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n id="w48us"></dfn><ul id="w48us"></ul>
  • <ul id="w48us"></ul>
  • <del id="w48us"></del>
    <ul id="w48us"></ul>
  • 初中生物《開花和結果》說課稿

    時間:2024-12-11 17:29:35 曉麗 初中說課稿 我要投稿

    初中生物《開花和結果》說課稿(通用15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說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那么什么樣的說課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初中生物《開花和結果》說課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初中生物《開花和結果》說課稿(通用15篇)

      初中生物《開花和結果》說課稿 1

      一、教材分析

      (一)地位作用

      《開花和結果》是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二章第三節的教學內容。“開花和結果”是被子植物一生中最重要的生理活動,花和果實又是植物體重要的傳種接代器官,是本章的重點。

      識別花的結構是學生了解植物生殖的基礎,也是識別植物種類的重要依據。因此本節對于八年級下的《生物生殖》、《生物分類》的學習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概述花的主要結構。

      (2)描述傳粉和受精的過程。

      (3)闡述花、果實和種子的關系。

      2、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主動建構知識的能力。

      (2)提供可以充分展示自我的平臺,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3)化“抽象”為“形象”,增強學生的記憶能力,提高學習的效率。

      3、情感目標:

      (1)體驗學習生物的快樂。

      (2)認同花、果實、種子對被子植物傳種接代的重要意義,培養愛花、愛自然的環保意識。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

      1、花的主要結構。(實現其他教學目標的前提)

      2、受精的過程。(有性生殖的必需過程)

      3、花、果實和種子的關系。

      難點:

      1、受精的過程。

      2、受精后子房的發育。

      在日常生活中,學生很少有機會看到從開花到結果的全過程,某些微觀的過程在課堂中也難以通過實驗觀察,所以學生容易對傳粉、受精、果實和種子的形成過程等抽象的內容缺乏感性的認識。因為難以與生活經驗相聯系,學習起來也容易感覺乏味。

      3、本課涉及的知識點多,知識密度大,在學生缺乏生活體驗的情況下,用只一節課來講清、講透很有難度。

      二、教學對象分析

      為了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對教學對象的進行了深入的分析,發現七年級學生有以下特點:

      1、喜歡新奇刺激的事物。

      2、課堂參與的程度,直接影響教學效果。

      3、思維活躍但抽象思維薄弱。

      三、教學分析和學法指導

      1、教學方法

      建構主義認為,學生是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下,利用各種學習資料,借助各種手段,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的。為了將學習一系列紛繁、枯燥、零散、抽象的內容的要求轉化為學生主動學習的需要,我針對學生的特點,創設不同層次的教學情境。另外由于季節原因,找不到正在盛開的桃花,一可以啟發學生回憶平時見到的被子植物的花,二是讓每生準備一支百合花,三是結合教科書以及多媒體課件中展示的彩圖進行聯想和觀察。

      2、學法指導

      (1)觀察法:明確觀察內容、步驟和方法。

      從整體到局部;從前到后;由上到下;由表及里;起點、終點、重要部位;時間順序……

      (2)比較法

      有比較才有鑒別,求同法和求異法是進行比較的兩種重要手段。

      (3)活動教學法――以活動貫穿,環環相扣,層層深入(輕松活動,高效學習)

      要讓學生最大限度地投入學習,活動式教學是首選。根據本課各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我設計了一系列活動,貫穿整個課堂。環環相扣,層出不窮,生動有趣的活動,鎖緊學生的注意,刺激學生的眼、耳、口、手等多種感官,活躍學生的思維,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讓不同能力的學生在課堂上都有所收獲,在潛移默化中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四、教學過程設計

      (一)、課前欣賞:

      優美的音樂配上各種花卉的圖片。

      (二)、情趣導入:

      由各種花卉引入為什么開花后會結出果實和種子?導入新課。

      (三)、合作探究:

      1、觀察實踐

      為了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和主動性,增強學習的自覺性,克服學生被動學習的弊病,很好的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指導思想。并適應《新課程標準》倡導探究性學習,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的精神。我大膽嘗試:

      一、先不講解花的結構,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根據已有的知識探究花的各部分結構。

      二、在實驗材料的選擇上,由于冬季授課沒有新鮮桃花,而浸制桃花又不易觀察,所以課前布置學生每人帶一朵百合花以增強探究欲望。促使學生在實驗中積極動手實踐,細心觀察,團結協作。但是由于學生實驗有限,有的學生不能正確解剖鮮花,對花結構的認識還是零散的。這時,我讓學生在實驗完,通過每一小組的結果匯報,進行小組間交流,適時提問:“你們小組是如何觀察解剖花的?認識了花的哪些結構?”并以大屏幕展示花的結構圖,進一步深化知識,學習效果顯著。在熱烈的討論中,學生們不僅了解了花的結構,而且達成了共識:花蕊是花的結構中最重要的部分,雌蕊的子房發育成果實。這一教學方式不僅鍛煉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同時也培養了他們的合作學習精神。

      2、學生表演

      在“傳粉”這一環節的教學設計上,由于這部分內容較為簡單易懂,為了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發揮學生的表演才能和語言表達能力,我和學生在課前共同將這部分內容編寫成一個小寓言。

      (表演內容概述:春暖花開時節,百合花美麗芬芳,蜜蜂爭先為其傳粉。玉米花不美麗,沒香味,很自卑。但是風可以為其傳粉,并鼓舞它有自己的優勢:花粉輕、多。若遇到陰雨連綿天氣,人們還可以為花進行人工受粉。小麥花信心倍增,終于明白我也有我的長處。)我及時總結:“看來,大家對于寓言內容已充分理解了。那么傳粉之后,距離結果實還有多遠呢?”

      3、觀察整合

      “被子植物受精”這部分知識內容較為抽象,是本節課的`難點。我將其設計成電腦動畫,把學生觀察不到的微觀過程變為能夠直接觀察的宏觀過程,把書本上文字描述的靜態過程變成動態過程。

      在教學過程中,我首先將動畫完整播放一遍。由于形式新穎、生動,立刻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然后我引導學生識別動畫中主體部分――雌蕊及子房各部分結構名稱,并將動畫分步驟播放,邊播放邊引導學生觀察:“當花粉落到雌蕊柱頭上之后,發生了什么現象”,“花粉管內有什么”,“精子進入胚珠后又發生了什么現象”。通過這一系列問題,促使學生由被動的接受新知識轉變為通過觀察和思考主動地探索新知識,在愉快的環境中獲取知識,從而突破難點。

      4、對照分析

      由于前面開花―傳粉―受精三部分內容學生已有認識。因此有關“果實的形成”,我將“花的子房與果實”的對照圖,展示于大屏幕,讓學生對照、分析,便于學生理解。

      我在教學中適時引導道:“受精過后,花瓣、雄蕊以及柱頭、花柱都完成了歷史使命,光榮下崗了,只有子房進一步發育成了果實。那么子房外面的子房壁、子房內部的胚珠及胚珠里面的受精卵將發育成果實的哪些結構呢?”同學們仔細觀察,很快得出答案:“子房壁―果皮,胚珠―種子,受精卵―胚。”接下來我趁熱打鐵,安排了一個簡單易猜的謎語:“麻屋子,紅帳子,里面住個白胖子。”學生輕而易舉的說出是花生。我繼續問:“麻屋子、花生仁都是由花的哪部分發育來的?”這樣一來,小小謎語由淺入深的將書本知識與生活實際緊密結合,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理解、消化所學知識。

      (四)、課堂總結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探索下,我們終于看到了“春華秋實”。看來被子植物想繁殖后代還真不是容易的事。就象我們同學要想在學業上取得優異的成績,也要付出加倍的努力是同樣的道理。

      這一部分設計的目的,為了讓學生對“開花結果”有一整體認識,加深印象,同時根據《新課程標準》要求,自然地滲透態度情感價值觀教育。

      (五)、拓展和延伸”

      設計各層次練習題以鞏固本節內容

      初中生物《開花和結果》說課稿 2

      一、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課是第三單元“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中的第三節。本章以被子植物為例講述綠色植物的生命周期,按照被子植物生長發育的順序,依次講述了“種子的萌發”、“植株的生長”、“開花和結果”。本章內容要突出植物體自身結構與功能的關系,還要突出植物與環境的關系。

      本課是這一章的最后一節,學生在前面兩節課的學習中,通過探究實驗、調查等活動,親身體驗了綠色植物從萌發到生長的過程,生動有趣。而本節課文并沒有安排探究實驗,在日常生活中學生也很少有機會看到從開花到結果的全過程,理論知識較抽象,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必須想方設法把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地展現在學生面前,而且要精心設計問題,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一步步探究出結論,從而解決問題,獲得知識。

      2、教學目標

      根據課標的要求,以及本課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學生實際,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概述花的主要結構。

      (2)描述傳粉和受精的過程,闡明花與果實和種子的關系。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對花的解剖觀察,提高的觀察、分析、自學能力。

      (2)通過描述傳粉和受精的過程,提高的口頭表達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認同花、果實、種子對于被子植物傳種接代的重要意義。

      (2)養成愛護花的習慣,珍愛身邊的一草一木。

      3、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概述花的主要結構,描述傳粉和受精的過程。

      難點:分析討論“對于植物繁衍后代來說,花的哪些結構是最重要的?”

      二、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朝氣蓬勃,熱愛大自然,對新奇的事物充滿好奇,希望探索其中的奧妙。而開花之后會結出果實,這是學生司空見慣的現象,并不稀奇。若引導學生對此現象提出問題:“為什么開花之后會結果?開花和結果到底有什么關系?”學生即會被此問題所吸引,而迫切想揭開謎底。把握學生這一心理,我逐步引導學生進行探究,讓學生自主地解決問題,掌握知識。

      三、教學方法

      科學教育的基本特點是懷疑、實證和思辨(邏輯推理)。

      新課標倡導探究性學習,在本課怎樣才能突破過去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只重知識概念理論的講解,而忽視學生的思考與接受,引導學生一步步探究結論、自己獲取知識?我認為把握課文各知識點之間的內在關系,設計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符合學生思維特點的問題是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的關鍵。

      本課的理論知識較多,也較枯燥,怎樣才能使學生不覺得“悶”?設計多種教學活動形式,運用多種媒體非常重要。因此我用兩個視頻資料,輔助講述重點知識:花的結構、傳粉和受精的過程。

      整個課堂設計以問題為切入點,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鼓勵學生質疑,并設法探索解決自己的問題,體現新課標的探究性學習特點。

      四、教學程序

      本課的知識點小標題分別是:花的結構、傳粉和受精、果實和種子的形成。這三個小標題之間有什么聯系,要把它們串成一條線才有助于學生的思考和探究。我經過認真分析各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認識到課文重點是花與果的關系。

      1、導入

      我給學生準備了《中國十大名花》的圖片,上課伊始給學生欣賞美麗的鮮花圖片,再聽著美妙的音樂,學生不僅注意力馬上被吸引,情感也得到熏陶。新課標注重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在本課教學過程中也要不斷滲透這方面的教育,培養學生愛護花的情感、珍愛生命的態度。情景導入,給學生以美的享受,激發學生的興趣。在導言中通過設計情境引導學生根據課題“開花和結果”提出問題,學生很自然就會提出:“開花和結果有什么關系?”“為什么開花之后會結出果實?”這些問題恰是本課要學生解決的重點問題,而在上課伊始階段由學生自己發現、提出,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明確學習目標,自主進行探究。

      2、新授

      關于《花的結構》的教學,根據我們本地的實際,用野棉花做實驗材料,讓學生取一朵野棉花,對照課本上的圖Ⅲ—15,觀察它的花托、萼片、花瓣、雌蕊和雄蕊,讓學生有真實的體驗。學生通過對野棉花的解剖學習花的基本結構,通過分組實驗和討論,從而讓學生自己動手去探究,去討論、歸納結果,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和分析能力、以及探究精神和合作精神,體現新課標的教學理念,落實技能目標。

      接下來用一段視頻介紹花的結構,再用多媒體展示花的各部分結構,以補充實驗的不足,加強知識內容的直觀性,達成第一個知識目標——概述花的結構。并討論兩個問題:

      (1)花的哪一部分將來發育成果實?

      (2)對于植物繁衍后代來說,花的哪些結構是最重要的?

