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婦產科主治醫師知識點:母兒血型不合
新生兒溶血病是指由于母子血型不合,母親體內產生與胎兒血型抗原不配的血型抗體,這種抗體通過胎盤進入到胎兒體內引起同族免疫性溶血,常見Rh血型系統和ABO血型系統的血型不合。新生兒期其他導致溶血的原因還有紅細胞酶或紅細胞膜的缺陷,這些都有專有的名稱,只有血型不合的溶血稱為新生兒溶血病。
以Rh血型不合和AB0血型不合最常見。
Rh血型不合Rh陰性的頻率在種族中有差別。我國漢族人群中則低于0.5%,而我國有些少數民族如烏孜別克族、塔塔爾族等Rh陰性在人群中占5%以上。
發病原理:
由于胎兒Rh血型(+)而母親Rh血型為(-)時,胎兒紅細胞所具有的抗原恰為母體所缺少,當胎兒紅細胞通過胎盤進入母體循環,使母體產生相應的血型抗體,此抗體又經胎盤到胎兒循環作用于胎兒紅細胞并導致溶血。Rh血型不合時,胎兒紅細胞經胎盤進入母體循環中,被母體脾臟的巨噬細胞所吞噬,需要經過相當長一段時間才能釋放出足夠量的Rh抗原,該抗原抵達脾臟淋巴細胞的相應抗原受體而產生Rh抗體,這種初發免疫反應發展緩慢,常歷時2個月以上甚至長達6個月,故第1胎胎兒分娩時僅處于原發免疫反應的潛伏階段。
當發生原發免疫反應后再次懷孕,即使經胎盤失血的血量很少亦能很快地發生次發免疫,抗體迅速上升,通過胎盤與胎兒的紅細胞結合導致溶血。有少數(約1%)Rh溶血病發生在第1胎,這是由于部分孕婦曾接受過Rh血型不合輸血,或另有少數Rh陰性孕婦當其尚為胎兒時,由于母親是Rh陽性,因此存在血型不合,若此時(孕婦)母親有少量血經胎盤進入胎兒體內而使之發生初發免疫反應,這樣當孕婦在第1次妊娠的胎兒是Rh陽性時,只要有少量胎兒血進入孕婦體內即可發生次發免疫反應,產生足夠量的IgG抗體引起胎兒溶血病。
【婦產科主治醫師知識點:母兒血型不合】相關文章:
婦產科主治醫師知識點:子宮破裂10-29
婦產科主治醫師知識點:胎盤功能08-27
婦產科主治醫師知識點:妊娠情況06-22
婦產科主治醫師知識點:胎盤的功能08-23
婦產科主治醫師知識點:產后發熱05-31
婦產科主治醫師知識點:臍帶作用09-25
婦產科主治醫師知識點:胎位異常07-11
婦產科主治醫師知識點:孕婦管理06-28
婦產科主治醫師知識點:白帶異常10-04
婦產科主治醫師知識點:產后痙證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