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說課稿模板集錦3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說課稿準備工作,借助說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么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說課稿6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有趣的平衡》屬于人教版六年級數學下冊第六單元《整理和復習》中的綜合應用的第一課時,活動內容分為“制作實驗用具、體會杠桿原理、體會反比例關系”三個部分組成。教與學好這部分內容,不僅是對比例知識的鞏固,而且是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一般條件下竹竿保持平衡的規律,有利于學生對反比例關系的理解,有利于學生分析動手、實踐應用能力的培養。
2、學情分析
“有趣的平衡”是在學生掌握了比例知識的基礎上設計的,六年級學生屬于小學高年級學段,學生對“有用”的數學更感興趣,平衡現象對于六年級的學生來說,并不陌生,但學生很少對其進行理性分析,他們更多的是感性的生活經驗,而未上升到科學的層面。為此,重視“有趣的平衡”的教學,其目的是使學生通過實驗,發現左邊的棋子數乘刻度數等于右邊的棋子數乘上刻度數,初步感知杠桿原理。同時發現“左邊的棋子數×刻度數”的積不變時,“右邊的棋子數”與“刻度數”成反比例關系,加深學生對反比例關系的理解。
3、教學目標
⑴通過生活中平衡現象的實驗,體會所學的比例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能利用掌握的比例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⑵通過實驗尋求規律,培養學生動手實踐、抽象概括和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
⑶通過學習,培養學生合作意識,體會學好數學的應用價值。
4、教學重點
體會杠桿原理,加深對反比例關系的理解。
5、教學難點
能利用掌握的比例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二、說教法
這部分內容體現了從特殊到一般的探究過程,因此,教學時,可采用動手操作、直觀發現、探究概括、應用升華等措施進行教學,使學生體會到右邊刻度數增大,棋子數反而減少;刻度數減小,棋子數反而增大的規律,真正對棋子數與刻度數成反比例關系的理解。
三、說學法
由于學生的智力是多元的,在思維上存在著差異,有的善于形象思維,有的善于邏輯推理,有的善于動手操作,綜合考慮,本課應以學生為主體,以合作交流為主要形式,調動學生的參與學習的積極性,讓不同的學生在學習上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讓人人學習到有價值的數學。
四、說教程
㈠創設情境,引出課題
1、談話引思。同學們,玩蹺蹺板時,怎樣使它平衡呢?
2、交流引新。剛才同學們的交流,實際上是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這個活動的名稱就是“有趣的平衡”。(板書課題)
[意圖:“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學生探究知識的過程,總是從問題開始,讓學生從熟悉的玩蹺蹺板活動中產生疑問,引出新知,從而增強學生參與探究的興趣和好奇心。]
㈡合作互動,探索規律
1、感知平衡現象
投影:教師出示蹺蹺板、天平等圖片。
提問:①這幾幅圖都共同反應了一種什么樣的現象?你是怎么知道的?②這里的平衡與什么有關?
追問:質量是不是平衡的唯一標準呢?
[意圖:通過觀察,讓學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平衡現象,提出質疑,激發了學生探究、實踐、驗證的欲望。]
2、實驗探索規律
⑴活動要求。在動手之前,一要明確活動每一步的任務和要求;二是以小組為單位,按照活動步驟合作活動;三是活動時要邊動手邊思考:與前面學習的哪方面知識有聯系?怎樣應用我們學習的知識來更好地完成這個活動?
[意圖:活動之前,先提出活動要求,這樣讓學生活動的目的性更強,活動更規范有序,從而增強活動的效果。]
⑵實踐探索
實驗活動一:
談話思考:活動的第一個步驟做什么?
觀察回答:課件出示第114頁第一幅圖。
教師小結:一要注意竹竿粗細均勻;二要選好中點;三要從中點向左右兩邊,每隔8厘米做一個刻度記錄,盡量相等。
小組活動:按上述要求操作,檢驗是否平衡。
[意圖:通過圖片來反映活動,學生看得比較具體,同時通過觀察、分析、操作,為活動的準確性奠定了基礎。]
實驗活動二:
提問思考:①如果兩個塑料袋掛在竹竿左右兩邊刻度相同的地方,怎樣放棋子才能保持平衡?②如果兩個塑料袋放入同樣多的棋子,它們移動到什么樣的位置才能保證平衡?