      通過進一步探究:假設一朵花的雌蕊被害蟲吃掉了,這朵花還能發育成果實嗎?小結花的結構:花是由花托、萼片、花瓣、雌蕊、雄蕊等組成,其中雌蕊和雄蕊是花的主要結構。再通過一個想一想:“這些結構與果實和種子的形成有什么關系?”過渡到下一個內容《傳粉和受精》的'學習。

      教學《傳粉和受精》時,傳粉和受精比較抽象,先讓學生觀察視頻《被子植物的繁殖》,用形象化的課件幫助學生理解這一抽象的生理過程,使學生對這部分內容有一個直觀的了解,讓學生觀看視頻,使學生看到平時看不到的生命現象,不斷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習興趣。再用多媒體簡要的給學生補充介紹自花傳粉和異花傳粉的知識,并指導學生學習植物的傳粉和受精過程。使學生不感到枯燥乏味,體現新課標中的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要求。最后請兩名學生描述傳粉和受精的過程,達成第2個知識目標——描述傳粉和受精的過程,并落實第2個技能目標——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通過探索“桃花從開花到結果是一個連續的過程,那么,你知道花落后,果實和種子是怎么形成的?”引入果實和種子的形成的學習。

      關于《果實和種子的形成》的教學,用多媒體課件演示果實和種子的形成,將抽象的內容直觀化,突破本課難點:“對于植物繁衍后代來說,花的哪些結構是最重要的?”達成第3個知識目標——闡明花與果實和種子的關系,并落實情感目標(1)——認同花、果實、種子對于被子植物傳種接代的重要意義。再讓學生閱讀課本104頁,了解人工輔助授粉的方法,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落實第2個情感目標——養成愛護花的習慣。

      3、課堂反饋,鞏固提高:

      (1)花的主要結構是()

      A、花瓣B、雄蕊和雌蕊C、胚珠D、子房

      (2)在從花到果實的發育過程中,花的各部分結構產生什么變化?用連線的方法表示出來。

      花瓣胚

      雄蕊果實

      花柱果皮

      子房種子

      子房壁

      胚珠凋落

      受精卵

      在果樹開花季節,如果遇到陰雨連綿的天氣,常會造成果樹減產。這是什么原因?

      (3)有的花并不結果,如黃瓜、南瓜、絲瓜的花多半都不結果。請解釋這種現象。

      4、小結

      最后通過一個學后探究活動進行小結:“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這是對植物生命周期的生動寫照。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對被子植物的一生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你能不能以桃樹為例,把被子植物的一生用圖解的形式表示出來?總結被子植物的一生:“種子→幼苗→桃樹→桃花→桃”。

      為了進一步落實第2個情感目標——珍愛身邊的一草一木,在上課結束時,讓學生齊聲朗讀“當我們欣賞著美麗的花,品嘗著香甜的果時,別忘了平時要注意愛護身邊的一草一木”,使學生的情感得以升華。

      初中生物《開花和結果》說課稿 3

      一、說教材

      本課是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一章第六節的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已經掌握了動物的結構與功能是相適應的。本節將繼續探究鳥是如何與飛行生活相適應的,主要是通過對鳥的形態結構、生理、行為等的觀察與探究,概括出鳥類適于飛行的特點。通過了解鳥與人類的關系,增進學生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情感。

      二、說學情

      鳥類在日常的生活中經常容易看到。學生對鳥的相關經驗比較豐富,但歸納總結還不夠。八年級的學生有了一定的觀察分析和探究的能力,但能力尚且不足,不能獨立完成,需要老師的指導和幫助。因此,對于本節的兩個活動,教師需要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參與到觀察、探究來。

      三、說教學目標

      1、概述鳥的主要特征。

      2、通過“觀察與思考”活動,確立鳥的身體結構與功能相統一、鳥與環境相適應的觀點。

      3、關注鳥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形成愛鳥護鳥的情感。

      四、說教學重難點

      課標要求能夠概述脊椎動物的`主要特征,在《鳥》的這一節中,此處就是在完成此要求。同樣也是學生應該掌握的重要概念。通過掌握鳥的特征,可以為生物進行正確分類。所以設置為教學重點,了解鳥的多樣性本身不是難點,難點在于學生要從“觀察與思考”活動中得出鳥的身體構造是與其生活方式和生活環境相適應的。建立認識的過程是非常困難的,所以,此處為難點。

      五、說教法學法

      新課程理念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者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因此,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采用“啟發式”的教學,并運用多種媒體增加教學的新穎性,同時我還采取活動探究法、討論法,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的獨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活動組織能力,促使學生在學習中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的精神。

      六、說教學過程

      1、新課導入

      創設情境導入:通過“想一想,議一議”引入,思考與討論為什么鳥兒可以自由飛翔?為什么人類安裝人工翅膀還不能飛翔?除了翅膀以外,鳥還有什么特征是適于飛行的?激發學生的興趣,從而引出課題。

      2、新課教學

      接著是第二部分內容,對于鳥的外部形態,我將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觀察家鴿活體,并思考鳥的外部形態是什么樣的,具有怎樣的作用?全身布滿羽毛又有什么樣的作用?翅膀是什么形狀具有怎樣的作用。接著師生共同總結得出鳥的外部形態特征即呈流線型可以減小空氣阻力鳥的羽毛能夠保溫,并且翅膀成扇形能夠扇動空氣。接下來我會追問鳥通過翅膀的扇動能夠在天空中飛行,所以與運動系統有關,那運動系統具有怎樣特征呢?引入運動系統,對于第二部分運動系統,我會首先引導學生拿出課前分發的骨骼標本進行觀察從而總結得出骨骼中空能夠減輕體重,接下來我會在多媒體當中播放圖片以及引導學生們查閱相關資料總結得出鳥的胸肌發達并且具有龍骨突能夠擴大胸肌的著地面積。

      而對于鳥的呼吸系統我將首先利用圖片幫助學生認識氣囊,之后我會繼續提問氣囊是如何輔助肺進行呼吸接著多媒體當中呈現鳥吸氣和呼氣的視頻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最后師生共同總結得出鳥呼吸的特點及雙重呼吸。而對于鳥的消化、視覺等知識我將同樣采用多媒體輔助學生自主討論的形式展開,在這里不多加贅述。基于此,還需讓學生掌握恒溫動物和變溫動物這兩個重要概念。

      鳥是學習的第一個種恒溫動物,所以需要老師的歸納總結體溫的恒定對生物活動影響,以及從進化的角度分析其重要意義。最后一部分是鳥與人類生活的關系。學生之前已經學習過其他動物與人類的關系,所以學生可以自行根據教師提供的圖片或視頻資料進行討論分析:鳥與人類有什么關系?在學生討論交流之后,教師進行歸納總結,認識鳥是生物圈的重要成員,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重要伙伴,養成愛鳥護鳥的習慣。

      3、課堂小結

      師生共同總結本節課的收獲。

      4、布置作業

      課后作業是收集當地養雞場的相關資料,進行社會調查。本階段可以在梳理本節內容的同時提高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鞏固本課所學。利用信息化課程資源和社區資源,豐富學生學習生活。

      初中生物《開花和結果》說課稿 4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新教材,打破了學科體系,構建了以人與生物圈為主線的體系,所以把生物圈作為第一單元,把“認識生物”作為第一章,把“生物的特征”作為第一節,說明了本節課在教材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只有了解了什么是生物,生物具備哪些特征,才能為進一步學習生物學打下堅實的基礎,并以此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

      2、教學目標。

      根據素質教育的要求和新課改的精神,我確定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了解生物和非生物,比較它們的區別,說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發散思維的能力。

      (3)情感目標:增強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情感,熱愛生命、保護生命。

      3、教學重點。生物的共同特征。

      4、教學難點。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及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

      5、突破重點和難點的關鍵:可以播放以下多媒體課件:

      (1)植物的光合作用,

      (2)獵豹捕獲食物,

      (3)鯨呼氣時產生的霧狀水柱,

      (4)人在體育比賽后大量出汗,

      (5)秋天植物的葉子落了,

      (6)獅子追捕斑馬,

      (7)含羞草對刺激的反應,

      (8)蘑菇的生長

      (9)花的開放,

      (10)種子的萌發,

      (11)破殼而出的小雞。

      通過播放這些多媒體課件,讓學生充分觀察、思考,并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歸納、總結出生物的共同特征,來突破重點和難點。

      二、說教法

      教學方式的改變是新課程改革的目標之一,改變了過去單純的教師講授、學生接受的教學方式,變為師生互動式教學,本課堂上創設民主、平等、和諧、寬松的學習氛圍,加強與學生的合作。因此本節課以討論為主,在充分準備實物、圖片和各種有關資料的情況下,利用多媒體來組織和引導學生觀察、分析、討論、歸納和總結,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發揮其主體作用。

      三、說學法

      學習方式的改變是新課程改革的目標之一。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讓學生通過觀察、資料分析等,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學習,喚醒學生的學習意識、挖掘學生的潛能,調動其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精神。

      四、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展示多媒體畫面──乘坐宇宙飛船從太空遙望地球,映入眼簾的是一幅由藍色、綠色和白色等編織而成的美麗的圖案:藍色是浩瀚的大海,綠色是廣惠的森林和原野,白色是飄動在海洋和陸地上空的云彩。

      教師講述:“這是一個充滿生機的世界,包括我們人類在內的各種各樣的生物都在這里生活和繁衍。地球表層的.生物和生物的生存環境構成了生物圈,它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園。”由此引出生物和生物圈,再進一步引導學生:對于生物圈中形形色色的生物和非生物,我們怎樣來區別它們呢?生物有什么特征呢?下面我們就共同來學習第一章第一節:生物的特征。

      要想認識生物,就必須進行觀察,所以,觀察是科學探究的一種基本方法。然后指導學生看書,閱讀這一部分的內容,讓學生學會如何觀察,鼓勵學生平時要多觀察周圍的大千世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二)分組討論

      對于什么是生物,生物具有哪些特征,教師要播放有關生物和生物的五個特征的多媒體資料,讓學生仔細觀察,然后分組討論,教師巡視走動,與個別小組成員互動式交談。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學習是新的學習方式之一。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是一種隱性的課程資源,是新課改所關注的。學生通過觀察和資料分析、分組討論來探究新知識,培養了科學探究的能力,達到了自主學習的目的。

      (三)相互交流、辯論、歸納和總結

      當學生討論完后,教師積極組織和引導學生,圍繞什么是生物,生物具備哪些特征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在意見一致,達成共識的情況下才下結論,意見不一致時,各小組之間要相互辯論。這時可以讓各小組以角色扮演的方式來說明生物的特征,以此來闡明他們的觀點,如果意見還不一致,這時要發揮教師的作用,運用形象的比喻和生動的實例來加以概括和總結。

      例如,講到生物能呼吸時,情況可能是這樣的:第一小組的學生表演人能呼吸,用手捂住嘴和鼻時,感覺會憋悶,說明人能呼吸。第二小組的學生回答動物也能呼吸。在說明植物也能呼吸時,各小組意見可能有分歧:有的說植物能呼吸,有的說植物不能呼吸,他們非常熱烈地辯論起來。最后,教師通過生活中的實例加以說明:居室中如果養花過多,晚上門窗關嚴,時間長了后,就會感到憋悶。最后達成共識:生物能呼吸。講到生物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時,學生的辯論也很激烈。生物的其他特征,也是通過此方法一個一個總結出來的。在辯論時,教師要調動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參加活動,對于上述參加辯論問題的學生,無論對或錯,都要給予掌聲或語言鼓勵,因為激勵性評價和面向全體學生都是新課程改革所倡導的。

      關于生物和生物的特征,這一內容要給予學生25分時間來觀察、資料分析、小組討論、同學交流辯論、歸納和總結,最后讓學生完整地總結出什么是生物,生物的特征,學生邊總結,教師邊板書這一內容。

      (四)知識拓展,升華與遷移

      教師進一步啟發學生:生物除了上述特征外,還有哪些特征呢?各小組又開始討論并踴躍發言,如生物還能運動,生物還有一定壽命,生物還能適應環境、影響環境等。教師最后總結:以上大家提出的生物特征,現在專家們的意見也沒有取得一致,所以沒有列入到生物的共同特征之中,希望有興趣的同學長大以后能繼續從事這方面的研究。

      教師再提問:想一想你(人)是否具備生物的這些特征呢,請幾個學生上前來表演人具備的特征。

      (五)感悟與收獲

      學完這節課有什么感悟與收獲呢?學生答:了解了什么是生物,生物具備哪些特征。教師可引導說出:我們要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熱愛生命,保護生命,愛護我們和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園──生物圈,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

      (六)鞏固與練習

      1、播放多媒體:指出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

      2、播放多媒體:指出資料中反映的是生物的哪些特征。

      五、說板書

      本節課我采用提綱式板書形式,這樣提綱挈領、層次分明,很好地說明本節課的教學內容。

      附板書設計:

      一、觀察:是科學探究的一種基本方法。

      二、生物:凡是有生命的物體都叫生物。

      三、生物的特征:

      1、都需要營養。

      2、都能進行呼吸。

      3、都能排出體內的廢物。

      4、都能對外界刺激做反應。

      5、都能生長和繁殖。

      初中生物《開花和結果》說課稿 5

      一、教材分析

      本課題依據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生物教材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二章第三節《開花和結果》。

      本章講述的是被子植物的一生:其中包括種子的萌發,植株的生長,開花和結果。本節是本章的第三節,是在前面學習了種子的萌發,植株的生長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植物的開花和結果。

