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下半年中學教師資格考試鞏固試題(附答案)
無論是在學習還是在工作中,我們需要用到考試題的情況非常的多,考試題是命題者按照一定的考核目的編寫出來的。你所見過的考試題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下半年中學教師資格考試鞏固試題(附答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下半年中學教師資格考試鞏固試題附答案 1
一、選擇題
1、世界上最早專門論述教育教學問題的著作是()
A.《論語》
B.《大學》
C.《學記》
D.《孟子》
參考答案:C
2、教育能夠把潛在的勞動力轉化為現實的勞動力。這體現了教育的什么功能()
A.經濟功能
B.育人功能
C.政治功能
D.文化功能
參考答案:A
3、最早在大學講授教育學的學者是()
A.梅伊曼
B.赫爾巴特
C.洛克
D.康德
參考答案:D
4、人的身心發展有不同的階段,“心理斷乳期”在()
A.幼兒期
B.青少年
C.成年期
D.老年期
參考答案:B
5、“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隱喻了教師勞動具有()。
A.連續性
B.長期性
C.創造性
D.示范性
參考答案:B
6、最早提出“什么知識最有價值”這一經典課程命題的學者是()
A.夸美紐斯
B.斯賓斯
C.杜威
D.博比特
參考答案:B
7、一個數學成績優秀的學生由于某種原因產生了對數學的的厭惡,他在離開學校后很可能不會再去主動鉆研數學問題了。這種現象屬于()。
A.連結學習
B.附屬學習
C.正規課程
D.顯性課程
參考答案:A
8、“西鄰五子,一子樸,一子敏,一子盲,一子跛,一子僂,乃使樸者衣,敏者賈,盲者人,跛者紡,僂者績”這體現的教學原則()
A.啟發性原則
B.因材施教
C.循序漸進
D.主觀性
參考答案:B
9、把大班上課,小班討論,個人獨立研究相結合在一起,并采用靈活的時間單位代替固定化一的上課時間,以20分鐘為一個課時,這種出現于美國20世紀50年代的教學組織形式()
A.文納特卡制
B.活動課時制
C.道爾頓
D.特朗普制
參考答案:D
10、“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體現的德育原則是()
A.思想性原則
B.疏導性
C.連貫性
D.一致性
參考答案:B
11、“寓德育于教學之中,寓德育于活動之中,寓德育于教師榜樣之中,寓德育于學生自我教育之中,寓德育于管理之中”這體現的是德育過程()。
A.培養學生知、情、意、行的過程
B.促進學生思想內部矛盾斗爭發生的過程
C.長期的反復的逐步提高的過程
D.組織學生活動交往、統一多方面教育影響的過程
參考答案:D
12、楊老師,一邊講課,一邊觀察學生,這體現了注意的哪種品質()
A.注意分配
B.注意穩定
C.注意分散
D.注意轉移
參考答案:A
13、張遠、王華為了通過下個月的出國考試而刻苦學習外語。這種學習動機()
A.外在遠景動機
B.內在遠景動機
C.外在近景動機
D.內在近景動機
參考答案:C
14、林琳在聽課時,時常將學習內容的要點以劃線的方式在書上做標記。這種學習策略屬于()。
A.復述策略
B.調節策略
C.監控策略
D.計劃策略
參考答案:A
15、趙明能根據A大于B,B大于C。則A大于C的原理,推出A,B和C的關系,比如“小張比小李高,小李比小王高,則小張最高”根據皮亞杰的認知發展理論,趙明的認知發展階段處于()
A.感知運動
B.前運算
C.具體運算
D.形式運算
參考答案:D
16、趙毅在學習過程中,缺少獨立性,容易受到同學影響,當他發現自己的意見和同學不一樣的時候,往往不能堅持己見。這表明他的認知方式是屬于()
A.整體性
B.序列性
C.場獨立性
D.長依存性
參考答案:D
17、在一次暑假夏令營活動中,天氣炎熱,同學們都感到口干舌燥。此時,小麗會因為自己還剩下半杯水而高興,而小悅則因為自己半杯水而憂。這說明情緒具有()
A.主觀性
B.感染性
C.客觀性
D.兩級性
參考答案:A
18、小菁長在課堂上玩手機,小娜提醒小菁學校規定課堂上不能玩手機,而小菁不聽。為此,小娜以為小菁不是好學生,小娜的道德發展屬于那個階段( )