討論交流:先在小組內互相討論,再派代表在班上交流。
小組活動:動手驗證交流觀點的正確性。
歸納小結:左右兩邊刻度相同,放入的棋子同樣多,就能保證平衡;當左右兩邊棋子同樣多時,杠桿中點兩邊的刻度相等才能保證平衡。
[意圖:引導學生從具體到抽象在特殊條件下竹竿保持平衡的規律,從而讓學生初步體會到,拴繩的那個中點是支點,當支點兩邊等距離的物體質量相同的時候,竹竿保持平衡。]
實驗活動三:
操作思考:①如果左邊塑料袋在刻度3上,放4個棋子,右邊的塑料袋在刻度4上,放幾個棋子才能保證平衡?②如果左邊塑料袋在刻度6上,放1個棋子,右邊的塑料袋在刻度3上,放幾個棋子呢?在刻度2上呢?
合作填表:
左邊
現象
右邊
刻度數
棋子數
刻度數
棋子數
追問思考:請認真觀察上表,你有什么發現?
組織交流:3×4=4×3、6×1=3×2、6×1=2×3,
歸納板書:左邊的刻度數×棋子數=右邊的刻度數×棋子數
[意圖:這個環節是讓學生在動手中思考,在思考中填表,在填表中交流,在交流中發現,不僅讓學生體會到一般條件下竹桿保持平衡的規律,而且為學生在初中進一步學習杠桿原理做好了孕伏。]
㈢應用規律,體會反比例關系
1、投影思考:課件出示第115頁第二幅圖后提出問題:①這幅圖中告訴了什么條件?②你對“左邊在刻度4處放3個棋子并保持不變”這句話是怎樣理解的?
2、小組活動:先分組邊思考邊填表,并在組內交流。
3、分組匯報:表格中什么沒變,什么變了,是怎樣變化的?根據以前學過的知識描述表中刻度數和棋子數之間的關系。
4、歸納小結:左邊刻度數×棋子
數=右邊的刻度數×棋子數
5、教師追問:這樣的猜測、驗證說明了什么?(前面發現的規律是正確的)
[意圖:本環節突出這個規律在這個活動中的普遍適用性。把規律與所學知識聯系起來,使學生感受到學好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
㈣鞏固總結,提高應用意識
1、回答問題:如給出竹竿一側的棋子數與刻度數的乘積和另一側的棋子數,那么刻度數應該是多少?
2、同桌互練:甲同學說出竹竿兩邊的刻度數和棋子數中的三個數,讓乙說出最后一個數。
3、全班齊練:母女倆在玩蹺蹺板,女兒體重18千克,坐的地方距支點15分米,母親體重60千克,她坐的地方距支點多遠才能保持蹺蹺板的平衡?
4、回顧總結: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意圖: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強化訓練以及回顧總結,讓學生從中體驗成功的快樂,讓學生進一步明確“左邊的棋子數×刻度數”積不變時,“右邊的棋子數”與“刻度數”成反比例關系,進一步加深對反比例關系的理解,同時也使學生的應用意識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小學說課稿 篇2
一、 說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課屬于“造型表現”領域。在之前的學習中,學生對人物的動態已經有了基本的了解和掌握,本節課旨在通過給同樣動態的人物添加不同的環境,產生截然不同的畫面內容及視覺效果,從而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豐富的想象力。了解繪畫中人物和環境的關系,掌握利用環境襯托人物已達到更加完整的畫面效果的繪畫方法。提高學生的畫面掌握能力,為以后的相關學習活動打下基礎。
二、 說教學目標。
本著吃透教材,了解學生的基礎上,為了促進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和審美情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我設立三維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了解繪畫作品中人物與環境的關系,了解人物動態變化特點。
2、 技能目標:能夠根據任務的動態變化想象活動內容,添加適當的背景。提高學生美術的表現力。進而發展學生創造美的能力。
3、 培養學生觀察生活和表現生活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對想象力,加法學生對美術的興趣。
三、說教學重難點。
本著對新課程理念和義務教育課程標準的理解,在充分了解學生的條件下我設定了一下的教學重難點。
重點:了解并掌握表現人物動態變化的基本特征,通過給同樣動態的人物添加不同的還擊,訓練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豐富的想象力。
難點:根據相同的人物動態,設定不同的活動內容和情節,并添加適當的環境,形成一幅完整的畫面。
四、 說教法與學法
本節課我在研究教材,了解學生后,結合新課程理念,設定了一下教學方法:講授法,
提問法和發現法。主要采取“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要服務于學生的學,一切教法和學法的確立都立足于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最終學生主體地位的同時,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引導學生,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參與到知識形成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五、 說教學過程。
