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陜西科技大學校徽
陜西科技大學(Shaan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位于西安市未央大學園區(qū),是“十二五”期間陜西省重點建設的高水平大學,也是中國西部地區(qū)唯一一所以輕工為特色的多科性大學,入選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和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yǎng)計劃“,是陜西省人民政府與中國輕工業(yè)聯(lián)合會、中國輕工集團公司共同建設的重點高校。
學校創(chuàng)建于1958年,時名北京輕工業(yè)學院,是新中國第一所輕工高等學校;1970年遷至陜西咸陽,改名為西北輕工業(yè)學院;1978年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88所重點院校之一;1998年學校劃轉(zhuǎn)到陜西省,實行中央與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為主的體制;2002年經(jīng)教育部批準,更名為陜西科技大學;2006年學校主體東遷西安。
截至2014年3月,學校有西安和咸陽兩個校區(qū),總面積2003畝,建筑面積118.4萬平米,其中西安校區(qū)占地面積1590畝;學校有專任教師1200多人,具有高級專業(yè)技術職稱的近600人;有全日制各類在校學生22600多人,其中博士、碩士研究生近2400人;圖書館藏書210萬冊。
辦學歷史
學校創(chuàng)辦于1958年,時名北京輕工業(yè)學院。
1970年,遷至陜西咸陽,定名為西北輕工業(yè)學院;。
1977年,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88所重點院校之一。
學校原隸屬于輕工業(yè)部,1998年劃轉(zhuǎn)到陜西省,實行中央與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為主的體制。
2002年,經(jīng)教育部批準,西北輕工業(yè)學院更名為陜西科技大學。
2006年,學校主體東遷西安。
文化傳統(tǒng)
校訓
至誠至博
“誠”和“博”是從中國古代前賢名句選取而來,體現(xiàn)了陜西科技大學的傳統(tǒng)精神。“誠”是維系人類社會的最高道德規(guī)范,也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神內(nèi)核。“誠”的含義包括誠樸、誠信、誠實,蘊涵樸實無華,以誠相待,取信于人。“博”是指學問淵博,是人生追求學問和事業(yè)的境界,含義是博大精深、經(jīng)天緯地,又指胸懷寬闊,海納百川。“至”是達到。“至誠至博”是人生的追求目標,做人達到誠實守信,樸實無華;達到博學、知識豐富精深。誠實而博學,博學而求誠,誠實有德,博學有才。誠和博是師生共同遵守的道德和學問準則。[42]
校歌
《遠航》
迎著祖國初升的太陽
我們從首都北京起航
渭水之濱,搏擊風浪
三實作風放飛理想
回首往昔書寫國計民生的篇章
面向未來鍛鑄中國輕工的輝煌
讓我們揚起風帆滿載人類幸福的夢想
遠航遠航遠航……
肩負民族振興的希望
我們在科學海洋蕩漾
至誠至博,發(fā)奮圖強
傳承文明桃李芬芳
回首往昔書寫國計民生的篇章
面向未來鍛鑄中國輕工的輝煌
讓我們揚起風帆滿載人類幸福的夢想
遠航遠航遠航遠航……
校徽
陜西科技大學校徽由圖形和文字兩部分構成,以藍色為基調(diào)。藍色給人以理性、寧靜、深邃、無限之感,是科技的象征;圖形以五條青色向上的波浪條形和藍色的半圓相互交叉組合,象征“運動”和“發(fā)展”;文字采用郭沫若的手寫體和英文的大寫印刷黑體。
陜西科技大學校徽寓意深遠,五條波浪代表數(shù)字“5”,藍色半圓和白色半圓的組合代表數(shù)字“8”,暗含陜西科技大學創(chuàng)建于1958年;左、右兩側(cè)半圓分別代表東西文化,寓意陜西科技大學是融東西文化于一體的高等學府;五條向上的波浪代表陜西科技大學充滿了生機和活力,將遵循至誠至博的校訓,開拓進取,實現(xiàn)跨越式發(fā)展。五條青色的波浪和藍色半圓交叉隱喻“青出于藍勝于藍”之義,代表陜西科技大學培養(yǎng)的高級技術人才將遍及五大洲。
校旗
陜西科技大學校旗由學校標準色、校徽和學校字體組成,設計簡潔、大方。
【陜西科技大學校徽】相關文章:
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校徽02-27
校徽制作原因01-08
重慶師大校徽01-14
江蘇大學校徽01-18
大學校徽設計01-12
1926年版校徽01-07
醫(yī)學院校徽01-14
防災科技學院校徽01-18
橫畈小學校徽01-11
淮陰師范學院校徽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