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幽默糗事故事和古今笑話大全
故事:在現實認知觀的基礎上,對其描寫成非常態性現象。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側重于事件發展過程的描述。強調情節的生動性和連貫性,較適于口頭講述。看幽默笑話是人追求快樂、緩解生存壓力的一種天性!
追查同伴
有人掘地得到一尊金羅漢,欣喜若狂。但仔細一想,羅漢共有18尊呢!便責怪金羅漢,彎著手指打它的頭,問:快交代,還有17尊在啥地方?
凍冰逃走
有個傻女婿到岳母家,舅舅留飯,偶爾給他叫了塊凍冰。傻女婿覺得好吃,就用紙包了塊藏在腰間,回家后對妻子說:你娘家有好吃的東西,我帶了塊回來讓你嘗嘗。伸手摸腰,紙中凍冰全已融化,只覺得一片潮濕。傻女婿驚叫:這狡猾的東西,撒了一泡尿逃走!
韁繩太長
有人持竹竿進城門、橫豎不能進,截斷又可惜,正想不主意時,旁人說:10里外有個叫李三老,很聰明,你可去請他出主意。
持竿者正想去找,剛巧三老騎了驢也到城門前,眾人歡快地跑上去迎接他。只見李三老直喘粗氣吃力地坐在驢子的屁股上搖搖欲墜。
有人問:您怎么不坐在驢背的中間?李三老答:韁繩太長了。
鬼訪名醫
冥王派小鬼到陽間去走訪名醫,說:門前沒有冤鬼的就是。小鬼到了陽間,走遍各地,可每過一家醫生門口,總見許多冤鬼聚集在那里。最后,只剩下一家了,一看門前只有一個鬼在那里走動。小鬼想:這里定是名醫了。細細一問才知道,那是個昨天剛掛牌開業的醫生。
認鞋捉好
有個婦人夜與鄰人私姘,丈夫撞回,鄰人跳窗逃走,丈夫拾起鄰人鞋子,怒罵妻子一頓,說:待到天明,認出此鞋再與你算帳!就抱鞋而睡。
妻子乘丈夫熟睡時,用丈夫鞋子調包,大夫也不知曉。早晨醒來,又罵妻。妻子說:你認認鞋子看。
丈夫一看,正是自己的鞋子,很是后悔:我錯怪你了,原來昨夜跳窗的倒是我。
以驢換馬
某人騎著瘦毛驢出門,道遇一個騎駿馬的人,急忙跨下驢來,客氣地說:愿意用這驢跟您的馬相交換。
騎馬人覺得好氣,說:您這人不癡呆吧?
騎驢者說:我看你這等遲疑不決,正想說你癡呆呢!
不要回去
某女子出嫁,途中哭泣得很厲害,轎夫不忍心,就對新娘說:小娘子,我抬你回去怎么樣?
新娘一聽大驚,忙說:不哭了,現在起不哭了!
嘲東家詩
太原的鮑秀才在富人家教書。東家很吝嗇。冬至時他送一只小狗作為賀禮送給親家。誰知親家也很吝嗇,幾天后把小狗燒熟了作為禮物回贈。東家請鮑秀才上席吃狗肉,并令他以此事作詩。
鮑秀才吟道:小犬出去小犬來,兩個親家不用陪;恰似小生赴科舉,秀才出去秀才來。
疥瘡五德
陳大卿害了疥瘡病,上司譏笑他。陳大卿說:您不要恥笑。這種病
有五種美德可稱道:不害到人臉上,是仁呀;喜歡傳染給別人,是義呀;
它教人叉起手來抓撓,是禮呀;生在手指關節縫里,是智呀;定時發癢,
是信呀!上司大笑。
兩只飯桶
上算術課的時候,老師問低能兒絮花道:1加1是多少?
絮花想了一想,回道:先生!我不知道。
老師氣了,說:你真是只飯桶!連這個題目也算不出來。我再問你:譬如我和你是多少呢?
絮花道:這個我知道,兩只飯桶。
我不如
一先生出外坐館,離家日久,偶見狗練,嘆曰:我不如也。
蟻蚣咬
上江人出外坐館,每興舉,輒以手銑代之,以竹筒盛接。其精日久氣腥,為蜈蚣潛啖。
一日,其興復發,正作事,忽被蜈蚣箝住陽物,師恐甚。歲暮歸家,摸著其妻戶多毛,乃大聲驚詫曰:光光竹筒,尚有蜈蚣,蓬蓬松松,豈無蛇蟲!
搬家
有一個非常喜歡清靜的讀書人,不料他家的兩邊卻各開了一個鐵匠鋪和一個銅匠鋪,他整天被叮當聲吵得心煩意亂。因此,他對人說:“如果有一天我這兩個鄰居要搬家,我一定做東請客。”
有一天,鐵匠和銅匠一起來訪,并對他說:“過兩天我們就要搬家了,特來過你說一聲。”
讀書人馬上說:“好啊,我說話算數,一定請客!”
第二天,這個讀書人準備了豐盛的酒菜請客。
鐵匠和銅匠美美地吃喝一頓,酒足飯飽之后,讀書人才想起問他們兩家各搬到什么地方。
鐵匠和銅匠異口同聲地說:“我搬到他家,他搬到我家。”
布
呂布和貂嬋每次情到深處,貂嬋總嬌柔道:“不……”
呂布頓時泄氣……郁悶之余,只好去請教諸葛亮:“貂嬋為何總說不?”