A.懲罰和服從
B.相對功利
C.遵守法規
D.普遍倫理
參考答案:C
19、曉紅是韓老師班上的學生,孤僻、羞澀。當他能主動與同學交談或者請教老師時,韓老師就給予肯定和鼓勵。韓老師采用的心理輔導方法是()
A.強化法
B.系統脫敏法
C.理性情―緒療法
D.來訪者中心療法
參考答案:A
20、反復出現自己不能控制的動作或觀念的神經癥屬于()
A.恐懼癥
B.焦慮癥
C.抑郁癥
D.強迫癥
參考答案:D
21、某班學生以建立融洽的同學關系為行為取向,以“如何才能讓同學喜歡和接納”為行為準則,該班處于課堂紀律的發展的那個階段?()
A.自我服務行為
B.人際紀律
C.自我約束
D.反抗行為
參考答案:B
二、辨析題
1、政治經濟制度決定著教育的性質,因此教育沒有自己的相對獨立性。
參考答案:
該說法錯誤。雖然政治經濟制度決定著教育的性質,但教育具有自身的繼承關系,與以往的教育具有淵源關系,在同樣的政治經濟制度和生產力發展水平的國家,會有不同特色的教育;同時,教育要受其他社會意識形態的影響,教育內容和教育觀點會有所不同;除此之外,教育與社會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教育可能超前于一定的政治經濟發展水平,也可能落后于一定的政治經濟發展水平。
2、教學評價就是對學生學業成績的評價
參考答案:略
該說法錯誤。教學評價是指以教學目標為依據,通過一定的標準和手段,對教學活動及其結果進行價值上的判斷,即對教學活動及其結果進行測量、分析和評定的過程。教學評價主要包括對學生學習結果的評價和對教師教學工作的評價。從學生學習結果的評價看,既要評價知識、技能和智力等認識領域,又要評價態度、習慣、興趣、意志、品德及個性形成等情感領域;從教師教學工作的評價看,既要評價教師的教學修養、教學技能,又要評價教學活動的各個環節,特別是課堂教學質量。
3、心理定勢對問題解決只有消極影響
參考答案:
該說法錯誤。心理定勢是指重復先前的操作所引起的一種心理準備狀態。在環境不變的條件下,定勢使人能夠應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決問題,這時心理定勢對問題解決產生積極影響。而在情境發生變化時,它則會妨礙人采用新的方法,此時定勢對問題解決產生消極影響。即心理定勢對問題解決既有消極作用也有積極作用。
4、德育過程即品德形成過程
參考答案:
該說法錯誤。(1)思想品德形成過程是學生個體品德自我發展的過程;德育過程則是教育者對受教育者的教育過程,是雙邊活動過程。(2)思想品德形成過程中,學生受各種因素影響。包括自發的環境因素的影響;德育過程中學生主要受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教育影響。(3)從學生思想品德形成過程的結果看,品德形成可能與社會要求相一致,也可能不一致;德育過程的結果,學生形成的思想品德則與社會要求相一致。
三、簡答題
1、簡述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
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主要包括: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以及勞動與技術教育。
(1)研究性學習。學生基于自身興趣,在教師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學生自身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
(2)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超越單一的教室空間,參與社區和社會實踐活動,以獲得直接經驗、發展實踐能力、培養社會服務意識、增強公民責任感為主旨的學習領域。
(3)勞動與技術教育。以學生獲得積極勞動體驗、形成良好技術素養為主的多方面發展為目標,且以操作性學習為特征的學習領域。
