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金入市的市場觀點
“基本養老金入市”之市場觀點匯編
6月29日,財政部和人保部發布《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辦法》,從即日起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其中,對于市場高度關注的投資股市的比例,辦法要求,養老金投資股票、股票基金、混合基金、股票型養老金產品的比例,合計不得高于基金資產凈值的30%。
一、養老金入市長期有利于市場健康、穩定發展
1、入市資金規模測算:理論上萬億增量資金
根據財政部公布的2015年基本養老保險預算情況,2015年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和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兩者合計的基本養老保險基金預算收入為2.7萬億,其中保險費收入2萬億,財政及政府補貼收入5,620.38億元,支出為2.46萬億,本年收支結余2,400億元,年末滾存結余約3.59萬億。假設按照養老金入市不得超過30%的比例,理論上有約1.07萬億養老金可以進入A股。
2、長期有助于穩定市場,利于市場健康
由于養老保險基金的特殊性質,對于其結余資金的投資運營,保障基金的絕對安全成為最重要的前提與要求。在這種資金特點下,預計養老金基金在A股市場上的投資將更多的選擇目前估值相對較低、有業績支撐,高股息率的一二線藍籌股。預計銀行、非銀行金融、交通運輸、建筑、石化、電力、醫藥、消費等行業板塊有望成為養老金重倉對象。同時,未來養老金基金也可以積極參與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也為保險資管產品創新提供了空間。養老金的特點決定了其風格偏好,長期有助于穩定市場。
二、海外養老金參與資本市場,進行市場化投資是主流趨勢
1、我國養老金規模占GDP比重較低
從資金規模看,根據OECD統計,2014年美國、英國、加拿大、日本、德國等發達國家養老基金規模占GDP之比分別達96%、84.6%、74.7%和30.2%,OECD國家平均值達到86%,而中國養老金規模占GDP比重不到10%。
2、海外養老基金廣泛投資于各類金融資產
從資產配置來看,海外養老基金廣泛投資于股票、基金、債券、票據、信貸、基礎設施投資等金融資產上,投資范圍和渠道不斷擴大,資產配置趨向多元化、證券化和國際化。OECD不同國家內部,養老金資產配置存在明顯差異,比如,加拿大、美國和英國整體資產以均衡配置為主,債券資產占比在25%左右,股票資產占比30%左右,共同基金資產占比20%以上,配置平衡;而希臘、以色列、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的養老金資產以固收產品為主,債券投資占比40%以上,股票占比不到20%。
3、OECD國家養老金投資收益率較高
從投資收益來看,根據OECD數據,我們對比了45個國家2014年養老基金投資收益率,其中24個OECD國家平均實際投資收益達4.5%,其中最高的丹麥、荷蘭在15%以上,美國、日本、加拿大等發達國家實際投資收益在3.7%、2.5%和5.1%;21個非OECD國家平均實際投資收益較低,僅為1.2%,其中印度最高達19%。
三、我國養老金投資管理不善,缺口擴大,入市大勢所趨
1、投資管理不善,養老金入市刻不容緩
綜合公開信息,大致可以推斷出,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依然根據93年出臺的相關條例,僅投資于銀行存款和國債,獲得的收益小于或等于2%,且大部分時間低于同期通脹水平。2014年,審計署對全國社保基金的審計結果顯示,由于負利率的侵蝕,“躺”在賬戶中高達2.7萬億元的養老金,僅在2013年的損失就高達178億元。據測算,養老金20年貶值近千億元。而同樣起到社會保障作用的社保基金,卻在2001年到2013年做到8.13%的收益率,高于同期的年均通脹率2.46%,保值增值效果顯著。
2、2015年養老保險虧空超過3,000億元
2015年全國社會保險基金預算顯示,相比此前幾年的預算執行情況,如今“虧空”越來越大。以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為例,剔除財政補貼后,當期保險費收入與支出相減,“虧空”3,024.87億元,比2014年的收支差1,563億元顯著擴大。2013年剔除財政補貼后,“虧空”僅為959億元。而在2012年,這一指標還為正值:2012年保險費收入15,027億元,本年支出13,948億元,收支相減余額為1,079億元。
3、我國養老基金資產配置相對保守
中國養老基金資產配置相對保守,其中,基本養老保險只配置銀行存款和國債,企業年金資產中85%配置固定收益類資產,社保基金中50%配置固定收益類資產,僅30%左右配置股票,2014年加權總體投資收益為5.4%左右,扣除通脹后實際投資收益為3.4%,低于45個OECD與非OECD國家平均收益。
四、基本養老金入市對債券市場影響長遠
1、股票配置提升,擠占債券(尤其中長期國債)投資規模
基本養老金投資范圍大幅放開,從僅投資存款和國債,擴大至較高收益的固收產品、股票、基建和股權等大類資產,將對中長期國債需求有明顯擠出影響。截止2014年,基本養老金資產規模3.59萬億,30%入市比例意味著有1萬億養老金可以入市,存量和新增資金對長期國債需求下降,增持其他類型債券和風險資產。
2、基本養老金風險偏好提高,資產管理的`主動性增強,打破整體經濟低利率均衡
越來越多的高收益風險資產進入到融資體系中。在過去由于投資渠道狹窄,養老金是風險偏好最低的投資者,大量低成本資金的供給也壓低了長端國債定價,養老金投資范圍的擴大將帶來新的長期資金供給和金融資產需求,增加杠桿運用、提高資產管理收益,相應承擔的久期錯配、流動性和信用風險也在加大。
3、債券投資范圍擴大,配置需求將從國債切換至更高收益券種
養老金風險偏好和風險資產配置提升的過程是一個相對長期、緩慢的進程。短期而言,有利于增加對金融債、企業債、中票、地方政府債等的高收益債券需求。
4、預期投資收益要求將上行,剛性成本將擠出低收益資產
在2001-2010年10年間,我國養老保險基金年均投資收益率低于2%,低于同期CPI,養老金面臨貶值縮水風險。隨著老齡化加速,養老金隱性債務和缺口不斷擴大,客觀上要求養老金通過資本市場提高投資回報,實現保值增值。在收益率剛性成本驅動下,在資產端將擠出過去的“低風險,低收益”的債券和存款資產的需求。
【養老金入市的市場觀點】相關文章:
養老金最新入市時間09-21
專家解讀養老金入市:養老金年底會有大動作09-21
《社保基金入市時間》范文12-19
成功觀點的演講技巧07-17
表明觀點的日語口語08-21
社保基金入市比例或達30%11-16
雅思寫作的觀點如何找02-07
談談實踐觀點的思維方式10-13
協同OA軟件的新觀點11-15
專家建議推動養老金投資應與資本市場對接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