于天空中,兩者相隔那么遙遠,怎么會有關系呢?經過翻閱資料,查閱書籍并問了一些教師得出:白色污染經過太陽的發照射而把塑料中大量的毒物排入大氣層,大氣層上面是臭氧層,這樣使臭氧層的氣體逐漸變薄。我們大家都知道太陽是一種溫度可達到上萬度的天然發光和發熱的“大火球”。當鋼鐵還未靠進它幾千米,就已經化為氣體。這么高的溫度怎能不破壞地球?為了地球不受到大幅度破壞,臭氧層可真是立了大功了。當太陽輔射時,它便挺身而出,擋住了一次又一次的攻擊。可由于“白色污染”確實破壞了臭氧層,使它變薄,這將會是地球巨大的危機。
由于農民思想意識落后,對環境污染的危害性認識不足,他們不知道一旦環境遭到破壞,是幾十年甚至幾百年都恢復不起來的。誰會知道每天隨意丟的一個塑料袋,每次無意的扔一個農藥瓶,日積月累,也可以使天堂變成地獄呢?這個結果不能不引起注意,在文化素質較城市人口低的農村加強環保意識、環保知識的傳播勢在必行。
我們就是社會的主人,改善地球環境,是我們這代人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我們應該努力增強環保意識,節約資源。如果全球人 人破壞,天天破壞,地球就會變成垃圾場;如果全球人人環保,天天環保, 就能創造一個美好的世界。讓我們攜起手行動起來,共同努力保護好地球— —我們共同的家園。
為此,我們建議從我們自己做起,從一點一滴小事做起,要做到:
1、不亂扔垃圾及廢棄物,將垃圾放到指定的垃圾箱內。
2、我們學校早已經設置了“垃圾分類存放處”,我們就要積極參與和宣傳。
3、不要浪費,包括不浪費一張紙、一滴水、一分錢。
4、盡量不用、少用塑料袋,要積極使用可再生利用的用品,減少白色污染
5、發現身邊有破壞環境的行為時,要主動制止!
【環境的暑假社會實踐報告】相關文章:
暑假社會實踐報告3000字環境保護11-02
暑假衛生環境社會實踐調查報告09-25
大學生暑假衛生環境調查社會實踐報告12-12
暑假的社會實踐報告08-08
社會實踐報告暑假11-27
暑假社會實踐報告12-23
暑假經典的社會實踐報告11-09
社會實踐報告暑假11-12
暑假社會實踐報告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