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n id="w48us"></dfn><ul id="w48us"></ul>
  • <ul id="w48us"></ul>
  • <del id="w48us"></del>
    <ul id="w48us"></ul>
  • 試論如何在法學專業教育中實施道德養成教育

    時間:2024-08-27 06:10:58 法學畢業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試論如何在法學專業教育中實施道德養成教育


      論文摘要:從我國本身的特點以及需要來講,養成教育非常重要。但由于我國法學教育的原因,法學專業中的道德養成教育并未得到充分的重視,由此,本文針對法學專業學生道德養成教育的實施提出了以下設想:從正視法學教育中的道德養成教育;真正發揮學校在道德養成教育中的作用;創新教學方法并使其多樣化;重新審視傳統的“灌輸理論”方式;適當運用情感式教學,即在體驗式的實踐中樹立職業道德,以期能夠為道德養成教育的實施提供幫助。

      論文關鍵詞:法學教育;道德養成教育;實施途徑

      由于我國的法律制度長期受到貶低,甚至曾經被砸爛,法律僅僅作為訓導工具而并未在社會生活中真正發揮作用,從而在客觀上影響了法學教育的價值定位。并且,我國的法學教育在取得了由政治訓導式教育向這一轉變后,沒有及時向價值觀教育的轉化,而是陷入了概念化、教條化之中,解釋概念、注釋條文、抽象議論多于具有理論深度的分析…,更忽視了法律道德教育,未將秩序與正義的價值理念放在法學教育的首位。因此,面對當前我國法學教育面臨的道德危機問題,并基于法學教育并非等同于單純的道德養成教育,我們應認識到法律相對于模糊性極強的道德價值觀念來說,更注重程序的約束在法學講授的過程中不能把二者相等同,而是應注重在法律的范疇內討論其道德因素,其主要途徑有:

      一、發揮學校在道德養成教育中的作用

      實施養成教育的主要途徑,就是要通過家庭、學校和社會各個方面的教育和引導,把道德規范的基本要求,轉化為受教育者的道德感情和道德信念,凝聚為按照道德要求去行動的習慣。其重點就是要從幼小開始,日積月累堅持不懈,古人也認為“必使其講而習之于幼稚之時”,這樣才能“習與智長、化與心成,而無礴格不勝之患也”。這就是說,在兒童時期,就要對他們進行道德教育,使基本道德規范逐漸成為他們的思想與品性。可見,中國古代思想家都十分重視“家訓”、“家教”,在此過程中,家庭的角色固然重要,學校教育的地位也是舉足輕重的。一方面,學校教育是承接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紐帶;另一方面,學校教育又是以上兩者的基礎。
      我們知道,從思想道德層面來看,青少年時期猶如“一張白紙”。可以畫出最新最美的圖畫。在這段時期內如果能夠使學生懂得道德的基本規范,養成良好的道德習慣,就能夠在以后的學習、教育和自我鍛煉中,成為一個有道德的人。而且能夠讓學生在思想上產生一道堅固的道德堤防,對一切不道德的觀念和假、丑、惡的腐朽思想,就能自覺地抵制,并在這種斗爭中鍛煉自己識別善惡的能力,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在大學教育中,更要把道德教育提高到理性認同的高度,力求在“知行統一”和“理論認識與身體力行相統一”上下功夫,使道德教育同大學生的成才緊密結合起來。對于法學專業的學生更應該如此,原因在于法律的權威性首先要求法律從業者以及未來的從業者具有高尚的道德,然后才能真正為人民服務。