      本節內容分為三個部分:花的結構,傳粉和受精,果實和種子的形成。花的結構這部分新名詞比較多,學生不易記住,受精的過程及子房的發育過程較為抽象,學生不易理解,因此,教師必須要讓抽象知識形象化,巧妙引導才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①概述花的基本結構。

      ②描述傳粉和受精的過程。

      ③闡明花、果實和種子三者之間的關系。

      2、能力目標

      提高觀察能力,提出問題能力,討論交流能力,歸納總結能力等。

      3、情感與態度價值觀

      ①認同花、果實、種子對于被子植物傳種接代的重要意義。

      ②培養愛花護花的好習慣。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1、雄蕊和雌蕊(花蕊)與果實和種子形成的關系。

      2、受精的過程及受精后子房的發育。

      3、培養愛花護花的好習慣。

      四、教學方法

      觀察與討論交流相結合的教學法,利用多媒體和多種活動相結合,使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掌握抽象的知識。

      五、教學過程

      教學程序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第三節《開花和結果》

      播放花的圖片,師生一起欣賞。鼓勵學生踴躍提出問題,最后教師引出課題。

      欣賞花,感受花給人類帶來美的享受,同時踴躍發言。

      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能力,交流能力。

      一、花的結構

      利用鮮花,引導學生按照從下向上,由外向內的順序觀察,并說出花的基本結構。

      觀察花并說出花的基本結構。

      培養觀察能力以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二、傳粉和受精

      提出問題:花有了完整的結構就一定能結出果實嗎?播放蜜蜂、蝴蝶傳粉的圖片。引導學生歸納傳粉的過程以及傳粉的方式

      傳粉結束后,花又會發生怎樣的變化?讓學生閱讀課文,自學受精的過程,結合受精過程圖,大膽推測受精。

      通過觀看傳粉的圖片,大膽描述傳粉的過程。

      觀看受精過程圖,當“小老師”運用邏輯思維能力,根據問題大膽推測出受精的過程。

      引導學生根據問題進行觀察和思考。讓學生大膽描述傳粉過程培養學生分析思維能力。

      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能力,組織語言口頭表達能力,通過學生之間的修補,讓學生學會傾聽,分析思考。增強自評和互評意識。

      三、果實和種子的形成。

      傳粉結束后,花就開始調謝了,是花的所有結構都調謝嗎?剩下的是什么結構(子房,子房里的胚珠,胚珠里的受精卵)播放果實和種子的形成過程的圖片。

      出示缺粒的玉米,結合資料閱讀,請學生簡要說明原因以及簡述給植物進行人工傳粉的方法。

      觀看果實和種子的形成圖片。總結出花與果實、種子之間的關系。

      結合資料,嘗試說明造成缺粒的原因及人工傳粉方法。

      利用學生好玩的特性,精心設計“找朋友”的游戲,讓學生在玩中學新知,使抽象知識形象化。

      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能力,并貫穿情感教育。

      歸納總結

      教師引導

      學生歸納

      培養學生概括能力。

      測評

      多媒體顯示練習題

      學生解答

      鞏固知識

      初中生物《開花和結果》說課稿 6

      一、說教材

      《開花和結果》是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七年級第三單元第二章第三節的教學內容。“開花”是被子植物一生中非常重要的時期,是形成果實和種子的前提,通過本課的學習,不僅解答了種子的由來,回應了第一節的內容,還可以讓學生完整地了解被子植物的一生,對于學生全面認識綠色開花植物起著關鍵作用。因此本節課是本章的重點,也是教材的重點,在教材中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

      二、說學情

      初中七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植物六大器官方面的知識,他們樂于交流、討論,課堂參與的積極性比較高,很有利于本節探究課的積極組織和展開。但是本節課知識內容學生司空見慣,因此,教師一方面要設置疑問,引發其興趣;另一方面要創造條件和機會,讓學生發表見解,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三、說教學目標

      1.描述花的結構;闡述花、果實和種子的關系。

      2.通過觀察多媒體動態課件和制作標本,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逐步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

      3.認同花、果實、種子對被子植物傳宗接代的重要意義,培養愛花、愛自然的環保意識。

      四、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花的結構、果實和種子的形成。

      難點:傳粉和受精、果實和種子的形成的過程。

      五、說教法學法

      為了較好的達到學習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解決疑點,根據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的精神,結合本節課的實際特點,以及學生的基本情況,我選擇以創設情境法、直觀演示法、提問法相結合,用多媒體的展示來激發學生對新知識學習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鼓勵并引導他們自主學習。為了讓學生成為學習上真正的主人,在本節課指導學生學習的時候,我將著重強調觀察思考、分析討論、歸納總結,以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

      六、說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教師呈現學生課前收集的花朵(桃花、百合、梨花等),隨后在屏幕上呈現水稻花的圖片,讓學生思考為什么都稱之為花,花又有什么樣的結構呢?導入新課《開花和結果》。繼而引出課題。

      設計意圖:初中學生的學習往往帶有感情色彩,有了學習的興趣才會產生學習的欲望。如果直接進入主題,學生往往會覺得不感興趣,就不會去主動的探求知識。

      2.新課展開

      第一部分:花的結構

      花的結構是本節課的一個重點部分,在授課過程中教師將采用設置問題串的形式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并結合學生動手繪畫花的結構圖進行突破本課的重點。

      教師設問:

      ①花是由什么芽發育成的?

      ②花都有艷麗的色彩和香味嗎?

      ③不同的花它們的大小、形狀和顏色一樣嗎?

      請學生討論,進而讓學生明確:雖然花的大小、形狀和顏色各不相同,但它們的結構卻基本相同。

      再繼續引導學生思考:花的基本結構是怎樣的呢?請同學們探究自己手中的花的基本結構,嘗試畫出喜歡的花,并標出各部分結構名稱。思考:對于植物繁衍后代來說,花的哪些結構是最重要的?

      學生通過小組討論思考題,嘗試解決。教師巡視指導,對學生不能解決的問題給予點撥。

      通過本環節的設計,培養學生開動腦筋,敢于說出自己的見解和猜想,團結合作、討論交流、形成共識、領悟開竅、再加上教師的及時鼓勵,激勵信心,從而使學生學習興趣更濃。

      接著引導學生進一步探究:“這些結構與果實和種子的形成有什么關系?”過渡到下一個內容傳粉和受精的學習。

      第二部分:傳粉和受精

      教師播放蜜蜂在花叢中飛舞的片段,問:蜜蜂在花叢中飛來飛去在做什么?什么叫傳粉?傳粉的方式有哪些?學生帶問題自學課本內容,解決問題。

      之后設疑:花粉落到雌蕊柱頭上以后,又會發生怎樣的變化?教師播放受精的過程動畫,讓學生觀看,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受精的過程。

      播放動畫視頻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學生不至于走神,調節課堂氣氛,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同時還能培養學生觀察和思維能力

      第三部分:果實和種子的形成

      這部分是重點內容也是難點內容,它的難不僅體現在教師教的難,學生理解的難,還體現在從時間分配上看,這段內容正是初一學生容易出現情緒低落、注意力分散的時候。因此,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強化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我首先提出問題:受精完成后,花的各部分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呢?引導學生觀看幻燈片中花瓣、雄蕊、柱頭的凋謝和子房的發育過程,啟發學生探究子房的發育與果實和種子形成的關系,并讓學生通過掛圖連線歸納總結,同時指出花開花落是自然界的生命現象,凋落是生命的需要,也是一種美麗。接著讓學生總結被子植物的生命周期,使學生獲得知識保持連貫、系統。

      第四部分:人工輔助授粉

      提出問題:你是否知道我們平時吃的玉米穗有缺粒的現象、向日葵的籽粒有空癟的現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嗎?怎樣彌補呢?學生自由交流,引出人工輔助授粉的知識。并能認同花、果實、種子對被子植物傳宗接代的重要意義,養成愛花的習慣。

      3.小結作業

      在課程即將結束的時候,我將請學生總結本節課的學習內容,不足之處我將給予補充。

      針對七年級學生素質的差異,作業布置我進行了分層訓練,這樣做既可以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又可以使學有余力的學生有所提高,從而達到拔尖和“減負”的目的。

      七、說板書設計

      這就是我的板書。為了直觀體現教材的知識點,便于學生理解掌握,我設置了如下的板書。

      初中生物《開花和結果》說課稿 7

      一、教學目標

      1、能說出花的各部分結構。

      2、能描述傳粉和受精的過程。

      3、能描述果實和種子形成過程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能說出花的各部分結構難點:能描述傳粉和受精的過程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多媒體播放中國十大名花視頻、幻燈片展示果實圖片,導入新課。

      設計意圖: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二、講授新課

      (一)花的結構

      1、小組合作探究:

      (1)播放桃花的結構解剖視頻。

      (2)老師幻燈片展示要求,學生觀察和操作。

      觀察和操作提示:

      ①用鑷子從外向內依次摘下花萼、花瓣、雌蕊和雄蕊,仔細觀察雌蕊和雄蕊的結構特點。

      ②用鑷子夾開一個花藥,用放大鏡觀察花藥里面的花粉。

      ③用刀片縱向剖開子房,用放大鏡觀察子房里面的胚珠。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觀察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

      2、檢測:

      (1)請其中一組的兩位同學上臺從外向內依次摘下花萼、花瓣、雌蕊和雄蕊等結構。(一位同學投影機上展示、另一位同學說出相應的結構)

      (2)教師說一個結構,請各小組找代表把相應的結構舉起來。

      3、教師小結:教師展示花的結構圖片小結,概述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結構。

      設計意圖:為后續的學習做鋪墊。

      (二)傳粉和受精

      1、自主學習:

      請同學們自學104頁—105頁,思考:

      ①什么叫傳粉?

      ②傳粉有哪些方式?

      ③受精和受精過程?

      2、觀看傳粉和傳粉方式的視頻。

      3、檢測:

      ①全班同學扮演花模擬傳粉(老師講解示范)。

      ②請兩位同學上臺扮演花模擬傳粉的方式:自花傳粉和異花傳粉。

      4、教師小結并聯系生活講述異花傳粉需要的媒介。

      5、播放受精視頻,以填空題的形式請同學補充完整受精的過程。

      設計意圖:傳粉和受精是本課的難點,傳粉以觀看視頻和學生模擬表演雙管齊下的方法讓同學們更容易理解掌握。受精也以觀看視頻和填空題的形式請同學回答的雙管齊下的方法讓同學們加強理解、鞏固記憶。總之,目的都是為了達到突破教學難點的作用。

      (三)果實和種子的形成

      1、自主學習:

      ①先觀看受精動態圖,接下來結合課本106頁思考并回答以下問題:

      傳粉與受精完成后,花的各部分發生怎么樣的變化?果實和種子是如何形成的?

      2、檢測:老師展示幻燈片,同學回答果實和種子是如何形成的。設計意圖:培養學生表達能力,活躍課堂氣氛,調整學生的狀態。

      3、幻燈片展示人工輔助授粉內容及問題,學生思考回答,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認同生物技術與社會緊密聯系。

      三、課堂小結

      用精簡的語言高度概括本節課學習的主要內容:花的基本結構,傳粉和受精的過程及受精后子房的發育。

      設計意圖:使學生對本節課的知識有一個整體的認識。

      四、拓展延伸五、課堂練習

      1、幻燈片展示練習。

      2、同學思考回答。

      3、師生點評。

      設計意圖:做適當的練習題,鞏固知識。

      板書設計:

      1、花的結構(重要結構):

      花蕊

      2、傳粉和受精

      3、果實和種子的形成

      柱頭

      雌蕊

      花柱子房花藥花絲

      雄蕊

      初中生物《開花和結果》說課稿 8

      一、教材分析

      有關開花和結果的知識,在教材中,占一節課的內容,知識高度濃縮,突出了花與果的關系以及從開花到結果的過程。這給教師和學生留下更多的時間和空間進行探究性學習活動。

      新課標倡導探究性學習,在本課怎樣才能突破過去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只重知識概念理論的講解,而忽視學生的思考與接受,引導學生一步步探究結論、自己獲取知識?在這節課中我認為把握課文各知識點之間的內在關系,設計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符合學生思維特點的問題是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的關鍵。

      二、學情分析

      學生對開花和結果現象比較熟悉,但對花的基本結構以及果實和種子的如何形成知道得并不多,尤其是傳粉和受精的過程比較復雜抽象,如果單憑講解,學生是難以理解的,因此可采用多種方式,例如模型、多媒體課件等,使抽象知識形象化,以有利于學生的理解。

      另外由于季節原因,找不到正在盛開的桃花,一可以啟發學生回憶平時見到的被子植物的花,二是讓每生準備一支康乃馨,三是結合教科書以及多媒體課件中展示的彩圖進行聯想和觀察。

      三、教學目標:

      根據課標、教材及學生的特點

      知識與技能:

      1、概述花的主要結構

      2、描述傳粉和受精的過程,說明花與果實和種子的關系

      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分析、比較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認同花、果實、種子,對被子植物傳種接代的重要意義,養成愛花習慣

      重點:概述花的主要結構,闡明花與果實和種子的關系。

      難點:描述傳粉和受精的過程,闡明花與果實和種子的關系

      四、教學媒體和教學技術選用:

      本次教學需要教具模型、實物教具和多媒體課件的輔助。教具模型桃花的模型;實物教具指各類果實種子等。(學生自備)

      五、教學設計思路:

      本課的知識點小標題分別是:花的結構、傳粉和受精、果實和種子的形成。這三個小標題之間有什么聯系,要把它們串成一條線才有助于學生的思考和探究。經過認真分析各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認識到課文重點是花與果的關系。若在導言中通過設計情境引導學生根據課題“開花和結果”提出問題,學生很自然就會提出:“開花和結果有什么關系?”“為什么開花之后會結出果實?”這些問題恰是本課要學生解決的重點問題,而在上課伊始階段由學生自己發現、提出,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明確學習目標,自主進行探究。

      為了使學生帶著問題一步步地探究性學習,我把每個小標題改為以問題的形式提出:“你知道花的各部分名稱嗎?”“從花到果要經歷哪些重要過程?”“果實和種子由什么發育而成?”這些問題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也符合他們的思維特點,使他們能更有興趣地帶著問題學習。

      在課文第一個知識點“花的結構”中有一個“觀察與思考”的學生活動,其中要討論兩個問題:

      1、花的哪一部分將來發育成果實?