(一):教學引入
首先(出示)(播放-----嬰兒)一般思維下,學生會認為嬰兒的周圍應該有媽媽爸爸等,后來展示卻用了一片荒地讓學生認識到環境與人物之間密切的聯系,進而揭示主題——《人物與環境》
在這一環節中,多媒體可以更直觀,更便捷,讓學生一目了然。選擇嬰兒作為導入,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并在過程中使用了能激發興趣的猜謎法,不僅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也對學生的發散思維進行了訓練,為學生提供展示其創造性思維能力的機會,幫助他們開闊思路,豐富想象,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結果學生深切體會到相同主體不同背景的畫面,背景對主體的說明關系。學生興趣濃厚,寓教于樂。
(二):講授新課
1. 認識主體與背景的關系:繼續播放,出示人物,我用激將法再讓他們猜,并讓學生模仿,學生的思路大開,結果也是五花八門。通過以上對畫面的逐步認識學生已經懂得,背景并不是可有可無,無足輕重,而是對主題的表達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本環節的使用,大大提高了欣賞比較的廣度和深度,使學生對知識的認識更加透徹。
2. 動作相同,位置不同,聯想到的畫面內容不同
展示書上所提供的一對人物的圖片,是他們的位置發生變化,引導學生聯想這是我們可以通過背景的變化得到怎樣不同的畫面效果。留給學生思考時間然后提問。提問后結合書上給出的范例進行講解。
在本環節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即一切都是為學生服務,一切都是為了學生的未來服務,以學生的一生的發展為落腳點。在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激發學生對美術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豐富的想象力。
3.同樣姿勢的人物通過旋轉得到的不同效果。
展示出一個跳躍的小人的圖片,讓學生思考,這個小人在干什么?在之前的基礎上學生會得出很多不同的答案。這是我用將這個任務旋轉不同的角度,再提問“現在你們再思考一下這個小人在干什么?”答案便會變得更加五花八門。欣賞學生作業引導學生得出,同一個姿勢旋轉一下角度,添加適當的環境,會有截然不同的效果。
這一環節中,運用引導性的問題,幫助學生積極思考,是學生能夠積極的參與到課堂中來,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三).自由創作教師輔導
在學生創作前,給出作業要求。讓學生有創作的大方向。
在學生的創作時,鼓勵學生發揮想象,并走下講臺,個別輔導。及時發現學生的問題,及時解決。
(四):作業展示、評價
作品完成后,進行評價。在此環節中,對學生的優點及時肯定,可以維持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可以讓其他的學生做適當的補充。鼓勵具有創意的學生作品則是為了給學生樹立榜樣,提供發展方向。
六、 結束。
各位領導,老師們,本節課我根據四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認識規律,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的“導”立足于學生的“學”,以學法為重點,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主動的參與到知識形成的整個思維過程,力求使學生在積極、愉快的課堂氛圍中提高自己,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
小學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擲一擲》是人教版義務教育實驗教科書第五冊第九單元第118頁-119頁的內容。屬于小學數學“實踐與綜合應用”部分的內容,是本學期的最后一節活動課,它是在學生學習了可能性、組合等有關知識的基礎上,以游戲形式探討可能性、不可能性及可能性大小的實踐活動。而且這部分知識的學習運用會為學生學習后面的統計與概率知識奠定良好的基礎。由此可見,本節課是促進學生思維發展,扎實其統計與概率知識學習的重要環節。
二.說學情
生活化是新課標的顯著特點之一。 “骰子”是我們實際生活中隨處可見的,而學生在課余時間也經常通過“擲骰子”來玩飛行棋等有趣的游戲活動。將《擲一擲》的內容結合生活實際,經過老師有效引導,讓學生經歷猜想、試驗、驗證的過程,鞏固“組合”的有關知識,探討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使《擲一擲》游戲更具生活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
三.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活動,使學生通過猜想、實驗、驗證的過程,進一步探討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