(4)信息技術教育。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是為了適應技術迅猛發展的信息時代對人才培養提出的新要求而設置的學習領域,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以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和信息技術操作能力為主要目標,以操作性、實踐性和探究性為特征的基本學習領域之一。除上述指定領域以外,綜合實踐活動還包括大量非指定領域,如班團隊活動、校傳統活動、心理健康活動等等,這些活動在開展過程中可與綜合實踐活動的指定領域相結合,也可以單獨開設,但課程目標的指向是一致的。
2、在學校德育工作中,運用鍛煉法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參考答案:
實際鍛煉法也稱為指導實踐法,是教育者組織學生參加多種實際活動,在行為實踐中使學生接受磨煉和考驗,以培養優良思想品德的方法。
運用鍛煉法應注意的問題(應遵循的要求):
①運用實踐鍛煉的兩種方式,對學生進行鍛煉。一種是執行學校規章制度的常規訓練;另一種是組織學生參加多種實踐活動的'鍛煉。②在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同時,與提高他們的認識、增強他們的情感體驗相結合。③要有明確的目的和有序有恒的要求,進行持之以恒的鍛煉。④要不斷地督促檢查,使之堅持。⑤調動學生實際鍛煉的主動性。
3、簡述如何有效地組織復習
參考答案:
(1)及時復習,經常復習。這是根據艾賓浩斯的遺忘的規律來進行復習。
(3)做到分散與集中復習相結合。
(4)反復閱讀與試圖回憶相結合。
(5)復習方法要多樣化。
(6)運用多種感官參與復習。
4、簡述福勒等人提出的教師成長三個階段。
參考答案:
教師的成長歷程可以劃分為關注生存、關注情境和關注學生三個階段。
(1)關注生存階段。一般新教師都會經歷這個階段,即關注自己的生存適應性。
(2)關注情境階段。當教師認為自己能夠適應的時候,便把關注的焦點投向提高學生的成績上,即進入了關注情境階段。
(3)關注學生階段。當教師適應了前面兩個階段后,成長的下一個目標就是關注學生。實踐證明,能否自覺關注學生是衡量教師是否成熟的重要標志之一。
四、材料分析題
1、材料《念奴嬌赤壁懷古》一課教片段……………王老師問:次的上闋重在寫景,而下闋引用了周瑜這個人物,有何用意學生甲:蘇軾在上闋已經提到“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這里塑造周瑜這一形象是為了照應上闋,因為周瑜就是一個英雄豪杰。另外,把周瑜這一英雄豪杰與自己做對比“早生華發”與“人生如夢”可看出是蘇軾對自己的哀嘆學生乙:我讀過周瑜的傳記,周瑜指揮赤壁之戰時,是他娶小喬十年以后的事,而”x中“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也許是為了顯示周瑜的年輕。于蘇軾的“早生華發”相對比。后面“羽扇綸巾,檣櫓間灰飛煙滅”則是寫出了周瑜儒雅的打扮,從容的姿態與功業之大。而蘇軾卻功業無期。王老師:兩位同學的發言把周瑜這個人物形象在這首詞中的作用分析得比較完整,那么我們學過杜牧的《赤壁》,大家還記得嗎?學生:記得!王老師:好,我們一起朗讀一遍學生: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王老師:杜牧在這首詩中強調赤壁之戰的關鍵是什么?學生:東風王老師:為什么同樣是寫赤壁之戰,戰爭的關鍵卻不同呢?是不是有位作者搞錯了呢?學生丙:我認為他們沒有搞錯,蘇軾塑造周瑜這個人物形象,主要寫周瑜在赤壁之戰中的重要作用,是為了用周瑜的年輕有為于自己的光陰虛度,壯志未酬作比較。杜牧的詩卻把赤壁之戰的關鍵歸于東風,假設沒有東風之力,周瑜將會一敗涂地,可能是突出他自己的雄才偉略吧。………………………….王老師:的確是這樣。蘇軾的詞與杜牧的詩都是為了要表現作者的思想,他們所要歌詠的史實內容的不同,是因為他們要表達自己不同的抱負。蘇軾要借用周瑜來抒發自己有志國,但是壯志未酬的感慨。杜牧有經時濟世之才,通曉兵法軍事,但是一直沒有得到施展才華的機會,所以他感史傷懷,把赤壁之戰的功績歸于東風是為了抒發自己的懷才不遇。……………………………….