      2、對于植物繁衍后代來說,花的哪些結構是最重要的?

      這兩個問題在學習了花的結構之后,學生不一定能完全正確回答。此時我并沒有急于讓學生掌握正確答案,而是對學生的答案不置可否,讓學生帶著問題繼續學習,在學完后面兩個知識點后,再次討論這兩個問題。這個時候,學生基本能回答出正確答案:

      1、子房發育成果實。

      2、對于繁衍后代來說,花的雄蕊和雌蕊都重要。

      我再引導學生分析“為什么雄蕊和雌蕊都重要?在植物繁衍后代的過程中,它們分別起什么作用?”這樣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傳粉和受精的知識。

      六、具體教學過程設計如下:

      第一個環節:導入

      1、多媒體展示幾種美麗的花朵—(向日葵、月季、桃花)以及桃花落后枝滿桃的情形,并同時提出問題,向日葵的花漂亮么?月季?桃花?這些花很美麗,只是為了賞心悅目么?對植物本身有什么意義呢?植物開花到結果必須經歷哪些過程?自然界中也有一些花并不漂亮,并不能吸引昆蟲,那么這些花怎樣傳粉和受精呢?

      說明:首先學生被那些美麗的圖片吸引住了,從開花到結果非常感性的展現在學生面前,對提出的問題加以思考,很自然聯想到花開的美麗更重要是為了吸引昆蟲為它傳粉,這又為傳粉和受精的提出打下了基礎。同時提出自然界中也有一些花并不漂亮,并不能吸引昆蟲,那么這些花怎樣傳粉和受精呢?這為后面的學習傳粉的方式打下基礎。

      第二個環節:新授

      Ⅰ.提出思考的問題:你知道花的各部分結構么?

      說明:采用問題的形式給出知識點,使學生帶著疑問去探究。

      1、利用多媒體展示本知識點的要求,并展示桃花的模型。

      觀察和思考

      對照圖觀察桃花的模型,觀察它的花托、萼片、花瓣、雌蕊、雄蕊。

      討論:

      (1)花的哪一部分將來發育成果實?

      (2)對于植物的繁衍后代來說,花的哪些結構是最重要?

      2、指導學生觀察花的順序,使學生學會科學的觀察。

      3、、賽一賽:學生對照課本彩圖認識花的各種結構,比賽辨認花的基本結構,并利用可拆開的桃花模型重點認識雄蕊和雌蕊的結構。

      4、討論:四人一組,各抒己見,集思廣益,共同討論、歸納總結提出的兩個問題。

      說明:這兩個問題在學習了花的結構之后,學生不一定能完全正確回答。此時我并沒有急于讓學生掌握正確答案,而是對學生的答案不置可否,讓學生帶著問題繼續學習,在學完后面兩個知識點后,再次討論這兩個問題。這個時候,學生基本能回答出正確答案:

      1、子房發育成果實。

      2、對于繁衍后代來說,花的雄蕊和雌蕊都重要。

      我再引導學生分析“為什么雄蕊和雌蕊都重要?在植物繁衍后代的過程中,它們分別起什么作用?”這樣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傳粉和受精的知識。

      5、小結:通過觀察可以看出,一朵花是由花托、萼片、花瓣、雌蕊、雄蕊等組成,雌蕊、雄蕊是一朵花中最重要部分。

      Ⅱ.從花到果實要經歷哪些過程?

      說明:通過標題讓學生思考,花到果實必經的`途徑——傳粉和受精

      1、多媒體展示雌蕊的放大結構,并出示閱讀提綱。

      2、討論交流閱讀結果,在總結傳粉方式時,用多媒體展示玉米用風傳粉(即風媒花)和桃花用昆蟲傳粉(蟲媒花),使學生對自然界中花的傳粉方式有了較為深入地了解。

      3、受精過程十分抽象,用多媒體動畫展示精子和卵細胞結合的過程,使學生對受精的過程更易理解。

      4、小結:花粉落到柱頭上以后,在柱頭黏液的刺激下開始萌發,長出花粉管、花粉管穿出花柱,進入子房,一直到達胚珠,花粉管中的精子隨著花粉管的伸長而向下移動,最終進入胚珠內部。胚珠里面有卵細胞,與精子結合形成受精卵。

      Ⅲ.果實和種子是由什么發育而來的?

      1、多媒體展示花到果實的過程。

      2、討論后總結果實和種子的由來。

      3、拿出自備材料,區分哪些是果實,哪些是種子。

      3、小結:受精完成后,花瓣、雄蕊柱頭花柱凋落、子房發育成果實。

      其中子房壁發育成果皮,胚珠發育成種子,胚珠里面的受精卵發育成胚

      Ⅳ.分析推理:

      我們吃的玉米,常會看到玉米穗缺粒現象,向日葵子粒也會出現空癟的現象,這是什么原因?怎樣預防?

      說明:不僅可以引出人工輔助授粉,而且讓學生有一種熟悉感,讓他們以更多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中來。

      討論并總結:玉米穗缺粒現象,向日葵子粒也會出現空癟的現象,主要是傳粉不足造成的,為了彌補自然狀態下傳粉的不足,人們常給植物進行人工輔助授粉。

      第三個環節:課堂小結。

      根據學生的特點,以學生的歸納為主,老師主要進行學習方法的總結,并鼓勵學生大膽的提出問題,為下一節的學習作好鋪墊。

      第四個環節:檢測反饋

      Ⅰ.判斷

      1、花冠是花最明顯的部分,也是花最主要的部分。( )

      2、只要有雌蕊就能結出果實和種子,因為雌蕊是花的主要部分。( )

      3、一般情況下,一枚雌蕊的子房中只有一個胚珠。( )

      4、受精完成后,除雌蕊以外,花的其它部分全部凋落。( )

      說明:讓學生區分明確易錯、易混淆點。

      Ⅱ.拓展和延伸:

      1、一朵豆角花里有6個胚珠,若6個胚珠都能發育成六個種子,至少需要花粉( )

      A、1個 B、6個 C、3個 D、12個

      2、有一個描述花生的謎語:”麻屋子、紅帳子,里面住著個白胖子。”麻屋子、紅帳子、白胖子分別指的是( )

      A、外果皮、內果皮和果實 B、外層種皮、內層種 皮、種子

      C、果皮、種皮和胚 D、果皮、種皮、種子

      3、如果在開花前,把桃花甲去掉雌蕊,把桃花乙去掉雄蕊,都用塑料袋分別罩起來,扎好袋口。其結果是( )

      A、甲不結實,乙結實 B、甲能結實,乙不結實

      C、甲、乙都結實 D、甲、乙都不能結實

      七、課后反思:

      本課的理論知識較多,也較枯燥,怎樣才能使學生不覺得“悶”?我認為設計多種教學活動形式,運用多種媒體非常重要。在講解“傳粉和受精”時,請“小老師”上臺講解,使學生有新鮮感;在講解“果實和種子的形成”時,讓學生觀看視頻,使學生看到平時看不到的生命現象。活動多樣化,能不斷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習興趣,他們就不會感到枯燥乏味。而在此過程中,也要注意書本的充分運用,媒體不能濫用,學生能夠通過閱讀課本自學的,就給時間他們閱讀自學,在書中尋找答案。

      新課標還注重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在本課教學過程中也要不斷滲透這方面的教育,培養學生愛護花的情感、珍愛生命的態度。如上課伊始給學生欣賞美麗的鮮花照片,再聽著美妙的音樂,欣賞花開的過程,學生不僅注意力馬上被吸引,情感也得到熏陶;在看“果實的形成”視頻時,有一段話教育學生“在品嘗美味的果時,別忘了說聲感謝你,花朵”;在上課結束時,讓學生齊聲朗讀“當我們欣賞著美麗的花,品嘗著香甜的果時,別忘了平時要注意愛護身邊的一草一木“使學生的情感得到升華。

      初中生物《開花和結果》說課稿 9

      教學目標

      1、在自主性學習和科學探究活動中,概述出花的主要結構。

      2、聯系生活實際,大膽推測描述出傳粉和受精的過程,從而闡明花與果實和種子的關系。

      3、模擬人工輔助傳粉,認同花、果實、種子對被子植物傳種接代的重要意義,養成愛護花的良好習慣。

      重點和難點

      1、雄蕊和雌蕊(花蕊)與果實和種子形成的關系。

      2、受精的過程及受精后子房的發育。

      3、愛花習慣成為學生的一種自覺行動。

      課前準備

      學生:搜集各種花的圖片和贊美花的詩句,查閱與花的顏色和香味有關的資料,了解顏色和香味對傳粉和受精的意義。

      教師:要準備足夠的實驗材料(花或模型)和實驗用具(解剖針、鑷子、培養皿、刀片和放大鏡),搜集昆蟲傳粉方面的錄像資料,制作受精及果實和種子形成過程的活動教具或CAI課件。同時備有新鮮的果實(桃和玉米),以及帶有雄花和雌花的干枯玉米植株、塑料袋和毛筆。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師以“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為背景,讓學生解釋這句詩所描寫的自然現象中的科學道理,由此使學生聯想到桃園——桃花——桃。接著圍繞桃花從開花到結果這一連續的過程,鼓勵學生踴躍提出想要研究的問題,創設情景,導入新課:第三節《開花和結果》。

      第一部分:花的結構

      教師首先講述,說起花也許你們并不陌生,可你們知道:“每一朵花都是大自然美麗的笑臉,不同的花向我們說著不同季節的語言?“然后運用多媒體展示幾種不同的花,引導學生欣賞,同時根據問題:

      ①花是由什么芽發育成的?

      ②花都有艷麗的色彩和香味嗎?

      ③不同的花,它們的大小、形狀和顏色一樣嗎?引導學生自行交流解答。進而讓學生明確雖然花的.大小、形狀和顏色各不相同,但它們的結構卻基本相同。之后組織學生揮筆作畫,畫出自己熟悉的一種花,并嘗試著標出可能與結果有關的結構,用實物投影相互交流,圍繞學生的分歧、困惑——花為什么是生殖器官?花是怎樣結果的?教師以桃花為例,指導學生看書,利用桃花模型,按照由下向上,由外向內的順序,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探究,然后,通過CAI幫助學生進一步認識桃花的結構,從而解答疑惑:花為什么是生殖器官?另外,CAI展示,根據問題:

      ①所有的花都有雄蕊和雌蕊嗎?

      ②只有雄蕊的花叫什么?只有雌蕊的花叫什么?

