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著名教授“賣房養老”
北京大學著名教授“賣房養老”的非典型意義
日前,北京大學著名教授錢理群醞釀住進養老院的消息引發社會熱議。21日,《京華時報》記者獲悉,錢理群先生早已賣掉住房于今年6月底入住昌平區一家養老社區。錢老回應稱,住進養老院也是希望能借此避開很多瑣事,專心進行寫作。
錢教授住養老院引發社會熱議。在傳統印象中,老人住養老院,大多是因為沒人照顧,是不得已的選擇。坦率來講,錢教授對于養老有許多的選擇余地,以他的經濟條件、身體狀況,居家養老,請人照顧,都不是問題。即便他為住進養老社區而賣掉住房,也不意味著他支付不起每月2萬元的養老社區食宿費。
更何況,錢教授所住養老社區的條件是相當優越的,房間100多平方米,這么大的面積,與原來的住房沒什么區別,所差的不過是一個產權,不同的是能夠得到更周到的照料與服務。簡言之,錢教授的選擇,其實就是行業內常說的高端養老服務。從一定程度來說,除了觀念的解放之外,更大意義是錢教授有更好的生活目標,比如他所說的'“避開很多瑣事,專心寫作”。
錢教授“賣房養老”徒具非典型意義,這種市場化的養老模式沒有多大效仿價值,不僅與“倒按揭”解決無錢養老的“賣房養老”相去甚遠,更與普羅大眾的養老不搭界。他的選擇反而會讓那些在如何養老上糾結的人羨慕嫉妒恨。養老服務可以由市場提供,但絕對不能依賴市場解決。比如,錢教授養老100平方的房間、2萬元的月租,絕對讓人望“養”生嘆。
差別化養老由市場提供,按需消費,沒有錯,但普適的養老仍然需要政府主導,起到兜底的作用。面對人口老齡化持續加劇的嚴峻態勢,社會養老體系的構建滯后的矛盾日益凸現,當下的養老面臨著公辦機構“一床難求”與社會機構“床位閑置”并存的尷尬處境。這種結構型矛盾,不僅表明政府對養老投入力度小,也表明在許多地方,民辦養老機構缺少公共政策的扶持與補血。
破解養老難題,需要政府真正轉變思路。只有補齊了養老短板,像錢教授一樣高端養老的選擇才會相得益彰。
【北京大學著名教授“賣房養老”】相關文章:
賣房委托書11-29
賣房正規合同范本10-31
買賣房合同書12-10
教授辭職信12-04
《簡愛》著名語錄09-13
職場著名法則07-31
賣房后戶口怎么辦03-10
上市公司密集公告賣房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