過程與方法目標:在活動過程中,進一步鞏固簡單組合的有關知識。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游戲活動,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
四.說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讓學生探索同時擲兩個骰子得到的兩個數的和為什么是5—9的可能性大。
難點:理解可能性大小與事件發生不確定的關系。五.說教法學法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三年級孩子的特別喜歡在游戲,活動中學習,所以根據本課活動課的特點,我將采用以下幾種教法:游戲教學法、引導發現法、互動教學法。
五.說教學過程:
1、通過認識骰子用其來做游戲引題。(本環節的設計,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開始對主題進行思考,為整堂課的探究活動設下了懸念。)
2、師生互動,探疑揭秘。教師出示兩個骰子,提出問題:同時擲兩個相同的骰子,把兩個朝上的數字相加,和有那些情況?然后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出來:2、3、4、5、6、7、8、9、10、11、12;有可能是1和13嗎?讓學生說出理由。
(1)師生合作游戲
先出示游戲規則:我們來擲20次,如果和是5、6、7、8、9的話,是老師贏,否則是你們贏。(一個學生看結果;一個記錄,畫“正”字;一個完成統計圖,還有一個作監督)。再讓學生在做游戲之前,先來猜一猜,誰贏的可能性比較大?為什么?接著開始游戲。(本環節的“猜想”是有方向的猜測和判斷,是學生有效學習的良好準備。這里通過引導學生大膽猜測,由猜測結果與實際結果不同而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進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為后面的教學埋下了伏筆,從而很自然的過渡到下一個環節。)
(2)學生分小組進行游戲
規則是學生4人一組,小組合作完成統計任務。(這個環節放手讓學生去實踐,給學生充分的活動空間時間,真正的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同時為下面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3)統計實驗。
實驗結束后,請學生匯報統計結果。引導學生認真觀察這些統計圖,結合表格說說游戲中和在什么范圍出現的可能性比較大,什么范圍出現的可能性比較小。(在2至12中間位置的可能性比較大,兩端位置的可能性比較小。)并小結得出: 5、6、7、8、9這幾個和出現的可能性較大, 2、3、4、10、11、12這幾個和出現的可能性較小,老師板書結論。(這部分教學讓全體學生參與獲得知識的全過程,并在實驗中與統計知識有機結合起來,提高了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同時讓全體學生參與實驗統計,實驗數據更加充分,實驗結果與預測更加接近,從而達到實驗目的。)
(4)分析釋疑。
讓學生小組合作,探討每個和的組成方式分別有哪些,各有幾個。然后師生共同歸納小結得出和的組成方法多少與和出現可能性的大少有直接關系的結論。
(至此,本節課到了一個升華層次,學生通過互動游戲、自主探究、討論分析,從而揭示了“擲骰子”中的秘密,對“可能性”的理解達到了一個更高水平,有效地完成了本課重難點教學。)
(5)實踐驗證。
再一次組織學生練習進行實踐驗證。讓理論與實踐有機的結合。
第三、設計練習。
用生活中經常會遇到的摸獎游戲,出現不同的和能得到相應的獎品作為練習。(設計這組練習的目的是以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思維。從而培養學生的運用意識和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
第四、全課小結,暢談收獲。
讓學生暢談收獲,不僅可以培養他們的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更重要的是同學之間可以互相學習,取長補短,互相評價鼓勵。把數學知識延伸到課外,從而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第五、我留了一個開放性的作業,將學生分為幾個興趣小組,自己組織《擲一擲》并且思考怎樣規定規則才公平。
六.說板書
我的板書力求簡潔明了,采用了圖文結合的板書,突出重難點。
七.說教學反思。
以上就是我說課的全部內容,有不足之處,請各位領導和老師批評指正。謝謝!
【小學說課稿模板集錦3篇】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匆匆》說課稿模板12-17
小學體育《跳繩》說課稿模板12-27
小學語文說課稿模板《荷花》11-19
小學語文說課稿模板《匆匆》11-18
小學英語說課稿模板《How many》11-14
小學英語《How many》說課稿模板11-03
說課稿初中模板集錦四篇06-11
小學語文說課稿(集錦15篇)11-05
小學語文說課稿模板《天火之謎》12-05
小學語文《“紅領巾”真好》說課稿模板11-05