問題:(1)這個教學片斷主要體現哪條教學原則(6分)(2)貫徹改原則應該遵循哪些基本要求(12分)
參考答案:
1.主要體現了以下教學原則:
(1)啟發性教學原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啟發學生積極思考,主動發現,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作用,而教師的作用則是對學生的答案進行總結和深化。
2.貫徹啟發性教學原則要求如下:
(1)加強學習的目的性教育,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2)教師的講授應抓重點、難點、關鍵。
(3)設置問題情景,啟發學生積極思維。
(4)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方法。
2、肖平、王東、高力和趙翔喜歡踢足球,也愛觀看足球比賽。但是他們在觀看足球比賽時。情緒表現不一樣。檔看到自己喜歡的球星踢了一個好球時,肖平立刻大喊“好球!好球!”同時興奮地手舞足蹈,王東也挺激動,叫好并鼓掌。但是材料:卻沒有肖平那么狂熱,有時還勸告肖平別喊;高力只是平靜說了一句,“這球踢得還不錯,有水平”而趙翔則始終沉默不語,會心一笑。問題:(1)請指出這四個人的氣質類型(6分)(2)請說明四種氣質類型的特征(8分)服務于考生(3)請說明教師了解學生氣質類型在教育教學中的意義(4分)
參考答案:
(1)四個人的氣質類型分別是:肖平膽汁質,王東多血質,高力粘液質,趙翔抑郁質。
(2)膽汁質特點:直率、熱情、精力旺盛、情緒易于沖動、心境變換劇烈。
多血質特點:活潑、好動、敏感、反應迅速、喜歡與人交往、注意力容易轉移、興趣容易變換。
粘液質特點:安靜、穩重、反應緩慢、沉默寡言、情緒不易外露,注意穩定、善于忍耐。
抑郁質特點:孤僻、行動遲緩、體驗深刻、善于覺察別人不易覺察到的細小事物等等。
(3)首先,不同氣質類型的學生有各自的特點,作為教師應了解并有針對性的因材施教。
其次,針對不同氣質類型的學生特點,可以分別采取各種相適應的教育措施,幫助學生克服消極因素,形成良好品格。最后,教師只有將不同氣質類型的學生區別對待,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才能使不同氣質類型學生的優勢都得到充分的發揮,使學生樂于學習,充分發揮自身的潛力,達到自我實現,這才是我們教育的最終目的。
下半年中學教師資格考試鞏固試題附答案 2
一、選擇題
1.人和動植物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是()。
A.分子
B.細胞
C.組織
D.系統
【答案】B
【解析】細胞是指能進行獨立繁殖的有膜包圍的生物體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單位。一般由質膜、細胞質和核(或擬核)構成,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因此本題選B。
2.“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的“佳節”說的是()。
A.元宵節
B.端午節
C.中秋節
D.重陽節
【答案】D
【解析】“每逢佳節倍思親”這句話出自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全詩為:“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我國農歷九月初九為重陽節,有登高的傳統。因此本題選D。
3.引發高原反應的原因是()。
A.海拔高
B.氣壓低
C.溫度低
D.紫外線輻射
【答案】B
【解析】高原由于海拔高,氣壓較低,氧氣稀薄,人體吸氧量減少,所以會引發高原反應。B項比A項更合適。
4.隔著門縫看人,看到的人()。
A.和原來一樣
B.比原來扁
C.比原來寬
D.視門縫大小而定
【答案】A