      ③花作為生殖器官,將來哪一部分會發育成果實?組織學生進一步探究,概述出花的主要結構是雄蕊和雌蕊。教師利用小反饋形式:假如一朵花的雌蕊被害蟲吃掉了,這朵花還能發育成果實嗎?讓學生進一步鞏固花的雄蕊和雌蕊與果實和種子的形成有關。最后,由學生合作,小結出花的結構,明確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結構。

      第二部分:傳粉和受精

      首先教師利用媒體創設情景,然后向學生質疑:“花藥成熟后會自然裂開,花粉到哪里去了?”充分調動學生的經驗儲備,讓學生聯系生活,展開想像,表述交流蜜蜂傳粉的過程,從而得出什么是傳粉。其次,根據教學設計,教師設置環環相扣的探索點,進一步質疑:“花粉落到雌蕊的柱頭上以后,又會發生怎樣的變化?”組織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大膽推測,描述其變化過程。然后教師運用多媒體展示花粉萌發及受精的動態過程,進一步幫助學生弄清傳粉和受精的過程。圍繞學生的困惑:“那些沒有艷麗色彩和香味的花,又是如何傳粉呢?”教師指導學生看書,引導學生思維,從書中尋找答案。第三部分:果實和種子的形成

      首先教師創設情景:“花開花落,似水流年。盛開是一種美麗,凋謝也是一種美麗,只有花都凋謝了,新的生命才能誕生。那么傳粉和受精后,花的哪些結構可能會凋謝?凋謝后變化最大的結構是什么?”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大膽推測,踴躍發言,描述花的凋謝過程和凋謝后結構的變化情況。然后,教師進一步質疑:“桃花從開花到結果是一個連續的過程。那么,你知道花落后,果實和種子是怎樣形成的?”激發學生的濃厚興趣,組織學生列表回顧種子的結構、果實的組成和子房的結構,運用邏輯思維和推理的方法,大膽推測果實和種子的形成過程。之后,教師運用多媒體展示傳粉、受精后,果實和種子的形成過程,幫助學生闡明花與果實和種子形成的關系。另外,由玉米的缺粒現象,讓學生知道并不是所有的花粉都會落到雌蕊的柱頭上,引出人工輔助傳粉的知識。通過組織學生模擬表演人工輔助傳粉的方法,使學生了解被子植物要想傳種接代還真不容易。接著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假如我是一朵花,雖然每天笑臉相迎,但有時仍難逃厄運,那么花將向人類發出怎樣的呼吁?讓學生抒發情懷,愛花習慣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教育。進而認同了花、果實、種子對被子植物傳種接代重要意義。

      第四部分:課堂小結

      教師用親切的語言與同學交流。

      (1)你明白了嗎?花的主要結構;花與果實和種子的關系。

      (2)你會描述嗎?傳粉和受精的過程。

      (3)你認同了嗎?花、果實、種子對被子植物傳種接代的重要意義,養成護花的習慣。使學生在民主、平等、和諧的氛圍中學到知識。

      第五部分:達標檢測

      面向全體學生,采取不同方法,讓每個學生都獲得成功。

      1、花的主要結構是()

      A、花瓣

      B、雄蕊和雌蕊

      C、胚珠

      D、子房

      2、在從花到果實的發育過程中,花的各部分結構產生什么變化?用連線的方式表示出來。

      子房壁果皮

      胚珠種子

      受精卵凋落

      柱頭果實

      子房胚

      花瓣

      3、在果樹開花季節,如遇到陰雨連綿的天氣,常會造成果樹減產。這是什么原因?4、黃瓜、南瓜、絲瓜中有些花只開花不結果,俗稱“謊花”,你能解釋其中的原因嗎?5、“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這是對植物生命周期的生動寫照。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對被子植物的一生有了進一步的了解,那么你能不能以桃樹為例,把被子植物的一生用圖解的形式表示出來?結果進行全班交流。

      第六部分:結束語

      我們知道水是生命的源泉,沒有水就意味著生命的結束。那么被子植物的一生需不需要水?水又是怎樣進入植物體內的?請大家回去預習,下節課我們再來一起進行研究。

      教學反思:

      科學教育和情感教育的結合

      科學教育的基本特點是懷疑、實證和思辨(邏輯推理),似乎枯燥得很。其實科學是一種文化,它和人文也是分不開的。科學教育中,滲透人文精神,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抒發美好的情感,也是很重要的。

      在這節課中讓學生理解生物學知識的過程中,順手自然地,又十分精心地進行了情感教育。從“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引入了春天——桃樹——桃花——桃,進入了教學主題“開花和結果”。可突然一轉,讓學生揮筆作畫,畫出自己最熟悉的花,由畫花而探究花的構造,科學知識教育和美育、情感教育渾然一體,非常巧妙。

      “花開花落,似水流年”指出凋謝也是一種美麗,是新生命的誕生,講植物的生殖,謳歌生之美麗。以傳粉、受粉過程之不易,講生命之艱辛,引入愛花、護花,愛護綠色植物。人與生物圈的和諧共處的哲理,盡在其中。我覺得這是我這節課的成功之處。

      不足之處:當介紹到花的結構時,覺得有些吃力,如果讓學生到校園去,親身體驗花的結構,并讓學生自己找出這節課所要討論的答案,是一件很美好的事,而且生物課更應該是讓學生親近自然,到自然中去學習的課程。

      初中生物《開花和結果》說課稿 10

      一、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課內容是魯科版生物教材初中一年級(下)第三單元“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中的第三節。“被子植物的一生”這一章以被子植物為例講述綠色植物的生命周期,突出了植物體自身結構與功能的關系,還突出了植物與環境的關系。本課是這一章的最后一節,其設計的內容在以前人教版的舊教材中是分三節講述的(花的結構和花序、開花和傳粉、果實和種子的形成)。現在集中在一節課內教學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并且這節課并沒有安排探究實驗,在日常生活中學生也很少有機會看到從開花到結果的全過程,理論知識較抽象。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就必須想方設法把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地展現在學生面前,精心設計問題,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一步步探究出結論,從而解決問題,獲得知識。

      2、教學目標

      根據課標的要求,以及本課內容和學生實際,確定三維目標如下:

      知識目標:

      (1)概述花的主要結構。

      (2)描述傳粉和受精的過程,闡明花與果實和種子的關系。

      技能目標:

      (1)通過對花的觀察,培養學生觀察、分析、自學的能力。

      (2)通過描述傳粉和受精的過程,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情感目標:

      (1)認同花、果實、種子對于被子植物傳種接代的重要意義。

      (2)養成愛護花的習慣,珍愛身邊的一草一木。

      3、教學重點、難點:

      花的主要結構特別是花蕊的結構,傳粉和受精的過程,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難點是傳粉和受精的過程,以及花與果實和種子的關系

      二、教學設計思路

      《開花和結果》一課中,綠色開花植物的'雙受精過程是一個微觀的不能直接進行觀察的過程;果實和種子的形成又是一個比較緩慢的生理活動,也不便直接觀察。利用計算機模擬功能制作多媒體課件,可把微觀的生理過程直觀、生動、形象地展現給學生,易于突出重點和突破難點,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形成能力。

      三、教學方法

      科學教育的基本特點是懷疑、實證和思辨(邏輯推理)。新課標倡導探究性學習,我認為把握課文各知識點之間的內在關系,設計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符合學生思維特點的問題是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的關鍵。本課的理論知識較多,也較枯燥,怎樣才能使學生不覺得“悶”?設計多種教學活動形式,運用多種媒體非常重要。因此我采用視頻資料,輔助講述重點知識:傳粉和受精的過程、果實和種子的形成。整個課堂設計以問題為切入點,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鼓勵學生質疑,并設法探索解決問題,體現新課標的探究性學習要求。

      四、教學過程

      1、新課導入

      利用課件,讓學生欣賞幾幅花和果實的圖片,配有背景音樂《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這樣的情景導入,能使學生的情感得以美的熏陶,同時還較好地激發了學生的興趣。然后引導學生根據課題“開花和結果”提出自己想知道的問題,像:“開花和結果有什么關系?”“為什么開花之后會結出果實?”這些問題恰是本課要學生解決的重點問題,在上課開始階段由學生自己發現、提出,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明確學習目標,自主進行探究。下面我們就先來觀察花的結構

      2、花的結構

      出示桃花的結構示意圖,觀察花的各部分結構的名稱。先讓同學們對花有個整體認識,然后分析各部分結構的名稱。最后重點分析雌蕊的結構(利用放大的結構圖來觀察、分析)。明確下列幾個問題:雌蕊的結構?胚珠的結構?靠近珠孔的細胞?胚珠的中央的結構名稱?學生討論后得出結論。然后通過“想一想”:“花的各部分結構與果實和種子的形成有什么關系?”引出下一內容。

      3、傳粉和受精

      傳粉和受精過程比較抽象,先讓學生觀察兩幅圖片(自花傳粉和異花傳粉示意圖)。提出問題:什么叫傳粉?傳粉的方式?傳粉的媒介?討論分析有關問題。并進行總結。然后問花粉傳到雌蕊的柱頭上以后會發生哪些變化呢?過渡到“受精”的教學。課件演示“雙受精”的過程,重點強調觀察精子和卵細胞的結合過程。這樣用形象化的課件幫助學生理解這一抽象的生理過程,使學生對這部分內容有一個直觀的了解,讓學生觀看動畫,使學生看到平時看不到的生命現象,不斷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習興趣。最后請學生描述傳粉和受精的過程,達成第2個知識目標——描述傳粉和受精的過程,并落實第2個技能目標——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通過探索“花從開花到結果是一個連續的過程,那么,你知道花落后,果實和種子是怎么形成的?”引入“果實和種子”的形成的學習。

      4、果實和種子的形成

      利用視頻播放資料“果實和種子的形成”,將抽象的內容直觀化,然后課件展示子房的各部分結構和果實的各部分結構的對應關系。并討論“對于植物繁衍后代來說,花的哪些結構是最重要的?”達成第3個知識目標——闡明花與果實和種子的關系,并落實情感目標(1)——認同花、果實、種子對于被子植物傳種接代的重要意義。

      5、課堂小結:課件展示果實和種子的形成過程,并進行討論、總結發言。

      6、達標測試:為了幫助學生及時鞏固本節課所學的內容,在這里精心設計準備了一組練習題,進行學習檢測。(見最后)

      五、補充資料、拓展延伸

      利用課件補充材料《果實種種》,使同學們進一步了解果實的有關情況。

      果實種種

      綠色植物的果實,形形色色,多種多樣。

      果實有真果、假果的區別。由子房發育形成的果實,叫做真果,像桃子、李子、棉花、辣椒等;由花托或花萼肥大部分發育形成的叫做假果,像蘋果、梨等,真正的果實卻是吃剩下來的“心”。

      果實還有單花果和多花果的區分。大多數的果實,包括上面所說的那些果實,都屬于單花果。而有些果實是由整花序(一個花序上有許多花)聚生在一起而形成的,像桑椹,楊梅等。

      果實在完全成熟后,由于含水分多少不同,還有干果和肉果的分別。干果外面是干硬的殼,里面包著種子。干果又有兩種:一種是屬于開裂的,叫做裂果,里面含有好多個種子,如豆科植物的莢果、米蘭、芍藥的蓇葖果、棉花、牽牛的莢果等等。另一種是屬于不開裂的,叫閉果,里面大多只有一個種子。如栗子、榛子的堅果、向日葵、榆樹的瘦果,等等。

      肉果又叫多汁果。肉果含水分較多,肉厚汁多,成熟后由于花青素等的產生,果糖的積聚,色澤鮮艷,果肉甜美。肉果有兩種:一種是核果,像桃、李、杏、梅、椰子等,人們往往將核桃當作堅果,其實是肉果。

      有些果實,一個果實里只有一粒種子,有些果實,里面有好多粒種子。這是由于它們子房里的胚珠有多少的緣故。桃子的子房里有兩個胚珠,一個退化了,只能形成一粒種子。西瓜、番茄等的子房里有很多胚珠,果實里的種子就多了。有些植物,有果實而沒有種子,需要插枝或分枝來繁殖后代。現代的香蕉,漿果里沒有種子,只有消失得僅剩“芝麻”般的種子痕跡。它的野生祖先原來有很多種子,由于人工的培育,使它失去了種子。

      果實的形狀、大小也是多種多樣的。熱帶豆科植物的莢果奇特多樣,榼藤子,是莢果中最大的了,長90厘米,寬12厘米,種子扁平巨大,好像鴨肫;圍涎樹的莢果像小孩的圍涎,像耳豆的莢果像耳朵,鳳凰木的莢果像大刀,腰果的果實像腰子。梧桐的果瓣像湯匙,種子生在“湯匙”的邊緣。八角金盤像個盤子。最大的果實是南瓜,重達200多公斤;菠蘿蜜是樹上長的最大果實,重達40公斤。

      六、探究實踐

      設計此環節的目的是:培養學生自己探究問題的能力。

      實習人工輔助授粉:選兩個同樣大小的向日葵花盤,在開花時節,給其中一個進行人工輔助授粉,另一個任其自然傳粉。收獲以后,比較這兩個花盤上的粒數和粒重有沒有不同。看看人工輔助授粉能不能使葵花籽增產。

      達標測試

      1、一株綠色開花植物形成果實和種子,一般必須完成的兩種生理活動()。

      A、開花和傳粉

      B、開花和受精

      C、自花傳粉和異花傳粉D、傳粉和受精

      2、一朵蘋果樹的花,哪一部分被害蟲吃掉后將不能結出果實()。

      A、花被B、雄蕊C、雌蕊D、蜜腺

      3、玉米開花如果遇到連綿陰雨,果實產量就會降低。下列哪項解釋可作為玉米產量下降的原因()。

      A、風大,氣溫低,花粉不成熟B、花粉被雨水沖落,影響風力傳粉

      C、陰雨,子房不能發育D、風大、氣溫低,影響昆蟲傳粉

      4、一個番茄或西瓜里都有很多種子。這是因為番茄或西瓜的一個雌蕊中有很多()