      二、創新教學方法并使其多樣化

      鑒于與本質區別,如欲使法律與道德恰到好處地結合。就需要我們從不同的角度啟發學生,在傳授法律專業知識的同時,更要融人道德。
      第一,道德教育不同于專業知識的講授,所以便有人提議,為了加強專業中的道德養成教育,應該開設專門的道德養成教育課程,這也未免不可,但具體的授課方法不能僅僅局限于道德理論知識的灌輸,而是應該充分發揮學生主動性和教師引導性,特別是通過老師對紛繁復雜的關系歸納、分析基礎上,提出引導性問題,然后將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例如,曾引起社會極大關注的“王海現象”,可謂見仁見智。到底如何認識“王海現象”?這其中就涉及感性與理性、法律與道德的關系問題。又如“孫志剛現象”問題、法律援助問題、解決農民工工資拖欠問題,以及由于科學發展而引發安樂死、克隆人等問題都是涉及法律與道德的典型問題。對這些問題的探討,都有助于學生認識法律與道德的關系,促進法律理性與道德理性的同步提高。
      第二,“診所式教育”,即學生在一個真實或虛擬的“法律診所”中,在教師的下為處于困境的委托人提供咨詢,“診斷”他們的法律問題,開出“處方”,為他們提供解決問題的方法,并親自為他們提供法律服務,即“通過法律實踐學習的執業技能”。這種教育方式所要達到的培養目標與法學教育的目的是吻合的,并在很大程度上有著傳統法學教育無法比擬的優勢,此種方法已經在一些西方國家的法學教育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且AALS委員會已經在《校內診所的未來》中根據診所式教育任務確定了診所教育的9項目標,其中有一項是通過學生親身接觸職業律師的習俗來培養他們的職業責任感與道德感,這就說明了此方法不僅注重培養學生的法律思維,更重要的是可以通過法律職業道德教育塑造學生的法律職業道德,這是傳統法學教育很難做到的。所以根據我國法律體系的特殊性質,適當使用“診所式教育”還是大有裨益的。

      三、重新審視傳統的“灌輸理論”方式

      在教學實踐中,“理論灌輸”方法存在著諸多缺陷,如課堂氣氛沉悶,忽視學生反映,講授內容與學生的教材或資料重復,課堂缺乏交流,內容與社會實踐脫節等問題,因此屢遭批判。如將此方法不恰當地運用于道德養成教育,可能將會產生同樣的不利后果。
      事實上,法學教育不是一個簡單的方法選擇問題,道德養成教育更非如此。任何一種教學方法的產生均有其特定的基礎,任何方法的提出和采納都不能脫離實際,新方法的引進對于傳統方法應是一種豐富和嫁接,試圖用新方法完全取代傳統方法,實踐證明是根本行不通的,即所謂“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因此,我們在創新教學方法的同時,也不能完全否認“灌輸理論”這種傳統做法,實際上,這種方法是真正能夠使理性法律知識與感性的道德精神有機結合的有效方法,它能使老師在單位時間內充分闡述法的思想和精神,讓學生面對面地聆聽老師的思想和觀點,并能在課間休息時與老師進行交流。課堂講授存在的缺陷不在于方法本身,而是人們對這一方法的掌握不力、運用不當。我們應當啟學生之所能,尊重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建立起教育者與被教育者平等的雙向交流的新模式,恢復灌輸理論的本來面目。此外,道德養成教育可分為是理論教育和養成教育,在某種意義上,理論教育可以作為養成教育的前提,欲使受教育者將其道德行為習慣通過某種方式體現出來,必須有內心的思想驅動,而這種思想正來自于教育者日益積累的思想灌輸,因此,道德教育方法就其本質來講是辯證的,任何一種方法都可能顧此失彼,那種包羅萬象、一成不變的教育方法是不存在的,簡單地人為地確定某一種方法為教育方法,即使這種方法是正確的,也會因其不能廣泛適用于所有方面而慘遭失敗。因此,選擇道德教育方法時,應堅持多元化綜合運用原則。當然,多種教育方法的綜合運用不是諸方法的簡單相加,而是一種理性選擇和有機組合,即要堅持創新方法優先,兼顧傳統方法的原則,從而使道德養成教育在法學教育中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四、運用情感式教學在實踐中樹立職業