【解析】人們常說“隔門縫看人——把人看扁了”,即小看人。這是人們的一種習慣誤導,即認為門縫是扁的,通過它就會把人看不全,實際上,根據光學原理,通過門縫看到的仍是和原來一樣的人。
5.下列關于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區別的敘述,說法錯誤的是()。
A.二者教育目的不同,素質教育以提高國民素質為宗旨,應試教育以考取高分為目的
B.二者教育對象不同,素質教育即精英教育,面對部分精英,應試教育則面對大眾
C.二者教育內容不同,素質教育立足社會需求,應試教育主要是為了滿足學生考試和升學需要
D.二者評價標準不同,素質教育以多種形式全面衡量學生,應試教育以分數作為唯一評判標準
【答案】B
【解析】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區別體現在多個方面。A、C、D三項所述都是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的區別。B項說法錯誤。素質教育不是精英教育,它以一切學生為教育對象,應試教育才是精英教育。
6.教師()是受聘任教、晉升工資、實施獎懲的依據。
A.學歷水平
B.業務水平
C.工作成績
D.考核結果
【答案】D
【解析】《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第二十四條規定:“教師考核結果是受聘任教、晉升工資、實施獎懲的依據。”因此本題選D。
7.下列屬于終身教育理念代表性人物的是()。
A.葉圣陶
B.蔡元培
C.保羅朗格朗
D.耶克斯利
【答案】C
【解析】所謂終身教育,即指人們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種培養的綜合,它包括一切教育活動、一切教育機會和教育的一切方面。其代表性人物是法國成人教育家保羅朗格朗。因此本題選C。
8.現代教師觀在教學活動中強調()作用。
A.教師的權威
B.學生的主體
C.社會參與
D.教師和學生的共同
【答案】D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現代教師觀。為了克服傳統教育的弊端,現代教師觀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此本題選D。
9.文藝復興運動首先發生在()。
A.英國
B.法國
C.意大利
D.美國
【答案】C
【解析】文藝復興是指13世紀末在意大利各城市興起,之后擴展到西歐各國,于16世紀在歐洲盛行的一場思想文化運動。因此本題選C。
10.下列不屬于莎士比亞創作的悲劇的是()。
A.《哈姆雷特》
B.《奧賽羅》
C.《李爾王》
D.《羅密歐與朱麗葉》
【答案】D
【解析】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包括《哈姆雷特》、《奧賽羅》、《李爾王》、《麥克白》。一般認為《羅密歐與朱麗葉》是正劇。因此本題選D。
二、材料分析題
“我們日常所見的人中,他們之所以或好或壞,或有用或無用,十分之九都是他們的教育所決定的。”談談你對這一觀點的看法。
【參考答案】此語源于英國教育家洛克的《教育漫話》中,洛克在這本書中這樣說道:”我們日常所見的人中,他們之所以或好或壞,或有用或無用,十分之九都是他們的教育所決定的`。”他的這一觀點認為人的發展完全是由教育決定的,是”教育萬能論”的觀點。很顯然,他的這種說法是片面的。教育在人的發展中起主導作用,但是我們不能因此而否認或忽略遺傳、環境、個體的主觀能動性等其他因素對人的身心發展的影響。遺傳為人的身心發展提供了一個可能性;而環境將遺傳提供的這個可能性變為現實;個體的主觀能動性在人的身心發展中是一個決定性的因素,所以說題干中洛克的這句話
【下半年中學教師資格考試鞏固試題附答案】相關文章:
證券從業資格考試試題(附答案)08-23
證券從業資格考試試題(附答案)07-21
2017報關員資格考試鞏固試題及答案07-07
2017四級秘書資格考試鞏固試題及答案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