      A、子房B、柱頭C、胚珠D、花絲

      5、花粉管進入胚珠的路線是()

      A、柱頭花柱子房胚珠B、胚珠子房花柱柱頭

      C、柱頭子房花柱胚珠D、柱頭花柱胚珠子房

      6、人們常用“麻屋子,紅帳子,里面住個白胖子。”的謎語來猜花生。在植物的個體發育過程中,麻屋子、紅帳子、白胖子分別是由什么結構發育來的()

      A、珠被、受精卵、受精極核B、子房壁、受精卵、受精極核

      C、子房壁、珠被、受精卵D、珠被、受精卵、受精極核

      7、一個蘋果有12粒種子,正常情況下,形成這12粒種子,需要的精子、卵細胞、胚珠、子房各多少個()

      A、2412121B、1212121

      C、12241212D、24121212

      8、種子的結構的主要部分是由()發育而成的

      A、胚珠B、珠被C、受精卵D、受精極核

      9、有人種了一棵黃瓜,開了10朵花,最后這些花中只有4個結了黃瓜,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10、分門別類:區分果實和種子

      蘋果芝麻葡萄蠶豆豆角

      西瓜籽葵花籽花生仁玉米粒

      果實

      種子

      初中生物《開花和結果》說課稿 11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通過實驗觀察,討論,概述花的主要結構。

      描述傳粉和受精的過程。

      能力目標:在科學探究活動中,進行思維訓練,培養探究能力。

      情感目標:認識花對被子植物傳種的重要意義,養成自覺愛護花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 點:通過實驗觀察,認識并概述花的主要結構。

      描述傳粉的過程。

      難 點:受精的過程。

      【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幾種花的圖片和相關資料,各色橡皮泥。

      教師準備: 多種鮮花,培養皿,刀片,放大鏡,有關受精過程的動畫,傳粉的錄像資料。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師:說起花來,大家并不陌生。現代都市生活中少不了鮮花的裝扮,相信同學們也知道不少關于花的知識,現在教室里就有一些鮮花,你能說出這些花的名字嗎?

      學生回答。

      師:除了這些,你們還認識其它的花嗎?

      學生展示收集到的資料,并且用橡皮泥捏出自己喜歡的花。

      二、觀察花的結構

      活動過程:

      ⑴請學生畫出自己喜歡的花的圖樣。

      ⑵指導學生認識桃花的`每個部位,并在圖旁注明名稱。

      ⑶分發鮮花供學生觀察。

      ⑷請學生用刀片小心地分解花朵,重點觀察雄蕊和雌蕊的結構。

      ⑸學生進行小結。

      三、 傳粉和受精的過程

      師:在剛才的活動中,同學們都能積極動手,認真地觀察,相信大家對花的結構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請同學們思考兩個問題:

      ⑴花粉在哪里?

      ⑵花藥成熟后會自然裂開,花粉到哪里去了?

      學生聯系生活,表述和交流蜜蜂傳粉的過程。

      師:花粉落到雌蕊的柱頭上后,又將發生什么變化呢?

      活動:分發雌蕊的結構示意圖,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

      教師運用多媒體展示花粉萌發及受精的動態過程,進一步幫助學生理解受精過程。

      師:傳粉和受精完成后,花朵開始凋謝。請同學們推測一下,花的哪些結構會凋謝呢?

      學生推測,描述花的凋謝過程。

      師:自古以來,人們看到花朵凋謝總會有一種莫名的惆悵,最著名的就是《紅樓夢》中那段"葬花詞"。

      學生傾聽歌曲《葬花詞》,感受黛玉葬花時悲傷的情懷。

      師:其實,花開花謝是自然現象。特別是當花某些部分凋謝后,剩余的結構將發生變化,形成果實。那么,子房是如何發育成果實呢?

      學生推測果實的形成過程。

      四、小 結

      師:"通過今天的生物課,同學們都有哪些收獲呢?"

      學生回答。

      師:"花是大自然美麗的精靈。古往今來,有很多人贊美鮮花的艷麗和芬芳,但是很少人注意到鮮花對大自然的貢獻—發育成果實和種子,為被子植物傳種接代。所以請同學們注意,花朵雖然美麗,可不要隨便攀摘啊!"

      初中生物《開花和結果》說課稿 12

      一、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章以被子植物為例講述綠色植物的生命周期,按照被子植物生長發育的順序,依次講述了“種子的萌發”、“植株的生長”、“開花和結果”。本章內容要突出植物體自身結構與功能的關系,還要突出植物與環境的關系。

      本課是第三單元“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中的第三節。主要突出開花和結構對被子植物傳種接代的重要意義,是被子植物一生中最重要的生理活動之一,其中識別花的結構是學生了解植物生殖的基礎,也是識別植物種類的重要依據。因此本節對于七年級下冊的《人的生殖》和八年級要學的《生物的生殖和發育》的學習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2、教學目標

      根據課標的要求,以及本課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學生實際,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識別花的基本結構,并說出花各部分的主要結構

      2)、概述傳粉和受精的過程

      3)、敘述果實與種子的形成

      過程與方法

      1)、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樂于探索的習慣,在合作交流中使能力得到提高.

      2)、通過對果實結構的觀察及果實的形成過程的分析,掌握并學會分析處理問題的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1)、培養學生熱愛生物的感情,在觀察中培養學生嚴謹求真的精神.

      2)、通過花的結構的學習,養成愛花護花的習慣

      3、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概述花的主要結構,描述傳粉和受精的過程。

      難點:受精的過程;受精后子房的發育過程

      二、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朝氣蓬勃,熱愛大自然,對新奇的事物充滿好奇,希望探索其中的奧妙。學生對開花和結果現象比較熟悉,在日常生活中學生也很少有機會看到從開花到結果的全過程,對花的基本結構以及果實和種子的如何形成知道得也不多,尤其是傳粉和受精的過程比較復雜抽象,如果單憑講解,學生是難以理解的。

      三、教學方法

      1、本課是這一章的最后一節,學生在前面兩節課的學習中,通過探究實驗、調查等活動,親身體驗了綠色植物從萌發到生長的過程,生動有趣。而本節課文并沒有安排探究實驗,新課標倡導探究性學習,在本課怎樣才能突破過去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只重知識概念理論的講解,而忽視學生的思考與自我構建知識的過程,必須想方設法把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地展現在學生面前,而且要精心設計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符合學生思維特點的問題。

      2、本課的理論知識較多,也較枯燥,設計多種教學活動形式,運用多種媒體非常重要。使抽象知識形象化,以有利于學生的理解。另外由于季節原因,找不到正在盛開的桃花,可以利用桃花模型,可以啟發學生回憶平時見到的被子植物的花,學生自帶百合花、玫瑰花、仙人掌花等。我在運用視頻資料時,輔助講述重點知識:花的結構、傳粉和受精的過程。通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觀察實物、教師指導、多媒體課件突破難點:花的子房發育成果實。讓學生在觀察思考中得出結論,解決問題,獲得知識。

      四、教學準備

      本次教學需要教具模型、實物教具和多媒體課件的輔助。

      教具模型:桃花的模型;

      實物教具:指各類花(菊花、月季、蒲公英、百合花、玫瑰花等),果實(花生、葵花籽、棉花桃、玉米、石榴、雞冠花、菜豆角、核桃等)種子(黃豆、花椒籽、花生米、菜豆、柚子籽)等。

      五、教學設計思路

      本課的知識點小標題分別是:花的結構、傳粉和受精、果實和種子的形成。這三個小標題之間有什么聯系,要把它們串成一條線才有助于學生的思考和探究。經過認真分析各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認識到課文重點是花與果的關系。在導言中通過設計情境引導學生根據課題“開和結果”提出問題,學生很自然就會想出:“開花和結果有什么關系?”“為什么開花之后會結出果實?”這些問題恰是本課要學生解決的重點問題,使其明確學習目標,自主進行探究。為了使學生帶著問題一步步地探究性學習,我把三個目標以問題的形式提出:“你知道花的各部分名稱嗎?”“從花到果要經歷哪些重要過程?”“果實和種子由什么發育而成?”這些問題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也符合他們的思維特點,使他們能更有興趣地帶著問題學習。

      在課文第一個知識點“花的結構”中有一個“觀察與思考”的學生活動,其中要討論兩個問題:1、花的哪一部分將來發育成果實?2、對于植物繁衍后代來說,花的哪些結構是最重要的?這兩個問題在學習了花的結構之后,學生不一定能完全正確回答。此時我并沒有急于讓學生掌握正確答案,而是讓學生帶著問題繼續學習,在學完后面兩個知識點后,學生基本能回答出正確答案:1、子房發育成果實。2、對于繁衍后代來說,花的雄蕊和雌蕊都重要。我再通過板書幫助學生分析“為什么雄蕊和雌蕊都重要?在植物繁衍后代的過程中,它們分別起什么作用?”這樣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傳粉和受精的知識。

      六、具體教學過程設計如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朱自清的散文《春》選段,“桃樹,……,還眨呀眨的。”從生物學角度本段提到了植物的哪幾個生命現象?由名家名篇引入開花和結果主題,通過復習植物的一生從種子的萌發開始,經過生長、發育、繁殖、衰老死亡。前面我們學習了種子萌發成幼苗,幼根生長,枝條由芽發育成,植物長到一定階段就迫不及待的開花,下面請同學們欣賞圖片。指出開花結果是被子植物一生中最輝煌的一段歷程,植物學家稱開花結果是自然界最偉大的造物工程,今天就來學習(板書)開花和結果。對前面知識進行復習總結,并順利導入當堂所學課程。

      (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然后以一組花和果實的圖片展示給學生,正式進行新課學習。大家知道花是由什么發育而來的呢?這是桃花的花芽、花苞、開花了,花辨凋謝、結果,那么,為什么開花后會結構?花是怎樣形成果實的呢?開花和結果有什么關系?這三個問題就是本節探究的三個目標(知識點)。花是由什么發育而來的'?要弄清這些問題,首先要研究花的結構。

      1、引入課堂探究主題一,主要講花的結構。我首先請同學們四人一組按書上觀察和思考:(1)對照圖觀察手中的花,指導學生觀察花的順序,使學生學會科學的觀察。觀察它的花托、萼片、花瓣、雌蕊、雄蕊。(2)動手將花解剖,分析花的各部分的作用(3)進一步解剖花藥,子房并觀察。

      討論:(1)花的哪一部分將來發育成果實?(2)對于植物的繁衍后代來說,花的哪些結構是最重要?小結:通過觀察可以看出,一朵花是由花托、萼片、花瓣、雌蕊、雄蕊等組成,雌蕊、雄蕊是一朵花中最重要部分。

      學生各組合作探究自主看書,描述生活中見到的花,觀察手中的花,讓學生自我感知雖然花的形態,大小、顏色都不相同,但是它們都具有相同的結構,也就是花的結構,不同的果實也是形態各異,但結構基本相同。下來我請一位同學在臺上看屏幕總結花的結構,如果總結的不好的我會加以完善并展示桃花的結構模型,讓學生直觀的了解花的結構,并指導學生認識到花的各部分結構與功能相適應,花瓣花托起保護作用,它們構成了花的千姿百態和變幻莫測的色彩,花開前保護未開放的花,花開后揚姿綻放,奇花異卉與芳香,是大自然各類性表現的極致,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傳粉,引入下個學習的目標。

      2、在課堂探究主題二,主要講的是傳粉與受精,我讓學生總結什么是植物的開花,開花后,當花藥成熟后,就會進行傳粉,那什么是傳粉呢,我先讓學生看視頻,讓學生來概括傳粉的概念,傳粉方式(自花傳粉、異花傳粉、人工輔助授粉)根據圖片然學生了解到根據傳粉方式的不同,花又分兩種:即蟲媒花、風媒花,那么,它們有什么區別?通過兩組我平常積累的圖片來總結蟲媒花和風媒花的特點,這就是傳粉及其相關知識。

      植物在傳粉后表面上看沒什么變化,實際上花的子房里發生了復雜的變化,就是受精現象。什么是受精,受精就是精子和卵細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的現象這個概念比較抽象。學生難理解,我通過一個受精動畫來了解受精過程,按照書上三幅圖講解,這就是受精過程,從而突破難點。

      3、在課堂探究主題三,會講到果實和種子的形成。在學習果實和種子的形成之前呢,首先讓我們來思考兩個問題:1、花在果實和種子的形成過程中,花的各部分結構發生什么樣的變化?2、花與果實和種子的形成有什么樣的關系?讓我們帶著這兩個問題來學習果實與種子的形成,學生閱讀課本后我請同學們概括花與果實種子的形成的關系,以及花各部分結構在果實種子形成過程中發生的變化,讓學生小組合作觀察交流識別果實和種子,并對他們進行評價和補充,并板書總結花的結構與果實種子的關系,減輕學生負擔(板書為課后習題)。通過課件給學生完整清晰的知識結構,凸顯回應開頭的三個目標問題,高效完成本節教學內容。

      (三)應用遷移鞏固提高

      [多媒體展示]通過練習和謎語鞏固本節內容,學生討論回答。

      (四)總結反思拓展升華

      [學習感悟]同學們,你們是家庭的花朵,祖國的花朵。讓我們的生命之花開得更加美麗;讓我們的生命之果結得更加充實!思想是種子,語言是花朵,行動是果實。對于個體來說,我們收獲的就是我們所播種的;對于種群來說,時時開花日日自在的盛景,就是生命的永恒,愿我們用一生去感悟生命真諦!