諸葛亮沉吟片刻,一語道破天機:“因為將軍之名:布!”
三平三乎
有一縣官,讓管家去買三瓶酒,卻寫成了“三平(瓶)”。管家說:“老爺,不是這個‘平’字。”
縣官提筆在“平”字下加了一鉤,說:“三乎(壺)也罷。”
二小兒辯斗
孔子東游,遇二小兒辯斗,問其故。
一小兒曰:我以日本生自山東,故屬東。
一小兒曰:夕陽西下,日本歸山西也明矣,是以屬西。
孔子不能決,后以問老子。
老子笑曰:孰為汝多知乎?日本無根基,豈能算東西!!
指甲刀找不到了
包大人:“展昭,把你的劍借我用用。”
展昭把劍送上。
包大人抽出寶劍稱贊道:“果然好劍!也夠鋒利!”
展昭:“不知大人借劍何用?”
包大人:“嗯!說來慚愧,我的指甲刀找不到了!”
沒穿錯
從前有個財主帶著仆人出門,走到半道上,財主對仆人說:“莫非今天出門急穿錯鞋子了,好象鞋子一高一低哦。”
于是叫仆人回去看看是不是穿錯了,過了一會,仆人跑回來說:“老爺,沒穿錯,家里那雙鞋子也是一高一低的。”
地主的遺囑
一個地主快要死了,他在遺囑中順便加了這么幾句:“那兩只失蹤了公牛可以這么處置:如果找到了就歸我的兒子,如果找不到,它們就歸我的管家。”
撻徒
館中二徒,一聰俊,一呆笨。師出夜課,適庭中栽有梅樹,即指曰:老梅。一徒見盆內種柏,應聲曰:小柏。
師曰:善。又命一徒可對好些,徒曰:阿爹。師以其對得胡說,怒撻其首。徒哭曰:他小柏(音同伯)不打,倒來打阿爹。
孔子幽默勸和吵架之人
過去,有兩個道學先生。一天兩人相遇,三句話一說,就爭論起來,各自認為自己是真道學,罵對方是假道學。互不相讓,爭論不下。于是,就去找孔子裁判。孔子見他倆來了,連忙下階來,深深一鞠躬,說:“你們學理很大,何必一定相同?兩位老先生都是真正的道學,孔子素來很敬仰,哪里有假的呢?”
兩人一聽,都歡天喜地地走了。弟子們問孔子說:“先生為什么把這兩個家伙捧得這樣高呢?”孔子說:“這種人只要哄得他走,就夠了,惹他做什么呢?”
馮玉祥當旅長時,有一次駐防田川順慶,與一支“友鄰部隊”發生了一些矛盾。這支部隊將驕兵惰,官長穿黑花緞馬褂,藍花緞袍子。在街上搖搖擺擺,象當地的富家公子一樣。
有一天,馮玉祥聽到這樣的報告:“我們的士兵在街上買東西,他們說我們穿得不好,罵我們是孫子兵。”馮看看自己的灰布襖,便說:“由他們罵去,有什么可氣的。這正是表示他們的墮落腐化,恬不知恥。”馮見大家雖不說什么,但余怒未息,為了避免因這無聊的事引起亂子,便立即集合全體官兵,做隊前講話:“剛才有人來報告,說第四混成旅的兵罵我們是‘孫子兵’,聽說大家都很生氣,可是我倒覺得罵得很對。按歷史的關系說,他們的旅長曾做過北鎮的協統,我是北鎮里出來的,你們又是我的學生,算起來你們不正是矮兩輩嗎?他們說你們是孫子兵,不是說對了嗎?再拿衣服說,綢子的兒子是緞子,緞子的兒子是布,現在他們穿綢子,我們穿布,因此他們說我們是孫子兵,不也是應當的么?不過話雖這么說,若是有朝一日開上戰場,那時就能看出誰是爺爺,誰是真的孫子來了!”幾句話把官兵們講得大笑起來,再不生氣了。
巧妙利用姓
1945年國共談判期間,毛澤東曾應當時文藝界人士之邀作演講。演講后有人問:“假如談判失敗,國共全面開戰,毛先生有沒有信心戰勝蔣先生?”毛澤東巧借蔣介石和自己的姓氏作答:“蔣先生的蔣’字是將軍的將字上加一顆草,他不過是草頭將軍而已。我的毛字不是毛手毛腳的‘毛’字,而是一個反‘手’。
意思是:代表大多數中國人民利益的共產黨,要戰勝代表少數人利益的國民黨,易如反掌。”
【幽默糗事故事和古今笑話】相關文章:
簡短的幽默笑話故事和古今笑話11-06
簡短的幽默故事和古今笑話10-18
幽默故事和古今冷笑話08-10
幽默故事和古今英語笑話09-23
幽默故事古今幽默笑話11-10
古今笑話幽默故事02-27
幽默故事古今笑話06-11
幽默故事 古今笑話10-03
名人勵志幽默故事和古今笑話10-19
古今笑話或幽默爆笑故事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