      培養法律職業道德是專業中道德養成的重要組成部分,涉及了法律職業活動法官、和當事人等不同角色的關系。法律職業道德教育的這種獨特性決定了法學教育必須尋求一種體現不同角色交往的教學方法,為學生提供情感體驗的場所,促進學生養成道德人格。因此,在法律職業道德教育中應該進行體驗式教育。
      體驗式職業道德訓練方法,是通過組織學生參加實際案例中道德取舍問題的評判,同優秀專業人士交流座談以及直接為提供咨詢服務等實踐活動,使學生不斷提高職業道德認識,從而形成優良職業道德。這種方法有利于學生將職業道德認識付諸于實踐,做到知行合一,也便于學生形成職業道德自律意識。有學者也指出“道德知識對于個體的價值不僅在于實現從‘不知’到‘知’的跨越,更在于從‘知’到‘信’的的提升。……單單靠一般課程的教學和校園的影響,顯然不足以形成學生堅實深厚的關于道德價值的理解。”其實,“任何人都不能被灌輸或施加條件來誠實地講話或公正地判決,因為實施這些美德都要求一種自覺意識和自由選擇的品質”。因此,法律職業道德教育能夠提高學生“進行反思性的道德判斷能力”,并間接地感受律師在職業道德方面的行為。同時,要確保法律職業道德教育的成功,還必須將它延伸到活生生的司法實踐中,因此,學校便應要求學生定期選擇到法院、院、律師事務所、公安機關等部門。這樣不僅可以加深對所學專業知識的理解與運用,更重要的是,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已經實際上處于法律職業人員的地位而與當事人、律師、實習單位的人員等進行交往,直接面臨義務與利益沖突的選擇,這將有利于其法律職業道德意識的形成。
      其次,受教育者在實踐中如何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將理論轉化為行為是判斷道德素質是否提高的標準,因此還可以采取“內與心,外于行”等立體教育模式,“內于心”就是通過教育,解決道德的思想認識問題。這是一種過程,是行為能力形成的內側。主要通過價值判斷、選擇、體驗形成價值取向、情感、信念、行為方式和習慣等心理素質。“外于行”就是通過,解決道德的行為實踐問題。這是一種行為過程,是受教育者思想認識的外側。主要通過外在行為得以體現。養成教育是外化與內化統一于青年學生個體發展全過程的和諧教育,其根本目的決定了養成教育的內部機制必然是外化與內化的統一,二者是行為能力的內外側,缺少了一側都不能構成行為能力。因此,作為高等院校的教育者,不僅要使道德思想植根于青年學生的大腦,更應該通過多種方式使這種思想影響其行為與習慣,而作為法學教育者,更應該將法律知識與道德精神相融合,以使法學專業的學生能夠在掌握專業技能的前提下,彰顯道德的本質。

      五、結語

      現代正肩負起越來越多的社會職責,其中之一就是社會道德的塑造與維護,培養出只有法律知識的人才,斷不能算作法律人才,在法律學問之外,更要備有高尚的法律道德,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體現法學教育的最終目的。可見,法學素質教育應包括道德素質的培養,其目標就是要培養具有維護正義的崇高理想,具備法律職業倫理、恪守法律道德的高素質法律人才。因此法律專業要將道德養成教育納入到教學過程當中,并合理設置法學教育課程強化法科學生的道德素質,從而為培養適應社會需要的法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礎。

    【試論如何在法學專業教育中實施道德養成教育】相關文章:

    試論如何在英語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03-16

    試論傳統儒家視閾中的道德意志03-05

    如何在歷史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03-17

    談如何在歷史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03-16

    如何在英語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論文11-23

    試論經濟分析法學的應用03-22

    試論中字生網絡道德載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03-02

    試論科學道德建設03-25

    試論高職大學生職業道德行為養成教育03-0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亚洲| 国产亚洲综合成人91精品|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精品国产污污免费网站| 亚洲精品字幕在线观看| 国产99视频精品专区| 国产精品日本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字幕在线观看| 777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色欲AV | 97久久精品人妻人人搡人人玩| 精品久久久久久国产牛牛app | 亚洲国产精品视频| 国内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精品888| 国产精品国色综合久久 | 欧美人与性动交α欧美精品|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国自产电影|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一成人久久精品| 欧美激情精品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午夜福利在线无码| 99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欧美一区二区精品系列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成人观看视频国产|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专播| 国产91精品一区二区麻豆网站 | 精品国产青草久久久久福利| 国产三级精品三级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视频不卡| 久久99国产精品成人欧美| 精品视频在线观看你懂的一区| 国模和精品嫩模私拍视频| 国产日韩精品无码区免费专区国产| 国产亚洲精品AA片在线观看不加载| 精品国产污污免费网站入口在线 |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青草app| 午夜精品视频在线| 99亚洲精品视频| 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