      [布置作業]課本P107練習題。

      (五)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

      1、我在本節教學中運用科學探究法學習開花結果的三個目標,每個知識點以問題引領;

      2、運用多種教學活動實現目標教學,通過視頻,課件,實物,圖片,模型,幫助學生把抽象的理論知識變成直觀的易理解的;

      3、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老師指導為輔。

      4運用擬人將生物專業術語化通俗,把花粉比作花花公子,胚珠為它心愛的姑娘,它們住的房間不同,見面叫傳粉,精子與卵細胞結合為受精,它們的世界就是一個空中的花花世界。雄蕊多雌蕊少,讓學生知道從開花到結果并不容易,是一個漫長而充滿艱辛的過程,人類最原始的團結精神從這里來。一個精子不甘示弱和極核結合形成受精極核,將來發育成胚乳儲存營養。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最后讓學生把花瓣收好,做標本,物盡其用。

      5、體現生物課程以實驗探究為主,培養學生動手動腦能力,事實勝于雄辯。

      不足之處:

      課堂學生活動時間控制要適當,由于學生們愛探究,興致高,玫瑰花和仙人掌花等的解剖時間長比百合花用的時間長,可節省時間為學生人工授粉展示做準備。

      材料儲備:

      所有的花都有雄蕊和雌蕊嗎?只有雄蕊的花叫什么?只有雌蕊的花叫什么?補充南瓜花。假如一朵花的雌蕊被害蟲吃掉了,這朵花還能發育成果實嗎?補充資料分析,讓學生進一步鞏固花的雄蕊和雌蕊與果實和種子的形成有關。由學生合作,小結出花的結構,明確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結構。

      “花開花落,似水流年。盛開是一種美麗,凋謝也是一種美麗,只有花都凋謝了,新的生命才能誕生。那么傳粉和受精后,花的哪些結構可能會凋謝(花瓣、雄蕊、柱頭和花柱等)?凋謝后變化最大的結構是什么?”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大膽推測,踴躍發言,描述花的凋謝過程和凋謝后結構的變化情況。補充《紅樓夢》中黛玉葬花,如果黛玉學了生物知識就不會傷心了,——其人必壽,指生物的種群而言,對人來說就是精英團隊。

      明年布置學生為玉米和向日葵等風媒花人工輔助授粉,玉米穗缺粒現象,向日葵子粒也會出現空癟的現象,主要是傳粉不足造成的,為了彌補自然狀態下傳粉的不足,補充說明是人工雜交手段,提高授粉率,增強產量。

      欣賞花的詩詞:“一枝紅杏出墻來”“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映日荷花別樣紅” 、 “紅杏枝頭春意鬧” “日出江花紅勝火” 、 “蓮花出淤泥而不染” “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憐深紅愛淺紅”(唐杜甫)“惠蘭有恨枝猶綠,桃紅無言花自紅”(宋歐陽修)“野桃含笑竹籬短,溪流自搖沙水清”(宋蘇軾)當我們欣賞著美麗的花,陶醉在花的芬芳之中時;當我們品嘗著香甜美味的瓜果時,讓我們一起說句“感謝花!”平時別忘了要注意愛護身邊的一草一木。一花一草一世界,從生物學的角度來講有了綠色開花植物才有我們的整個物質能量豐富的生物圈!

      初中生物《開花和結果》說課稿 13

      一、說教材

      本節課選自人教版初中生物學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二章第三節,主要內容是“花的結構”及“傳粉和受精的過程”,在本節課開始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植物的生長”這就為本節課的學習奠定了基礎;學完本節課為后續學習“果實和種子的形成”做了鋪墊,因此,本節課在教材上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二、說學情

      我面對的是初中的學生,他們活潑好動,好奇心強,有很強的求知欲望,這都有利于本節課的展開,但是由于他們年齡小,閱歷淺,生活經驗不豐富,因此需要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運用多種教學方法進行啟發和引導,促進他們的主觀能動性,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三、說教學目標

      1、概述花的基本結構,說出傳粉和受精的過程。

      2、通過解剖花和觀察受精過程的視頻,提高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3、認同“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養成愛花、護花的情感。

      四、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花的結構。

      【難點】傳粉和受精的過程。

      五、說教法學法

      為了突破重點攻破難點,我將采用直觀教學法、啟發式教學法以及小組討論法相結合的形式展開教學。

      六、說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課堂伊始,我會展示各種各樣的花的圖片,提問:大家能否說出這些花的名字以及各自的特點?學生通過生活經驗能夠回答出有桃花、百合、玫瑰花。其中桃花是粉色的,有五片花瓣;百合花是白色的`,花朵的形狀比較大;玫瑰花是紅色的,香味十分濃郁。接著我會繼續追問:這些花的內部結構是怎樣的?為什么都屬于花?引出課題。創設情景導入,能夠激發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新課展開

      1、花的各部分結構

      首先,我會給學生分發新鮮的桃花,組織學生結合教材從下到上,從外到內依次觀察花的各部分結構。提問:一朵完整的花包含了哪些結構?學生通過觀察能夠回答出包括花柄、花托、萼片、花瓣、雄蕊、雌蕊。接著,呈現雄蕊和雌蕊的掛圖,提問:雌蕊和雄蕊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學生通過觀察能夠知道雌蕊由柱頭、花柱、子房構成;雄蕊由花藥和花絲組成。為了清楚的觀察到花粉和胚珠我會組織學生四人一組用鑷子夾開花藥,用放大鏡來觀察其中的花粉。然后,我會引導學生開展縱切桃花子房的實驗活動,提醒學生在活動過程中使用刀片時要注意安全,防止被刀片劃傷手。最后,展示子房的結構示意圖,講解:雌蕊下部的子房里含有胚珠,胚珠當中含有卵細胞,是雌性的生殖細胞。通過實物、掛圖及動手解剖,使學生更加直觀的認識花的各部分結構。

      最后我會組織學生閱讀有關花各部分結構的功能資料卡片,同桌兩人為一小組,提問:花的各部分結構有哪些功能?接著,我會引導學生回憶植物的六大器官,提問:花是營養器官還是生殖器官?據此猜測花的哪些結構是最主要的?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進一步講解:花是植物的生殖器官,子房將來會發育成果實,進而突破本節內容中的教學重點。

      2、傳粉

      首先,我會多媒體播放蜜蜂協助傳粉的動態視頻,組織學生同桌兩人一組進行討論,并思考以下問題:花粉是從哪里來的?在蜜蜂的幫助下,花粉落在了哪里?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我會總結傳粉的概念。本環節采取小組合作探究的模式處理問題,既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合作意識,又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接著,我會給學生發放小麥花、玉米花和鼠尾草花的傳粉方式的資料卡片,學生四人為一組進行討論。思考如下問題:(1)小麥花、玉米花和鼠尾草花的傳粉方式有什么不同呢?(2)風媒花有哪些?它們有什么特點?(3)蟲媒花又有什么特點?你還能舉例說出哪些屬于蟲媒花嗎?通過問題串引發學生積極思考,鍛煉邏輯思維能力。

      3、受精過程

      我會利用多媒體播放受精過程動畫,并給學生發放花的子房和柱頭的縱切面模型,組織學生四人為一組討論,思考如下問題串:(1)花粉落在雌蕊柱頭上,雌蕊發生了怎樣的變化?(2)花粉中的精子是如何進入胚珠與卵細胞結合的?(3)精子與卵細胞結合形成了什么?借助概念模型,能夠幫助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在應對新情景問題時能夠快速完整回憶所學知識并加以靈活應用。

      (三)鞏固提升

      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游戲,請學生分別扮演雌蕊、雄蕊、小蜜蜂,并說出各自在傳粉過程中的作用及特點。鞏固本節課做學。

      (四)課堂小結

      引導學生總結,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五)布置作業

      請學生課下查閱資料思考:大雨季節,不利于傳粉,如何幫助農民減少損失?建立知識與生活間的聯系。

      七、說板書設計

      本節課我所采用的是提綱式的板書,清晰呈現了本節課的重難點知識,便于學生理解與掌握。

      初中生物《開花和結果》說課稿 14

      一、教材

      本節內容是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中的第三節的內容。本章以被子植物為例講述綠色植物的生命周期,按照被子植物生長發育順序,“種子的萌發”、“植株的生長”、“開花和結果”分別來講述。“開花”是被子植物一生中非常重要的時期,是形成果實和種子的前提,通過本課的學習,不僅學習了種子的由來,對應了第一節的內容,還可以讓學生更完整地了解被子植物的一生,對于學生全面學習認識綠色開花植物起著關鍵作用。因此本節課是本章的重點,也是教材的重點,在教材中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

      二、學情

      七年級學生朝氣蓬勃,熱愛大自然,對新奇的事物充滿好奇,希望探索其中的奧妙。對于開花之后會結出果實,學生非常熟悉,現實生活中很常見的現象。要讓學生對此現象提出問題:“為什么開花之后會結果?開花和結果到底有什么關系?”學生被此問題所吸引,就會迫切想知道答案揭開謎底,激發學習興趣。把握學生這一心理,我逐步引導學生進行探究,讓學生自主地解決問題,掌握知識。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能夠概述花的主要結構。

      描述傳粉和受精的過程,闡明花與果實和種子的關系。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對花的解剖觀察,提高觀察、分析、自學能力。

      能說出傳粉和受精的過程,提高口頭表達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認同花、果實、種子對于被子植物傳種接代的重要意義;養成愛護花的習慣,珍愛身邊的一草一木。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

      概述花的主要結構,描述傳粉和受精的過程。

      【難點】

      分析討論“對于植物繁衍后代來說,花的哪些結構是最重要的”。

      五、教學方法

      新課標倡導探究性學習,在本課怎樣才能突破過去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一步步探究結論、自己獲取知識?應該把握課文各知識點之間的內在關系,設計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符合學生思維特點的問題是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的關鍵。

      本課的理論知識較多,也較枯燥,因此可以設計多種教學活動形式,運用多種媒體非常重要。本課可以采用flash動畫、視頻資料、多媒體課件等來輔助講述重點知識:花的結構、傳粉和受精的過程。整個課堂設計以問題為切入點,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鼓勵學生質疑,并設法探索解決自己的問題,體現新課標的探究性學習特點。

      六、教學過程

      1.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教師通過播放花花世界教學視頻讓學生觀看,引起學生學習興趣。

      歡迎大家來到花花世界。進入桃花國的奇妙旅程。首先,我們現在有一條可愛的小蟲請出今天的導游——桃花國的花公子。以學生喜歡的動畫形式形象生動的展開新課。

      情景導入,給學生以美的享受,激發學生的興趣。設計情境時引導學生根據課題“開花和結果”提出問題:“花的結構是什么樣的?”“為什么開花之后會結出果實?”“花是怎樣產生果實的?”“開花和結果有什么關系?”,來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明確學習目標。

      2.花的結構

      ①換上“花的眼睛”

      通過換上“花的眼睛”,將注意從宏觀轉移到微觀。視頻播放,“花公子”講述:“Hello,Hello,我是桃花國的花公子——花粉,歡迎大家來到桃花國。

      ②參觀“花之城堡”,學習花的結構

      第一項游覽項目——花之城堡,它的結構非常的精巧。教師播放游覽項目——花之城堡視頻并講解,學習花的結構的知識。

      參觀“花之城堡”后,了解其結構,教師和學生共同總結出花的結構,并通過游戲來加深學過的知識的印象。

      教師幻燈片展示游戲地形解碼——破解城堡地圖。師生共同完成游戲。

      教師通過真正的一朵花來進一步鞏固花的結構的知識。

      教師給每個小組一朵真正的花之城堡——花朵,來比賽,看看每個小組可以最快的找出這一個真實的花之城堡里面的雄蕊和雌蕊。

      同學們分組協作完成比賽,教師巡視指導答疑。教師將同學們取的結構放到投影儀上觀看,比較其結構的不同,并總結出花的雄蕊和雌蕊的正確結構。

      學生通過對花的解剖觀察了解了花的基本結構,通過分組實驗和討論交流,讓學生學會自己動手探究、討論、歸納總結,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實驗

      能力和分析能力,以及探究精神和合作精神,體現新課標的教學理念。

      后面可以用多媒體展示花的各部分結構,以補充實驗的不足,加強知識內容的直觀性。再通過想一想的問題:“這些結構與果實和種子的形成有什么關系?”過渡到下一個內容《傳粉和受精》的學習。

      3.傳粉和受精

      同學們順利通過挑戰之后,繼續游覽花國觀看花國盛事。

      ①觀看“花國盛事”,學習傳粉受精

      教師放映花國盛事——傳粉視頻。教師播放完之后和同學們共同思考并完成以下問題:第一項花國盛事傳粉,花公子在這個過程當中開始了他們的歷險旅程。在這個旅程當中,花公子活動的起點和目的地分別是什么?

