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n id="w48us"></dfn><ul id="w48us"></ul>
  • <ul id="w48us"></ul>
  • <del id="w48us"></del>
    <ul id="w48us"></ul>
  • 百家姓於的歷史淵源

    時間:2021-01-21 16:00:05 百家姓 我要投稿

    百家姓於的歷史淵源

      第一個淵源

    百家姓於的歷史淵源

      源于姬姓,出自黃帝的臣子於則,屬于以先祖名字為氏。

      據史籍《世本》記載,黃帝時有臣子名於則,發明了用麻編織的鞋子履,結束了古人光腳行路的歷史,因功大被封于於(今河南內鄉),稱為於則。

      在於則的'后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封邑名稱為姓氏者,稱於氏,世代相傳至今。通常認為,於則是於氏的始祖。

      第二個淵源

      源于姬姓,出自西周時期官吏於官,屬于以官職稱謂為氏。

      於官,亦稱囿人、圉人,是西周時期設置的官位,是一種專職負責掌管在禁宮之內飼養畜禽的官吏,以供王族食用或祭祀之用。於官隸屬于地官府司管轄,下屬有中士、史、飼人、以及役若干人。

      這在典籍《周禮》中有明確記載:“囿人掌囿園之獸禁,牧百獸。祭祀、表記、賓客、供其生獸死獸之物。”

      到了東周時期,於官與圉人職能分開,於官仍然負責飼養畜禽,圉人則專職負責皇家宮廷、園林的花木栽培和管理。

      此后,該官類稱一直被歷朝歷代沿用,直至清朝末期,在京都的天壇、地壇、日壇、月壇這四大皇家祭祀壇園中,以及皇家八大園林如頤和園、圓明園、清花園、蔚秀園、暢春園、勺園、清華園、西苑、南苑等,和各大行宮如承德行宮、沈陽行宮等,皆有於官、圉官之職,官秩為正八品。

      在於官的后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於氏、或圉氏,世代相傳至今。

      第三個淵源

      源于地名,出自春秋時期齊國於丘,屬于以居邑名稱為氏。

      於丘,是春秋初、中期齊國的一個邑名,位置在今山東省濰坊市南部,其居地住民有以居邑名稱為姓氏者,稱於丘氏,這在史籍《萬姓統譜》中有記載:“於丘,其先家於丘,因氏。”

      於丘氏族人后大多省文簡化為單姓於氏、丘氏兩支,世代相傳至今。

      該支於氏、丘氏、於丘氏同宗同源。

      第四個淵源

      源于媯姓,出自戰國時期齊國陳仲子,屬于以居邑名稱為氏。

      在史籍《風俗通》中記載:“陳仲子居於陵,因氏。”

      戰國時期,齊國有一個以廉潔聞名的學士,他就是陳仲。陳仲,本名陳定,又作田仲,是田齊政權的貴族子弟。他是一位飽學之士,荀子曾把他列為春秋戰國六大家代表人物之一,孟子稱之為“齊之世擘”。漢《列女傳》、晉《列士傳》以及司馬遷、陶淵明、張說等曾將他的清廉事跡寫入史書或詩歌中,使他的清名流傳至今。

      陳仲對人欲橫流的濁世深惡痛絕,他提醒人們不要為世俗所迷惑,提倡從自身廉潔做起,整頓世風,純潔社會,他的主張在當時影響很大;更感人的是他能身體力行,留下了許多清廉佳話。

      在陳仲子的后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居邑名稱為姓氏者,稱於陵氏,后省文簡化為單姓於氏,世代相傳至今。

      家族名人

      於 琳:(生卒年待考),宋朝人。著名宋朝大臣。為本州防城保甲,盡忠職守。宋建炎初期,陳通叛亂,於琳隨浙東安撫使討伐陳通,戰敗被俘,陳通欲刺面降之,於琳罵不絕口,寧死不屈而遭殺害。

      於 敖:(生卒年待考),字伯度,岷州人。著名明朝大臣。明正德年間進士。明嘉靖年間駐汾州,分守冀南。當時強宗內亂,胡虜外侵,軍民慌亂不安,莫知所措。於敖指揮軍民趕筑外城及四方堡壘,加強防御,盜賊不敢犯。官至巡撫都御史。

      於清言:(生卒年待考),晉陵人(今江蘇武進)。著名南宋畫家。宋嘉定年間(公元1208~1224年)專畫荷花草蟲,獨步一郡,謚號“荷”。宋寧宗一朝(公元1195~1224年)以荷花障進,特旨授承節郎,浙西安撫司、計議官。按圖繪寶鑒作于清年,一作青年,似為同一人,待考。著有《圖繪寶鑒》、《毗陵志》、《畫史會要》、《歷化畫史傳》等。

      於竹屋:(生卒年待考),著名明朝畫家。他以擅長畫墨竹而聞名于世。著有《畫史會要》、《明畫錄》。 於 倫:(生卒年待考),字敦之,黃岡人。著名明朝大臣。明朝時期的右通政,曾輯上古至明朝用智之事為一書,名曰《智品》。

      於 坦:(生卒年待考),著名明朝大臣。為官清廉而有善政,相傳時遇大旱,曾徒步祈雨,果然天降甘霖。 於仲完:黃巖人。著名明朝官吏。明朝洪武年間的永新知縣,那時南鄉龍仁和為亂,帶兵的將軍要把南鄉人殺光,好報他的戰功。於仲完堅決反對。南鄉人很感激他,生了男孩多用“仲完”為兒子起名,以示感其恩德,永遠記念。

    【百家姓於的歷史淵源】相關文章:

    古箏義甲的歷史淵源-古箏義甲的材質11-04

    朝鮮民間舞蹈有什么歷史淵源09-21

    百家姓·戴百家姓08-06

    論索洛維約夫完整知識理論的歷史淵源09-23

    《百家姓》的全文09-03

    百家姓的全文08-21

    《百家姓》的隗07-27

    中國的百家姓05-18

    百家姓李的故事07-29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小说| 99爱在线视频这里只有精品| 一本大道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 国产精品色视频ⅹxxx| 国产精品www| 国产精品第六页| 久久国产香蕉一区精品| 久久精品亚洲乱码伦伦中文| 亚洲精品国产高清嫩草影院| 久久久久久九九99精品 | 欧美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麻豆入口|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欧美成人精品网站播放| 51久久夜色精品国产|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香蕉|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 老年人精品视频在线| 久久久精品2019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污WWW在线观看| 88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毛片| 免费精品无码AV片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福利精品一区| 久久久99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无码娇色| 亚洲一区精品伊人久久伊人| 中文精品久久久久人妻|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午夜肉伦伦影院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成人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国产精品一国产精品金尊|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久久同性男| 精品四虎免费观看国产高清午夜|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 欧美日韩精品在线| 中文字幕一精品亚洲无线一区| 亚洲电影日韩精品| 在线精品视频播放| 精品国产福利一区二区| 亚洲&#228;v永久无码精品天堂久久| 午夜精品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