      同學積極回答:起點是花藥,最后落在雌蕊的柱頭上。

      教師總結:花公子從花藥到雌蕊的柱頭上面,這個過程叫做傳粉。這一項花國盛事時發生在雌蕊上面。

      師生共同總結傳粉的過程和概念。

      當花公子從花藥落到雌蕊柱頭上面以后呢,那么第二項的花國盛事就開始了,第二項花國盛事叫受精。

      師生觀看花國盛事——受精(終身大事)視頻。

      教學《傳粉和受精》時,由于傳粉和受精比較抽象,先讓學生觀看視頻,使學生看到平時看不到的生命現象,從而使學生對這部分內容有一個直觀的了解,不斷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習興趣,這也體現新課標中的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要求。

      最后教師引導學生描述傳粉和受精的`過程,進而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②游戲——智取芳心,鞏固知識

      通過游戲——智取芳心來鞏固傳粉受精的知識吧。

      教師進行分組,三組同學分別扮演不同的花公子,只要答對題目,就能幫助本小組的花公子——花粉不斷的長出花粉管,拉近它與胚珠的距離,最終獲取胚珠的芳心。看看哪個小組答得問題最多,就能夠最早的進入到胚珠里面成功的抱得美人歸。

      教師通過幻燈片展示:

      智取芳心

      起來幫幫忙

      只要答對題目,就能幫助本小組的花公子——花粉不斷的長出花粉管,拉近它與胚珠的距離,最終獲取胚珠的芳心。

      教師通過游戲比賽共同完成以下問題:

      在花開放以前,保護花內部的結構是________和________。

      雌蕊的組成是(  )。

      A.柱頭、花柱和子房

      B.花藥和花絲

      C.花藥、花絲和花柱

      D.花藥和子房

      雄蕊的組成是(  )。

      A.柱頭、花絲

      B.花藥和花柱

      C.花藥、花絲

      D.花藥和子房

      植物的花粉存在于花的哪一部分結構中(

      )。

      A.花托

      B.雌蕊

      C.花絲

      D.花藥

      雌蕊的子房里生有( )。

      A.胚珠

      B.花藥

      C.花粉

      D.種子

      E.果實

      一株綠色開花植物形成果實和種子,一般必須完成的生理過程是(  )。

      A.人工授粉

      B.傳粉和受精

      C.分泌花蜜

      D.散發花藥

      ________從花藥落到________上的過程,叫傳粉。

      花粉落到柱頭上以后,在粘液的刺激下開始萌發,長出________。

      花粉管穿過花柱,進入________,一起到達________。

      花粉管中的________隨著花粉管的伸長而向下移動,最終進入胚珠。

      胚珠內的________與來自花粉管的精子結合形成受精卵。

      精子和卵細胞融合的現象,叫________。

      4.果實和種子的形成

      通過探索“桃花從開花到結果是一個連續的過程,那么,你知道花落后,果實和種子是怎么形成的?”引入對果實和種子的形成的學習。

      精子細胞和胚珠內部的卵細胞結合完成受精,花公子也終于完成了他們的終身大事,大家一起見證花公子和花公主他們的愛情結晶的產生。

      用多媒體課件演示果實和種子的形成,將抽象的內容直觀化,突破本課難點:“對于植物繁衍后代來說,花的哪些結構是最重要的?”達成知識目標:闡明花與果實和種子的關系,并落實情感目標:認同花、果實、種子對于被子植物傳種接代的重要意義。再讓學生閱讀課本,了解人工輔助授粉的方法,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落實另一個情感目標:養成愛護花的習慣。

      5.總結,拓展

      通過幻燈片總結本節的重點內容,并引導學生自己總結。

      6.隨堂練習

      幻燈片展示做一些練習題,達到鞏固新學知識點的目的,煅煉學生思維,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7.課后作業

      課下完成本節課課本和練習冊上的習題。

      初中生物《開花和結果》說課稿 15

      一、教材分析

      本章講述的是被子植物的一生:包括種子的萌發、植株的生長、開花和結果。本節是本章的第三節,是在前面了解了種子的萌發、植株的生長的基礎上,認識植物的開花、結果的過程。從教材內容設計看,本節由“花的結構”“傳粉和受精”“果實和種子的形成”三部分組成。其中,“受精的過程及受精后子房的發育”這部分內容較抽象,需要教師讓抽象的知識形象化,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二、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是抽象思維已有較大的發展,但仍需要具體的感性知識作支持。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學生的這一認知規律。導入時要從生活入手,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中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引導學生分析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

      三、設計理念

      新課程提出,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提高生物科學素養,倡導探究性學習”。《課標》要求在教學中要注重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基于課改理念及《課標》要求,我在教學中注重以學生為主體,促進學生的各種能力的培養。通過“目標引領、自主學習、教師釋疑、當堂反饋”的教學模式,給學生充分展示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學會自主學習的方法、技能,培養科學探究的能力。同時,在學生理解生物學知識的過程中,順其自然地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使知、情、意、相結合,達到教育的目的。

      四、設計思路

      1、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概述花的主要結構;描述傳粉和受精的過程;闡明花與果實和種子的關系。

      過程與方法:通過教師引導,學生探究、自主學習的方式進行教學。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養成愛花、護花的自覺習慣。

      2、教學重點、難點

      (1)花蕊與果實和種子形成的關系

      (2)受精的過程及受精后子房的發育

      (3)愛花習慣成為學生的一種自覺行為

      3、教學方法:“目標引領、自主學習、教師釋疑、當堂反饋”教學模式;輔助多媒體教學。

      4、教學評價:本節課教師對學生探究的過程及時給予多種評價,激發學生的求知熱情、求知欲望,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獲得成就感。

      5、課時安排:1課時

      6、課前準備:學生準備新鮮的植物的花;教師準備ppt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初中學生的學習往往帶有感情色彩,有了學習的興趣才會產生學習的欲望。如果直接進入主題,學生往往會覺得不感興趣,就不會去主動的探求知識。所以,我運用了一組春暖花開的圖片,配以歌曲,讓學生的情緒“興奮”起來,繼而產生了觀花、賞花的愿望。接著用“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的詩句讓學生聯想桃花落了會長出什么?繼而引出課題《開花和結果》。

      (二)第一部分:花的結構

      1、楔子:老師首先說:說起花你們并不陌生,你們是否知道

      ①花是由什么芽發育成的?

      ②花都有艷麗的色彩和香味嗎?

      ③不同的花它們的大小、形狀和顏色一樣嗎?請同學們討論,進而讓學生明確:雖然花的大小、形狀和顏色各不相同,但它們的結構卻基本相同。

      2、出示學習目標:花的基本結構是怎樣的呢?請同學們探究你手中的花的基本結構,畫出你喜歡的花,并嘗試標出各部分結構名稱。思考:花的哪部分將來發育成果實?對于植物繁衍后代來說,花的哪些結構是最重要的`?

      3、自主學習:學生動手探究花的基本結構,畫出花并標出各部分結構名稱。討論思考題,嘗試解決。

      4、教師釋疑:教師巡視、指導,不能解決的問題給與點撥。

      5、當堂反饋:

      ①出示桃花圖片,讓學生指出各部分結構名稱。(板書)

      ②假如一朵花的雌蕊被害蟲吃掉了,這朵花還能發育成果實嗎?

      讓學生進一步鞏固花的雌蕊和雄蕊與果實和種子的形成有關。

      (三)第二部分:傳粉和受精

      1、目標引領:教師播放蜜蜂在花叢中飛舞的片段,問:蜜蜂在花叢中飛來飛去在做什么?什么叫傳粉?傳粉的方式有哪些?

      2、自主學習:學生帶問題自學課本內容,解決問題。

      3、目標引領:花粉落到雌蕊柱頭上以后,又會發生怎樣的變化?讓學生自學受精的過程。

      4、自主學習:學生帶問題自學課本內容,解決問題。然后教師播放受精的過程動畫,讓學生觀看,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受精的過程。

      (四)第三部分:果實和種子的形成

      1、目標引領:首先教師創設情境:花開花落,似水流年,盛開是一種美麗,凋謝也是一種美麗,只有花凋謝了,新的生命才會誕生。那么傳粉和受精后花的哪些結構會凋謝呢?繼續發育的是什么結構?發育成什么?

      2、自主學習:學生帶問題自學,解決問題。

      3、聯系實際:

      ①你知道我們平時吃的農產品中哪些是果實,哪些是種子嗎?

      ②你是否知道我們平時吃的玉米穗有缺粒的現象、向日葵的籽粒有空癟的現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嗎?怎樣彌補呢?學生自由談,引出人工輔助授粉的知識。使教學與生活相聯系。

      (五)情感教育

      從種子萌發到植株生長、開花、傳粉、受精到果實和種子的形成,看來植物要產生后代還真不容易啊!但是生活中往往有不盡人意的現象發生:隨意的采摘鮮花、攀折樹木的現象屢有發生。小花也有情,它們也會流淚。假如你是一朵花,雖然你每天用笑臉迎接著人們,但有時仍難逃厄運,那么你將向人類發出怎樣的呼吁?讓學生抒發情懷,談感受,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愛花護花的教育。

      (六)課堂小結:由學生總結本節所學內容

      (七)當堂反饋:(出示測試題,由學生完成)

      六、板書設計:

      第三節開花和結果

      一、花的結構二、傳粉和受精

      子房——果實

      子房壁——果皮

      胚珠——種子

      受精卵——胚

      三、果實和種子的形成

      七、教學反思

      在新課程理念和我校的“十六字”教學模式的指導下,在課堂教學要滲透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引領下,我設計并實施了這節課的教學。通過教學我有以下體會:

      1、導入要善于抓住學生的心理,激發學習情趣。

      抓住學生易受感染的心理,運用圖片和歌曲激起學生的興趣,在觀花、賞花中引出課題。引入既自然又培養了學生的審美情趣。

      2、通過探究活動完成了對知識的構建

      在學習花的結構時,我讓學生親自動手探究花的結構,通過切身的體驗真正的認識了花的結構。使學生在體驗探究的樂趣的同時又記憶了知識。

      3、聯系生活實際,學以致用

      教學中對玉米的缺粒和向日葵空癟的現象進行了講解,傳授人工輔助授粉的知識,達到了教學服務于生活的目的。

      4、對學生適時的進行了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

      讓學生以一朵花的身份向人類發出呼吁,教育學生要愛花、護花,愛護綠色植物,做環保小衛士。

    【初中生物《開花和結果》說課稿】相關文章:

    初中生物開花和結果說課稿01-20

    開花結果的勵志句子09-22

    開花結果的唯美句子140句10-30

    平衡結果和過程指標10-01

    黃豆開花結果觀察日記(通用13篇)05-24

    湖北:讓大學生創業夢開花結果09-02

    初中生物說課稿05-15

    細菌說課稿初中生物細菌說課稿12-19

    2017年上海教師資格證面試《開花和結果》教案分析10-05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最新精品国产| 国产偷国产偷高清精品| 国产精品区AV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天天看天天狠|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影院| 91探花国产综合在线精品|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片区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线路一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四虎| 国内精品一级毛片免费看| 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免费蜜桃| 免费短视频软件精品一区二区 | 97热久久免费频精品99|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 久久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777国产盗摄偷窥精品0OOO| 久久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精品| 99在线精品视频观看免费| 精品无码国产污污污免费网站| 亚洲日韩国产精品乱| 色哟哟国产精品免费观看| 久久夜色撩人精品国产小说| 国产精品一区12p| 成人国产精品一区二区视频| 亚洲精品免费在线观看| 精品福利资源在线| 国产原创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天天影视久久综合网| CAOPORM国产精品视频免费| 国产AV国片精品有毛| 国产精品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97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91精品国产高清91久久久久久| 国内精品伊人久久久久av一坑| 精品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午夜理论片不卡| 国产午夜无码精品免费看| 97精品久久天干天天天按摩|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影院色| 精品日产一区二区三区手机| 亚洲精品福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